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忻州隨手拍幫打聽:這些國學常識你知道嗎?

忻州隨手拍網友諮詢:這些國學常識你知道嗎?

忻州隨手拍綜合各類相關報導,幫你打聽到如下資訊:

圖片來源於網路

【膜拜】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後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奉和幸望春☆禁☆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坐觀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再拜】先後拜兩次,表示禮節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墨子·公輸》中有“子墨子起,再拜”。

【齋戒】古代在祭祀或行大禮時,

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白居易《仲夏齋戒月》:“仲夏齋戒月,三旬斷腥膻。”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如:《漢書》載,西漢將領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婚冠禮】古代嘉禮之一。《周禮》:“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

”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後即可成婚,並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歲行笄禮(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髮綰起來,戴上簪子)後也可結婚。所以把婚禮、冠禮合稱為婚冠禮。

【冠禮】古代嘉禮的一種,古代漢族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後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力。

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詞,並給他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時,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所以後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如《論語》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指已經行過加冠之禮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