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尋找最美工匠|穿越大半個中國來愛你——記平富學校教師鹿逢秋

鹿逢秋在給孩子上課

“我穿越了大半個中國來到這來,

就是為了讓山裡的孩子有一天能夠走出去。”2009年,22歲的內蒙古自治區紮蘭屯市大河灣鎮小夥鹿逢秋響應國家號召,來到上猶縣平富鄉平富學校,當起了特崗教師,在這裡一待就是8年。

沿著松嫩平原南下,鹿逢秋跋山涉水,隻身來到離家3404公里的上猶縣平富學校,成為了一名邊遠山區的人民教師。他天天和600名孩子一起生活、上課。每當鹿逢秋到縣城學習回來,都有一堆孩子守在大門口,

見到他就撲到他身上又鬧又玩。

鹿逢秋在認真備課

2012年9月21日,一個星期五的早晨,鹿逢秋從井岡山培訓學習回來。他和往常一樣,拿著課本走進教室。一踏上講臺,他看到黑板上兩排稚嫩的大字:“歡迎親愛的老師回家——全班同學致”。一霎間,

他愣住了,感覺有什麼東西在眼角打轉。事後,鹿逢秋回憶說,很多人都不明白我為什麼會留在這個小鄉村,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每每想起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一顆顆溫暖而感恩的心靈,我的腳步就沉了下來,再也邁不出去。

鹿逢秋告訴記者,剛參加工作時,他工資不高。為了鼓勵貧困學生通過努力學習走出大山,他經常幫學生墊付伙食費、購買學習必需品。

趕上學生有個頭疼腦熱的,鹿逢秋也是第一時間將他們送往醫院,無微不至地照料,直到痊癒。在學生們心裡,鹿老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鹿逢秋所在的平富學校地處上猶西南邊陲,距離縣城49公里,村落相對分散。為了讓山裡的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2009年始,鹿逢秋便開始了他的家訪之路。不論酷暑寒冬、颳風下雨,週末在平富鄉崎嶇的山路上,經常能看到鹿逢秋行走的背景。

一次次走門串戶,一次次促膝談心,個別有厭學情緒的學生,最終在鹿老師的勸說下,打開心扉,重返教室,開啟求學之路。

下課後,鹿逢秋為學生輔導作業

“教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這是鹿逢秋數學教學生涯中一直奉行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允許學生出錯。只有不斷地實踐與磨礪,最終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鹿逢秋每接手一個新班,都會告訴學生這句話。他所帶的班級,學生發言積極,學習主動,一個個充滿自信和陽光。歷年來,鹿逢秋所教學科在全縣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輔導的學生在各項競賽中也多次獲獎。2016年2月,教育部思政司副巡視員餘亞東在上猶調研期間,對特崗教師鹿逢秋在大山中堅守的事蹟給予了高度讚賞。

現在,鹿老師被任命為平富學校教務處副主任。他既要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務處相關工作。同時期來平富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都調往其他學校或考入縣城任教。唯有鹿逢秋從容淡定、不事喧囂,默默守護著這一所鄉村學校8個春秋。

遠在萬里之外的母親,一直都想兒子能留在身邊。每當與母親通電話,鹿逢秋都會跟母親說:“上猶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孩子乖巧聽話,我在這過得很開心。”鹿逢秋將對孩子們的情思、別離思聚的情意,化作希望的種子,播撒在這所鄉村學校,靜待他日桃李的芬芳。

對特崗教師鹿逢秋在大山中堅守的事蹟給予了高度讚賞。

現在,鹿老師被任命為平富學校教務處副主任。他既要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務處相關工作。同時期來平富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都調往其他學校或考入縣城任教。唯有鹿逢秋從容淡定、不事喧囂,默默守護著這一所鄉村學校8個春秋。

遠在萬里之外的母親,一直都想兒子能留在身邊。每當與母親通電話,鹿逢秋都會跟母親說:“上猶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孩子乖巧聽話,我在這過得很開心。”鹿逢秋將對孩子們的情思、別離思聚的情意,化作希望的種子,播撒在這所鄉村學校,靜待他日桃李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