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聞分析:2026世界盃出線機會增加 中國足球如何把握機遇?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新媒體專電 新聞分析:2026世界盃出線機會增加 中國足球如何把握機遇?

新華社記者

中國足球改革推進兩年來,足改方案中的“五十條”得到全面貫徹落實,94%的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穩步邁出“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世界足壇外部環境正發生變化,2026年世界盃將“擴軍”為48隊,亞洲參賽名額幾乎翻番,這對於將在2021—2030年裡“奮力實現躋身世界強隊”中期目標的中國足球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為此,新華社記者走訪了萬達集團、阿裡巴巴等國際足聯合作夥伴與贊助商,

以及中國足協、地方足協、俱樂部和知名學者等業內人士。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對推進中國足球的改革發展,更有針對性地對內發展青訓、對外增加國際足聯話語權以及利用好“世界盃新政”,提出了意見。

“擴軍”帶給中國足球機遇

根據國際足聯在30日公佈的“擴軍”名額分配的建議方案,亞洲的參賽席位由4.5個增加為8個,

接近翻一倍。

作為“中國最老的足球人之一”,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認為,“擴軍”對亞洲是好事,而中國隊參加世界盃的機會應該大增。他說:“擴軍是一個機會,至少增加了參與的機會。中國足球現在如果認真抓,有機會。”

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中國足協執委劉彤認為,

從中國足球發展時機而言,這是個非常好的消息。他表示,世界盃“擴軍”的最大意義是能夠讓中國足球更容易地去接觸、學習世界先進水準。“‘擴軍’就是縮短進程,這是最大的價值。至於後期帶來的機遇、培養,這都是本身要做的,都是要踏踏實實去一步步推進的。”

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總經理付強認為,世界盃“擴軍”對中國足球會有積極影響。他說,作為一個俱樂部,

青訓、培養人才、為國家隊“輸血”是可以努力做的,這是中國每個做職業俱樂部人的共同心願,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能在未來幫助中國足球實現發展。“或早或晚,我們能夠觸到世界盃。”

除了出線機會增加外,擴大話語權也是中國足球需要把握的機遇。

新華社記者劉天攝

阿裡巴巴是國際足聯世俱杯從2015到2022年的獨家冠名贊助商。阿裡體育副總裁李峰介紹,從與國際足聯的交流中感受到,國際足聯強烈希望中國足球能夠更加融入國際足壇事務中。李峰說:“他們(國際足聯)覺得中國足球不可或缺,因為中國是個大市場。但反過來,他們給我們的感覺,還是覺得中國足球不懂得運用足球規律和市場規律去獲取價值。”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鐘秉樞認為,國際足聯既然決定“擴軍”,就是逐步在把“發展杠杆”向範圍更廣的足球發展中國家傾斜。作為其中重要的代表,中國足球應該主動公關,增加話語權。

扎實推進足改 三方面把握機遇

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曾表示,在足改兩年穩步邁出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後,下一步將為把工作重心從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做好充足準備。

而第二階段的任務也將是要求取得成績的四大硬指標——“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職業聯賽組織和競賽水準達到亞洲一流,國家男足躋身亞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強隊行列”。這個階段在《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中設定的時間段為2021-2030年,正是涵蓋2026世界盃的“擴軍年”。

如何順利完成中期目標?業內人士給出三條建議。

建議一:用三大“硬杠杆”去考核落實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認為,足改兩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青訓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對於如何把握規律地提升中國足球基礎,王健林建議,用三個“硬杠杆”來考核約束——體育設施、足球人口、青少年賽事的體系和舉辦。他說:“2026年的機會,還有7-8年,現在抓來得及,就是抓14-15歲的年齡段,那個時候就是出成績的時候,留給我們的時間是夠的,但必須從現在緊抓,大量發現苗子。這三個作為‘硬杠杆’來考核約束。如果現在開始真抓實幹,2026年一定有機會。”

對於場地設施,王健林建議,中國足協要指導各地足協,真正把精力投入到青少年培養上。其中,每個地方要有多少個足球學校、足球場地,特別要作為硬指標來約束各級協會。

對於足球人口,王健林說,中國青少年足球人口只要過了百萬,中國足球水準就有機會躋身亞洲一流行列。此外,他建議,從12歲年齡段起步的全國性青少年比賽,也需要成體系地設計和舉行,因為好苗子的發現、水準的提升,都要靠賽事的磨煉和拉動。

建議二:青訓體系要統一理念 最根本還要靠自己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鐘秉樞指出,青訓兩年來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著“多點開花”、沒有統一理念的問題。隨著多元化的機構出現,中國足球的青訓市場沒有統一標準,這邊學的是“巴薩理念”,那邊請的是“皇馬風格”的教練。

