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夏洛克為什麼是神探,因為他有神醫的靈魂附體

作者:麥子

今年是福爾摩斯誕生的第130年了,這個深受全球人民喜愛的形象多次被搬上銀幕,

一次次翻新,現在成了我們這一代的“卷福”。

當然卷福的經典形象並不卷,不知道為什麼會演變成這個可愛的樣子。最新的影視作品也把故事背景搬到了現代,但也像當年剛出版時一樣傾倒眾生。其不變的,

當然是他機智精明的頭腦所賦予的人格魅力。而這魅力背後,卻有著眾多學者——尤其是醫生——的靈魂相疊映。

源自醫生的超強觀察力

卷福第一次見到花生時,一眼就認出了他的醫生背景。這個基情初萌的美好瞬間,在Conan Doyle(也許我們更熟悉他的中文譯名柯南・道爾)1887年發表的《血字的研究》中,讓許多觀眾讀者會心一笑。

這可不僅僅是腦洞。道爾在愛丁堡大學做為眼科醫生接受培訓時,

有一位指導老師,外科醫生Joseph Bell。卷福正是這位老師靈魂附體。

Bell在診斷方面的精准是早有名聲的,維多利亞女王訪問蘇格蘭時,他得以擔任她的私人外科醫生。在背後支撐起他熟稔診斷技能的,是卓越的觀察力。道爾在給Bell當病房助理時,親眼看看到他準確認出一位退休軍官的前職業,

包括他的服役地點——巴貝多島(Barbados)。

Bell說,“必須教會學生們觀察。如果病人發現醫生能一眼看到他過去的某些事蹟,他也就會相信醫生有超凡的醫技。”這個觀念深深地嵌入道爾的腦海裡。

這種描繪觀察力的橋段在中醫故事中也不少,最著名的莫過於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扁鵲見蔡桓公》,“望聞問切”他就用了個“望”便可診斷。西醫的基本技能視觸叩聽,

也將觀察(視)放在首位,並且教給學生非常系統的觀察要點。

不過診斷的完整過程,卻並不僅是觀察,而是調用所有手段來獲取相關資訊,再進行專業的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卷福在觀察之外,也要向委託人詢問案情,甚至現場考察,再深思,找出兇手。

多年以後,道爾給Bell寫信說:“您耳提面命的演繹、推理、觀察我都謹記在心,並嘗試用來塑造一個人物,將這些能力推向極致——遠不止偶爾為之。

科學巨變的時代造就多姿的靈魂

卷福當然不止是個診斷專家。他是個化學家、心理學家、邏輯學家、發明家,卷福誕生之前,這些形象填滿了道爾的生活。那是個科學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許多前人認為不切實際的想法都突然成了熱議焦點,比如進化論和電磁波。

道爾摒棄了他之前所受的教會教育中的達爾文主義和經驗主義,跑到了革命的最前沿。

在愛丁堡,他遇上了許多活躍在革新一線的思想家。外科醫生及無菌醫學的先驅Joseph Lister讓他接觸到Louis Pasteur的細菌學說。道爾被醫學新打開的種種可能性深深地吸引,以至讓卷福把它們帶到科幻的高度。

還是那個《血字的研究》,花生在實驗室第一次遇上卷福時,正趕上卷福的實驗出了成果,發明了一種可以沉澱血紅蛋白的試劑。

這個幻想跑在了科學的前頭:1900年,德國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Paul Uhlenhuth發明了人血的沉澱試驗,能鑒別人血和動物血,在法醫學中大有應用。

道爾還遇上了分析毒理學家Robert Christison,他在毒理學上的成就也使其成為許多犯罪案的證人——卷福的毒理學造詣也有他靈魂的加持。

也許正是對法醫學的興趣讓道爾遇見另一位革新者:Alphonse Bertillon,一位人體測量學先驅,個人的測量資料可用來做為破案線索(指紋鑒定就得益於他的研究)。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中,卷福簡直成了歐洲人體測量學第二巨頭,緊次於Bertillon。

道爾堅信,醫學訓練是把人培養成一個“健康懷疑論者”,以事實為依據,那是所有思考的最優出發點。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福爾摩斯》系列也有那麼點公眾科學大使的氣質。在1892年的《工程師拇指案》中,花生用石炭酸繃帶處理傷口,也是向Lister用它來做無菌處理的技術致敬。

還有,佛洛德(Sigmund Freud)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之前,卷福對人類心理中隱藏的欲望和衝動早有洞見,只不過他下結論時有更為客觀的依據。比如在1892年的《銀額寶馬》中,他一眼看穿了馴馬師故意傷害自己的寶馬的動機。(道爾讀過弗洛依德早期的作品,包括他1884年的論文Über coca,其中大肆宣傳了卷福所嗑的可卡因的好處)

卷福的思維冷靜深沉

卷福對大眾科普的貢獻也許最有力的就是心理學。George Miller 1956年的論文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提出,人的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同時處理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上限就是7±2件。

好巧不巧,《血字的研究》中花生剛開始瞭解卷福時,發現他不僅不懂文史哲,連哥白尼的日心說都不懂,面對一臉懵逼的花生他還說,“就算我知道,我也要儘量把它忘記。”接下來就是相似的一套理論解釋:

所以他才小心翼翼地選擇自己需要記住的知識。

卷福對沉思冥想的信奉要比這個概念站穩腳根早了一個世紀。看看他破解一個案子的模式:先進入深思,緊閉雙目,十指指尖相對。1891年的《紅發會》就是個典型例子。花生問卷福你怎麼著手,卷福說三鬥煙就能解決,“請你給我五十分鐘不說話。”

