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幾千年來,1.3萬個姓氏中,未見未聽的幾個姓氏,有你的姓氏嗎

幾千年來,1.3萬個姓氏中,未見未聽的幾個姓氏,有你的姓氏嗎

中國人的名字,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中國人的姓氏更是極具內涵。接下來讓小編帶你一起去領略姓氏的魅力吧!

姓氏是表明家族的字。數千年來,我國人的姓氏不斷在演變,有的逐漸消失,而新的姓氏又不斷出現,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典故。

姓氏的由來

早在原始氏族時期就有姓了。姓起源於女系,氏起源於男系。“姓表血統,氏表職官、表居地、表職業”,如今姓氏只用於表明家族。《說文》對於姓的解釋是:“人所生也”,“姓從女,從生。”因此,姬、姜、姚這些最古老的姓都與女性有關。在母系社會,同一母系的後代不能通婚,

為了區別不同的婚姻集團,便有了姓。其中一些主要的姓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隨著同姓的不斷出現,為了區別家族的地位、出身,才產生了氏,最早明確記載姓氏是從周朝開始的。氏的本義為“支”、“歧”,目的是用來區別子孫的出處,同一姓可以衍分為許多不同的氏。隨著“支”、“歧”的不斷產生和增多,姓氏也多了起來,有以祖先的族號或廟號、國名或地名、官職、動植物、數字、方位等為姓的;有以爵位、國號、官職、居住地、封地、職業等為氏的。

姓氏

上古的堯帝族號為唐,其後代便以唐為姓;齊、魯、秦、晉等姓也都是古代的國號;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後代有不少人分別用他們的諡號“文”和“武”為姓;東郭、南門、南宮等既是以地名又是以方位為姓的;以動植物和數字為姓的有牛、馬、羊、龍、熊、柳、楊、花、李、千、百、萬等;以官職官位、爵位、爵號為姓的有司徒、帥、尉、王、公、侯等;以封地為氏的有屈、解、商等;以職業為氏的有陶、巫、屠、蔔等。

不少“姓”和“氏”出處相同,因此除了人們的社會關係由母系轉向父系之外,“姓”、“氏”同源也是兩者合稱的一個重要原因。

“萬家姓”

姓氏到底有多少?北宋時期的《百家姓》,一共收錄了468個姓氏。

因為當朝皇帝是趙姓,所以趙姓排行第一。明朝的《千家姓》共收集姓氏1968個。解放以來,曾有過多次的姓氏抽樣統計,據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統計資料,當時共有姓氏6363個,其中單姓3730個,複姓2633個,三字姓146個,四字姓7個,五字姓5個。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的姓氏也有930多個。最近又有資料顯示,包括少數民族在內,我國目前的姓氏已超過1.3萬個,是名副其實的“萬家姓”。

“張王李趙滿地流(劉)”,1987年5月2日新華社根據中科院遺傳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公佈:李姓是全國第一大姓(另有資料顯示張姓為第一大姓),

王姓和張姓列第二和第三。三大姓分別占總人口的7.9%、7.4%和7.1%,其中李姓人口已超過1億。人口超過1%的大姓還有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等16個。這19個大姓加起來,約占總人口的55.6%。在北方,李、王、張、劉等姓較多,而黃、梁、林、吳等姓則多分佈在南方。在回民中,以馬姓居多,李、安等姓也不在少數。國內還有數以萬計的以姓氏打頭的村寨或城鎮,如李家村、何家寨、彭家墩、蔣家沖、張家港等。

姓氏的取向五花八門。除以上所提到的各類姓氏外,還有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金、銀、銅、鐵、錫等金屬,紅黃藍白黑綠紫等顏色,稻麥穀糧黍等五穀和以風霜雨雪雷電等自然現象為姓的,甚至還有以柴、米、油、鹽、醬、醋、茶、雞、鴨、魚、肉、湯、上、中、下,死、活等字為姓的,其中最小的姓氏人口還不到一百人。值得注意的是,大姓的人口還在繼續增長,而人口極少的小姓氏卻有消亡的可能。

姓氏

以下這些姓氏保證你沒見過,更沒聽說過。

饑 

這個姓氏現在已經很少聽說了。

《家姓》中有“饑”和‘餓”兩個姓不相同。餓姓的古代家族在河南郡,饑姓的古一代家族在黎陽郡。《國名紀》說:“饑”一音“祈”,即是蓍黎國。過去周文王曾攻伐饑,周代的文書寫作“伐蓍”。

有人開玩笑地說,“要(yāo)是最堅決的姓氏”

