華文網

歷史的另類臉譜:北洋軍閥中的地主們,不僅兵多,佔有的土地更多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六十三):軍閥與地主

民國五年,袁世凱逝世後,曾任袁世凱總統顧問的阪西利八郎談及北洋集團日後的形勢時坦言:“失去了第一流的掌舵人物,剩下的二三流人物,

如果其中之一成為掌舵人,其他人就會不服氣。”現實也確實如此,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分化,其中勢力較大的主要有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以及馮國璋為首的直系軍閥,其中皖系坐擁十余個省區的地盤,奉系雄踞關外三省並且將勢力觸及關內,直系則佔據有七個省區的地盤,三大軍閥麾下的兵力多達數十萬人。

但是這些軍閥不僅兵力雄厚,麾下的虎狼之師經常上演伏屍百萬的慘烈的搏殺,而且佔有的土地也更多。像段祺瑞、張作霖等人都是占有數萬畝地的大地主,而其麾下的督軍或者鎮守使們,也都是名副其實的地主。民國五年,張作霖開放了遼河南北四千萬方的沃土,

每方約為四百五十畝,而奉軍中的實力派鮑貴卿、馮麟閣等人分割了其中的千余方,張作霖愛將吳俊升的田地更是幾乎遍及黑龍江全省。

然而很多北洋軍閥之所以成為大地主,這一現象也是軍閥們發跡過程中各方關係催化的結果。自清朝末年在袁世凱任上崛起的北洋軍閥,本質上是一個以私人關係為紐帶,以利益關係為籌碼的軍事團體,其中夾雜著廟堂之上的勾心鬥角以及江湖之外的利益瓜葛,所以當軍閥們在亂世中身居北洋軍要職,有槍、有兵、有地盤,自然會隨之墮落以及謀求私利,

更有一些人本來投身北洋軍就是為了升官發財,發跡後置辦田產成了選擇之一,所以也就為自己在軍閥之外又戴上了另一張臉譜,那就是地主。

最終以至於北洋軍將領們最初投身軍旅的理想與志向,早已不知被遺落在哪個陰暗的角落,

畢竟最初袁世凱的對北洋軍的定位也不過是清末亂世中逐鹿天下的籌碼,是一支“只知有項城,不知有朝廷”的袁家軍,所以北洋軍最終的腐化與衰亡,身居高位的北洋軍將領們成為當時的大地主,不僅是歷史的一種必然,也是歷史的一種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