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樓房夢”成真,背後是生活的“步步高”

秦 思

“家”,這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字眼。有房才有家,很多人都慨歎只有住進房子裡才會有家的感覺。歲月變化實在太快,至今我已經走過了人生的第三十五個年頭。這三十五年間,

我住過土房子、磚房子,也租過房甚至擠過辦公室,而今回想起來感慨萬千。

小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兩間很小的土房子裡。聽父母說這房子早先是生產隊的倉庫,後來隊長看我們比較可憐,就象徵性地收了點錢讓我們住。我們兄妹三人都出生在這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叫作“擠”。僅有的兩間房內放了鍋碗瓢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牆還要每年拿報紙糊。這就是兒時那間房子留給我的記憶。

幾間土房子,飽含兒時的甜蜜與快樂

隨後,應該是我上初一的時候,我們家搬進了新房。那是磚木結構的三間房,儘管並不是樓房,但對於我們而言已經是天大的喜事了。按照農村的風俗,搬家的時候擺了幾桌,親戚們都來祝賀。

這個時期用電有了保障,不像以前那樣總是限電,新家裡面還添置了電視機,兩輛自行車也有了擺放的地方。

磚木結構瓦房,見證了農村一代人的夢想

上大學時,我和同學去一個老師家裡玩,上廁所時第一次見到抽水馬桶卻不會使用,後來偷偷問了問同學才知道。

當時,在城市裡擁有一套房子成了我最大的夢想。

研究生畢業後,我的工作簽到了高校。工作第一年我被分配帶大四畢業生,在哪裡住成為棘手的問題。當時我的工資並不高,學校位於市區,租房花銷太大了。同事們也都很熱心,幫忙看了很多地方,甚至包括有兩站路的城中村。最後還是書記給想了個辦法,在辦公室裡用檔櫃給隔了個放床的地方。工作和生活都在辦公室解決了。

工作一年後,我被派到了新校區,不能繼續借宿在辦公室了。幸虧學校後面全是城中村,民房挺多並且價格也便宜,一間房一個月就三百多塊錢。當時我的工資也漲了一點,於是,我就搬進了城中村,這一待就是三年多。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空調,這一段經歷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

城市高樓房,美好生活從這裡開始

經過歲月的洗禮,人生有了太多的回憶。一圈一圈地數著年輪,一歲一歲地撇下青春,我們的記憶也在喧鬧聲中漸漸沉澱。而今住房越來越漂亮,設計也越來越新穎,環境更是越來越優美。都說往事不堪回首,但也正是這些故事和回憶,才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感受到了生活水準的步步高。

(作者系高校教師,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感受到了生活水準的步步高。

(作者系高校教師,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