其實這個姓載于《姓苑》。《史記》記載中有要離,《漢書》記載中有河南縣令要競,《唐書》記載中有李懷光的女未夫要廷珍。

完 

我覺得史上文藝氣息最重的姓氏了。

《路史》說:完姓原本是桓魁的後代,改姓為完。《元史》記載中姓完的人,還有完澤。

小編聽到這個姓氏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勵志”。

查閱資料發現,這個姓原來記載于《姓苑》。《左傳》記載中有追喜,是范鞍的車夫。

費Fèi:春秋時期,魯國有個人物叫父,因有功勞受封為費邑的首領,現今山東魚台縣費亭一帶,他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世代延續。

無終

《姓考》說:無終是上古的諸侯國,周景王之孫徙封于此,後因以地名為姓。《急就篇》寫作“毋終”。

王子 

現在姓王子的人也較常見了。

《姓源》說:姓王子的人是鄭大夫王子伯廖的後代。《姓考》說:王子晉的兒子宗敬曾任司繼,他的後代以王子為姓。

《千家姓》中說,千姓人士的古代家族在蜀郡。《風俗通》說;漢代有蜀邪都尉千獻。另外,也是少數民族人的姓。《元史》記載中有平章政章(官名)千奴。

姓 

據史籍《姓氏尋源》中記載:“其人本無姓氏,因即以姓為姓,又或蔡公孫、射姓、丁姓之後,以名為氏。”

姓姓名人主要有漢大工商業主姓偉;宋官吏姓益恭;明貢士姓秉恭等。

姓氏

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占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34]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佈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34]

中國每一個省區中,都有一些出現頻率比其它省區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臺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雲南的楊姓,西南的寸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陝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於姓。[34]

2015年中國最新名義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前100名:1李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倒數三位為:難(讀去聲,倒數第一),死(倒數第二),“嶽”字上下顛倒(音同“亞”,倒數第三)

國內還有數以萬計的以姓氏打頭的村寨或城鎮,如李家村、何家寨、彭家墩、蔣家沖、張家港等。

姓氏的取向五花八門。除以上所提到的各類姓氏外,還有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金、銀、銅、鐵、錫等金屬,紅黃藍白黑綠紫等顏色,稻麥穀糧黍等五穀和以風霜雨雪雷電等自然現象為姓的,甚至還有以柴、米、油、鹽、醬、醋、茶、雞、鴨、魚、肉、湯、上、中、下,死、活等字為姓的,其中最小的姓氏人口還不到一百人。值得注意的是,大姓的人口還在繼續增長,而人口極少的小姓氏卻有消亡的可能。

姓氏

以下這些姓氏保證你沒見過,更沒聽說過。

饑 

這個姓氏現在已經很少聽說了。

《家姓》中有“饑”和‘餓”兩個姓不相同。餓姓的古代家族在河南郡,饑姓的古一代家族在黎陽郡。《國名紀》說:“饑”一音“祈”,即是蓍黎國。過去周文王曾攻伐饑,周代的文書寫作“伐蓍”。

有人開玩笑地說,“要(yāo)是最堅決的姓氏”

其實這個姓載于《姓苑》。《史記》記載中有要離,《漢書》記載中有河南縣令要競,《唐書》記載中有李懷光的女未夫要廷珍。

完 

我覺得史上文藝氣息最重的姓氏了。

《路史》說:完姓原本是桓魁的後代,改姓為完。《元史》記載中姓完的人,還有完澤。

小編聽到這個姓氏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勵志”。

查閱資料發現,這個姓原來記載于《姓苑》。《左傳》記載中有追喜,是范鞍的車夫。

費Fèi:春秋時期,魯國有個人物叫父,因有功勞受封為費邑的首領,現今山東魚台縣費亭一帶,他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世代延續。

無終

《姓考》說:無終是上古的諸侯國,周景王之孫徙封于此,後因以地名為姓。《急就篇》寫作“毋終”。

王子 

現在姓王子的人也較常見了。

《姓源》說:姓王子的人是鄭大夫王子伯廖的後代。《姓考》說:王子晉的兒子宗敬曾任司繼,他的後代以王子為姓。

《千家姓》中說,千姓人士的古代家族在蜀郡。《風俗通》說;漢代有蜀邪都尉千獻。另外,也是少數民族人的姓。《元史》記載中有平章政章(官名)千奴。

姓 

據史籍《姓氏尋源》中記載:“其人本無姓氏,因即以姓為姓,又或蔡公孫、射姓、丁姓之後,以名為氏。”

姓姓名人主要有漢大工商業主姓偉;宋官吏姓益恭;明貢士姓秉恭等。

姓氏

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占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34]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佈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34]

中國每一個省區中,都有一些出現頻率比其它省區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臺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雲南的楊姓,西南的寸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陝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於姓。[34]

2015年中國最新名義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前100名:1李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倒數三位為:難(讀去聲,倒數第一),死(倒數第二),“嶽”字上下顛倒(音同“亞”,倒數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