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琢磨先生: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文 | 琢磨先生 ☞ 新銳經濟學者,中產階級代言人

朕 已 閱

如果你心甘情願做垃圾,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騰訊試圖用微信去革自己QQ的命,再到以網路遊戲為代表的社交新模式,去革自己微信的命。

這種反覆運算精神,就是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個時代不是我們知道的太少,而是我們知道的太多,多到自己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行動。

這句霸氣四射的話出自周星馳的《破壞之王》,最近又被馬東給演繹了一下,馬東的說法是:這個世界上大約只有5 %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瞭解過去。剩下那95%的人就是在活著,就是在生活。他們每天玩著各種被創造出來消磨時光的遊戲,

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奉獻給虛擬世界。放下手機遊戲就開始關注八卦,誰出軌了誰嫖娼了誰跟誰撕逼了。在工作中渾渾噩噩,每天抱怨還自視甚高,在社交工具上耗費大量時間去裝逼,卻不在現實生活中去突破。訂閱了無數的知識付費,卻根本不會打開,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恐慌和焦慮的心理,但卻從來不去踐行。所以周星馳在《破壞之王》裡借由大師兄的嘴講出了這句狠話:不要誤會,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如果你心甘情願做垃圾,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因為古往今來,據說地球上出現過一千多億的人,能夠名垂青史的屈指可數。比如陽谷縣紫石街那個賣炊餅家的隔壁家的男人叫什麼?早就被歷史的風吹入塵土連丁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定義,認命了,那也無可厚非,安貧樂道,苟活一世。

但如果你不屈服,你覺得自己怎麼著也不能白走這一遭,連武大郎都想通過創業賣炊餅來改善生活,更何況自己堂堂一七尺男兒?這時候國家所宣導的“企業家精神”或許就可以幫到你了。無論自己做著什麼事情,無論自己在什麼崗位,

無論自己是什麼狀態,我覺得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具備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在德魯克的著作裡,解釋為擁抱不確定性。他們承認世界是不確定的,永遠充滿著變化,所以他們不會裹足不前,他們在擁抱不確定性的過程中維持自己的確定性。簡而言之,永遠創新永遠挑戰,才不會被打敗。

相反的是,很多人不具備這種勇氣,他們認為除了自己別人的成功都是靠確定性的客觀條件,比如他們認為任正非的第一桶金或許不那麼光彩,馬雲無非靠的就是販賣假貨,馬化騰利用的是抄襲……萬一自己成功了,靠的才是努力和勤奮。秉持這種自我保護機制的人,只要見到比自己混得好的人,立刻就歸咎於某種自己不具備的客觀條件,然後心安理得地待在自己的垃圾堆裡。

他們看不到這個世界是不確定的,因為不確定,所以任何自己的現實條件都可能有用也都可能無用,只有利用這些不確定條件,做到知行合一,才有可能為自己賭一把未來。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我覺得馬化騰帶領的騰訊是具備的,從騰訊試圖用微信去革自己QQ的命,再到以網路遊戲為代表的社交新模式,去革自己微信的命。這種反覆運算精神,就是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

一個人如何具備擁抱不確定性的企業家精神呢?

首先必須隨時具備自我更新反覆運算的勇氣,如果在公司裡一年沒有任何進步或成長,就該反思自己。就像我自己做一個簡單的公眾號,我都每天在考慮如何讓版式變得更好,如何在字體上更舒適,如何借鑒同行好的做法。不是公司逼著你這樣做,而是你自己要成長你自己。把自己當做公司內部的創業者,把每一件事都當做是在創業,這樣才不會陷入渾渾噩噩。

其次,必須做到知行合一。現在很多企業家推崇王陽明,其實沒別的,就是王陽明的思想符合了企業家精神,那就是知行合一。你知道不去做就是不知道,唯有行動才能證明你知道了。這個時代不是我們知道的太少,而是我們知道的太多,多到自己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行動。就從一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開始,如果你要開一個餐館,就開始找地段。楊潔在拍攝86版西遊記的過程中,是先開始再慢慢解決問題的。如果反過來,你光去想遇到的各種難題,估計早就把自己嚇死了。

最後走一步,想一步即可。想三步就想多了,因為這個世界是不確定的,不要試圖讓自己當先知。2010年最受歡迎的10個職業你去搜搜,現在基本都要失業了。比如同聲傳譯,不管是科大訊飛推出的“曉譯翻譯機”,還是這幾天穀歌推出的能即時翻譯40多種語言的“Pixel Buds”,都在讓這同聲傳譯這個職業消失。走一步,想一步,做一點,解決一些眼前的問題,這才是真正做事的心態。

做到這三點,你才有資格有一天對著那95%得過且過怨天尤人的群體說: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功夫財經精品課,“閱讀原文”溫故而知新

然後心安理得地待在自己的垃圾堆裡。

他們看不到這個世界是不確定的,因為不確定,所以任何自己的現實條件都可能有用也都可能無用,只有利用這些不確定條件,做到知行合一,才有可能為自己賭一把未來。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我覺得馬化騰帶領的騰訊是具備的,從騰訊試圖用微信去革自己QQ的命,再到以網路遊戲為代表的社交新模式,去革自己微信的命。這種反覆運算精神,就是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

一個人如何具備擁抱不確定性的企業家精神呢?

首先必須隨時具備自我更新反覆運算的勇氣,如果在公司裡一年沒有任何進步或成長,就該反思自己。就像我自己做一個簡單的公眾號,我都每天在考慮如何讓版式變得更好,如何在字體上更舒適,如何借鑒同行好的做法。不是公司逼著你這樣做,而是你自己要成長你自己。把自己當做公司內部的創業者,把每一件事都當做是在創業,這樣才不會陷入渾渾噩噩。

其次,必須做到知行合一。現在很多企業家推崇王陽明,其實沒別的,就是王陽明的思想符合了企業家精神,那就是知行合一。你知道不去做就是不知道,唯有行動才能證明你知道了。這個時代不是我們知道的太少,而是我們知道的太多,多到自己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行動。就從一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開始,如果你要開一個餐館,就開始找地段。楊潔在拍攝86版西遊記的過程中,是先開始再慢慢解決問題的。如果反過來,你光去想遇到的各種難題,估計早就把自己嚇死了。

最後走一步,想一步即可。想三步就想多了,因為這個世界是不確定的,不要試圖讓自己當先知。2010年最受歡迎的10個職業你去搜搜,現在基本都要失業了。比如同聲傳譯,不管是科大訊飛推出的“曉譯翻譯機”,還是這幾天穀歌推出的能即時翻譯40多種語言的“Pixel Buds”,都在讓這同聲傳譯這個職業消失。走一步,想一步,做一點,解決一些眼前的問題,這才是真正做事的心態。

做到這三點,你才有資格有一天對著那95%得過且過怨天尤人的群體說: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功夫財經精品課,“閱讀原文”溫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