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曾與鄧麗君齊名 但最驕傲的身份是母親

陳美齡10月5日在香港出席活動

1955年出生于香港的陳美齡,

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的歌星。現集歌手、作家、學者于一身的她5日出席香港金閱獎星級作家講座,在分享三個兒子進入斯坦福大學的經驗時表示,她最驕傲的身份是母親。

當紅歌星變身為教育學博士

1972年,年僅17歲的陳美齡憑藉清澈純淨的高音和露出虎牙的甜美笑容,成為紅極一時的人氣偶像。在最當紅之際,她離開香港,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專業,

後又獲得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個傳奇。

45年過去,當年的少女偶像如今已是三個兒子的母親、著名的教育學專家和暢銷書作家。她近年來備受關注,是因為她的三個兒子陸續考入斯坦福大學。一個孩子考進這所名校已非常不易,三個孩子全部都讀這所名校,究竟是怎樣實現的呢?

陳美齡2016年宣傳《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資料照

陳美齡說,她不斷地被問及這樣的問題,早前已經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寫成了《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她特別分享道,在三個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她積累了太多的故事和感悟,而就在她望著貼滿牆的小貼士而不知如何整理時,

夜晚她作了一個夢。她笑言,好似受到神的點悟和啟發,第二天早上歸納出50個教育方法。

5日,她又在香港分享了自己的新書《人生的38個啟示——陳美齡自傳》。長髮披肩的她說話語氣溫柔,時不時露出虎牙微笑,雖然有過5年抗癌的經歷,但一點都看不出已是60多歲的人。

陳美齡10月5日出席香港金閱獎星級作家講座

至於當年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選擇去讀書的原因,陳美齡透露,那是因為父親對她說:“錢財、名譽如流水,發生點什麼就會被奪走,但知識不會,一旦印入腦子,就一直在那兒。你要繼續念書。”時至今日,她也常把這句金玉良言掛在嘴邊,用它教育自己的孩子們。

人生沒有輸贏 只有快樂與否

陳美齡與日籍經紀人金子力當年結婚後也沒放棄工作,

曾因帶孩子到工作場所引起日本社會對勞動母親的關注。長居日本的她自稱“教育媽媽”,類似香港的“怪獸家長”。這一名詞雖讓丈夫有些詫異但也承諾將教育權交給她。因此,她在生育兩個兒子期間,一邊帶孩子,一邊在斯坦福大讀教育學博士。

後來三個孩子紛紛跟隨她的腳步考入這所名校。當被外界稱為“一門四傑”時,她連忙否認。問她對兒子們有何期望時,她回答:“希望他們心地善良、敬業樂業、快樂、堅持、幫自己又幫到人、有滿足感、能自立、又找到愛他的人。”她說出的一個接一個的答案,沒有一個與分數和學習成績有關。

陳美齡雖然為三個兒子感到驕傲,卻不認為考入名校就是所有媽媽羡慕的目標。她說,想把孩子送進一流大學的家長們,平時要充實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可能性,要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優秀同時有能力和個性的人,因為在她眼中,“人生裡面沒有贏或輸,是講快樂與不快樂”。

重視家庭教育

陳美齡透露,自己兒時受到的是傳統的家庭教育。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和啟發,她認為,“教育的責任不是學校,不是菲傭,也不是補習先生。”“教育的所有責任應該是父母。”

因此,她以愛、傾聽、尊重的方式教育孩子,總是將孩子放在首位,哪怕出差都要以傳真的方式幫兒子看作業。

有人猜測陳美齡是“虎媽”,恰恰相反,她在講座中表示,自己從不打罵孩子。在她看來,體罰是最糟糕的教育方法,也不要拿別的小孩與自己的小孩進行比較,否則好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被問及兒子有沒有讓她生過氣,她透露,大兒子曾說謊,考完試卻說沒發試卷,因為只得了70分,覺得考得不好。為此她感歎兒子不明白她的心意,當時“好痛心他(兒子)認為考得好媽媽才疼他,其實媽媽怎樣都會疼他”。

陳美齡說,自己是一個特別愛說教的人,“當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我會一直和他們談話,直到他們接受、認可為止”。她回憶說,“才兩歲的兒子犯錯,我都能說教四個小時。”

“不害羞地直接表達愛意很重要,愛的表現方式越誇張越好,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她頗為感觸地說:“我在育兒方面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於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

問她會否考慮回饋歌迷、舉辦入行50周年演唱會,告別歌壇多年的她表示,要做些研究後再決定。不過,無論做什麼,她回望自己過去的幾十年總結道:“假如有一天,我不工作了、不唱歌了、不做義工了、不做老師了,我失去我所有的身份,也沒有人認識我了,可是我還是媽媽,這個沒有變。我最驕傲的身份還是母親。”

她回答:“希望他們心地善良、敬業樂業、快樂、堅持、幫自己又幫到人、有滿足感、能自立、又找到愛他的人。”她說出的一個接一個的答案,沒有一個與分數和學習成績有關。

陳美齡雖然為三個兒子感到驕傲,卻不認為考入名校就是所有媽媽羡慕的目標。她說,想把孩子送進一流大學的家長們,平時要充實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可能性,要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優秀同時有能力和個性的人,因為在她眼中,“人生裡面沒有贏或輸,是講快樂與不快樂”。

重視家庭教育

陳美齡透露,自己兒時受到的是傳統的家庭教育。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和啟發,她認為,“教育的責任不是學校,不是菲傭,也不是補習先生。”“教育的所有責任應該是父母。”

因此,她以愛、傾聽、尊重的方式教育孩子,總是將孩子放在首位,哪怕出差都要以傳真的方式幫兒子看作業。

有人猜測陳美齡是“虎媽”,恰恰相反,她在講座中表示,自己從不打罵孩子。在她看來,體罰是最糟糕的教育方法,也不要拿別的小孩與自己的小孩進行比較,否則好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被問及兒子有沒有讓她生過氣,她透露,大兒子曾說謊,考完試卻說沒發試卷,因為只得了70分,覺得考得不好。為此她感歎兒子不明白她的心意,當時“好痛心他(兒子)認為考得好媽媽才疼他,其實媽媽怎樣都會疼他”。

陳美齡說,自己是一個特別愛說教的人,“當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我會一直和他們談話,直到他們接受、認可為止”。她回憶說,“才兩歲的兒子犯錯,我都能說教四個小時。”

“不害羞地直接表達愛意很重要,愛的表現方式越誇張越好,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她頗為感觸地說:“我在育兒方面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於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

問她會否考慮回饋歌迷、舉辦入行50周年演唱會,告別歌壇多年的她表示,要做些研究後再決定。不過,無論做什麼,她回望自己過去的幾十年總結道:“假如有一天,我不工作了、不唱歌了、不做義工了、不做老師了,我失去我所有的身份,也沒有人認識我了,可是我還是媽媽,這個沒有變。我最驕傲的身份還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