同樣出色的,是他對決策偏倚的理解,對冷靜頭腦和激動情緒的碰撞深有警惕。在《四簽名(1890)》中,花生對漂亮的委託人莫斯坦小姐心神蕩漾,卷福卻表示沒注意,花生怨他沒有人情味,他則解釋說:“一個委託人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個元素,問題中的一個環節。情緒會干擾理性。”

的確,決策制定中發生的許多偏倚都要由情緒來背鍋,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在他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有所論述。

悄悄說句題外話,卷福為了保持冷靜頭腦親手掐掉了自己的小桃花,卻為花生激動過。《三個同姓人案》中,花生被嫌犯開槍打傷,卷福激動反擊並威脅:要是花生遭了你的毒手,你也別想從這屋子裡活著走出去!說這話的時候嘴唇都抖了、眼淚都要掉了——花生你在《四簽名》中指責他是沒有人情味的機器,這是不對的。

福爾摩斯是一個被反復解讀翻新的文化圖示。柯南・道爾於1892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集《冒險史》已經售出上千萬冊。我們看也看不夠,這是個好現象。他是觀察和理性的代言人,在現今暗湧的科學拒絕主義和過度情緒化的世風中,尤其應當推崇。在《四簽名》中他告訴花生:“你知道我的方法,用起來。”世人當如是。

參考資料:

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9/n7672/full/549332a.html

2.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2.

3.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Illustrated). Top Five Books, LLC. 2014.

歡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他遇上了許多活躍在革新一線的思想家。外科醫生及無菌醫學的先驅Joseph Lister讓他接觸到Louis Pasteur的細菌學說。道爾被醫學新打開的種種可能性深深地吸引,以至讓卷福把它們帶到科幻的高度。

還是那個《血字的研究》,花生在實驗室第一次遇上卷福時,正趕上卷福的實驗出了成果,發明了一種可以沉澱血紅蛋白的試劑。

這個幻想跑在了科學的前頭:1900年,德國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Paul Uhlenhuth發明了人血的沉澱試驗,能鑒別人血和動物血,在法醫學中大有應用。

道爾還遇上了分析毒理學家Robert Christison,他在毒理學上的成就也使其成為許多犯罪案的證人——卷福的毒理學造詣也有他靈魂的加持。

也許正是對法醫學的興趣讓道爾遇見另一位革新者:Alphonse Bertillon,一位人體測量學先驅,個人的測量資料可用來做為破案線索(指紋鑒定就得益於他的研究)。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中,卷福簡直成了歐洲人體測量學第二巨頭,緊次於Bertillon。

道爾堅信,醫學訓練是把人培養成一個“健康懷疑論者”,以事實為依據,那是所有思考的最優出發點。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福爾摩斯》系列也有那麼點公眾科學大使的氣質。在1892年的《工程師拇指案》中,花生用石炭酸繃帶處理傷口,也是向Lister用它來做無菌處理的技術致敬。

還有,佛洛德(Sigmund Freud)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之前,卷福對人類心理中隱藏的欲望和衝動早有洞見,只不過他下結論時有更為客觀的依據。比如在1892年的《銀額寶馬》中,他一眼看穿了馴馬師故意傷害自己的寶馬的動機。(道爾讀過弗洛依德早期的作品,包括他1884年的論文Über coca,其中大肆宣傳了卷福所嗑的可卡因的好處)

卷福的思維冷靜深沉

卷福對大眾科普的貢獻也許最有力的就是心理學。George Miller 1956年的論文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提出,人的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同時處理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上限就是7±2件。

好巧不巧,《血字的研究》中花生剛開始瞭解卷福時,發現他不僅不懂文史哲,連哥白尼的日心說都不懂,面對一臉懵逼的花生他還說,“就算我知道,我也要儘量把它忘記。”接下來就是相似的一套理論解釋:

所以他才小心翼翼地選擇自己需要記住的知識。

卷福對沉思冥想的信奉要比這個概念站穩腳根早了一個世紀。看看他破解一個案子的模式:先進入深思,緊閉雙目,十指指尖相對。1891年的《紅發會》就是個典型例子。花生問卷福你怎麼著手,卷福說三鬥煙就能解決,“請你給我五十分鐘不說話。”

同樣出色的,是他對決策偏倚的理解,對冷靜頭腦和激動情緒的碰撞深有警惕。在《四簽名(1890)》中,花生對漂亮的委託人莫斯坦小姐心神蕩漾,卷福卻表示沒注意,花生怨他沒有人情味,他則解釋說:“一個委託人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個元素,問題中的一個環節。情緒會干擾理性。”

的確,決策制定中發生的許多偏倚都要由情緒來背鍋,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在他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有所論述。

悄悄說句題外話,卷福為了保持冷靜頭腦親手掐掉了自己的小桃花,卻為花生激動過。《三個同姓人案》中,花生被嫌犯開槍打傷,卷福激動反擊並威脅:要是花生遭了你的毒手,你也別想從這屋子裡活著走出去!說這話的時候嘴唇都抖了、眼淚都要掉了——花生你在《四簽名》中指責他是沒有人情味的機器,這是不對的。

福爾摩斯是一個被反復解讀翻新的文化圖示。柯南・道爾於1892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集《冒險史》已經售出上千萬冊。我們看也看不夠,這是個好現象。他是觀察和理性的代言人,在現今暗湧的科學拒絕主義和過度情緒化的世風中,尤其應當推崇。在《四簽名》中他告訴花生:“你知道我的方法,用起來。”世人當如是。

參考資料:

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9/n7672/full/549332a.html

2.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2.

3.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Illustrated). Top Five Books, LLC. 2014.

歡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