他說:“我們當然要引進青訓體系,但每個體系的指導思想是不一樣的。荷蘭的、德國的,每個國家的青訓體系是根據自身的特點構造起來的,引進中國後,誰來做中國化,有沒有統一的中國化佈局?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青年隊出國訓練,回來後沒有建立中國足球自己的體系的原因。”

鐘秉樞建議,中國足協要引導“技術走向”,出臺相應的大綱和規範檔。他舉例,足球強國為什麼做得好?他們各個單項組織下面都設有一個技術總監,負責這個項目從上到下的技術問題,國家隊的選拔、青訓的標準、技術的規範等。中國足球的青訓工程也需要這樣的體系。

談到在校園足球領域教育部和中國足協的合作,鐘秉樞建議,中國足協在技術層面應加強指導,行業協會應統一管理。而且,社會上出現的多元化足球培訓機構,必須在中國足協的考核和管理下做好整合,才有可能在不同年齡組、不同管道上,為提高國家足球水準做出統一貢獻。

王健林也建議,中國的青訓從根本上還是要靠自己。“最根本的還是國內青訓和人口要跟上。沒有一個大國的足球運動是靠別國來培養的。”

建議三:足球外交或可利用企業資源

阿裡體育副總裁李峰認為,作為國際足聯合作夥伴,企業有很大的資源,可以為中國足球所用。如果中國足球明確交給企業一個任務,企業一定會認真去考慮。

王健林認為,如果足協願意和企業合作,萬達以及盈方與國際足聯的合作關係可以為中國足球發展所用。“我們和國際足聯也在磋商,除了中國杯,還要給我們未來更大賽事去做。當然如果能為中國足球做事,我們何樂而不為?肯定願意做。”

對於如何讓“企業+足協”強強聯合、擴大話語權,鐘秉樞提出兩點建議——輸送打破界限的人才進入足聯、拉近與有投票權協會的關係。

他說,“脫鉤”後的中國足協,作為一個社團組織,更應大規模輸送人員到國際足聯、亞足聯。以前只能從總局和(足管)中心物色人選,現在應廣泛尋求有能力的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機會輸送,提高話語權。另外一個角度,即便人沒有進入國際組織,也需要聯繫、溝通其他協會有投票權的委員、執委,這個是需要大量做工作的。

采寫記者:岳東興、蔡擁軍、樹文、韋驊、王恒志、王浩宇、楊帆、張逸飛

題圖:李尕

編輯:盧羽晨

簽發:徐征

國際足聯既然決定“擴軍”,就是逐步在把“發展杠杆”向範圍更廣的足球發展中國家傾斜。作為其中重要的代表,中國足球應該主動公關,增加話語權。

扎實推進足改 三方面把握機遇

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曾表示,在足改兩年穩步邁出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後,下一步將為把工作重心從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做好充足準備。

而第二階段的任務也將是要求取得成績的四大硬指標——“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職業聯賽組織和競賽水準達到亞洲一流,國家男足躋身亞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強隊行列”。這個階段在《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中設定的時間段為2021-2030年,正是涵蓋2026世界盃的“擴軍年”。

如何順利完成中期目標?業內人士給出三條建議。

建議一:用三大“硬杠杆”去考核落實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認為,足改兩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青訓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對於如何把握規律地提升中國足球基礎,王健林建議,用三個“硬杠杆”來考核約束——體育設施、足球人口、青少年賽事的體系和舉辦。他說:“2026年的機會,還有7-8年,現在抓來得及,就是抓14-15歲的年齡段,那個時候就是出成績的時候,留給我們的時間是夠的,但必須從現在緊抓,大量發現苗子。這三個作為‘硬杠杆’來考核約束。如果現在開始真抓實幹,2026年一定有機會。”

對於場地設施,王健林建議,中國足協要指導各地足協,真正把精力投入到青少年培養上。其中,每個地方要有多少個足球學校、足球場地,特別要作為硬指標來約束各級協會。

對於足球人口,王健林說,中國青少年足球人口只要過了百萬,中國足球水準就有機會躋身亞洲一流行列。此外,他建議,從12歲年齡段起步的全國性青少年比賽,也需要成體系地設計和舉行,因為好苗子的發現、水準的提升,都要靠賽事的磨煉和拉動。

建議二:青訓體系要統一理念 最根本還要靠自己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鐘秉樞指出,青訓兩年來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著“多點開花”、沒有統一理念的問題。隨著多元化的機構出現,中國足球的青訓市場沒有統一標準,這邊學的是“巴薩理念”,那邊請的是“皇馬風格”的教練。

他說:“我們當然要引進青訓體系,但每個體系的指導思想是不一樣的。荷蘭的、德國的,每個國家的青訓體系是根據自身的特點構造起來的,引進中國後,誰來做中國化,有沒有統一的中國化佈局?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青年隊出國訓練,回來後沒有建立中國足球自己的體系的原因。”

鐘秉樞建議,中國足協要引導“技術走向”,出臺相應的大綱和規範檔。他舉例,足球強國為什麼做得好?他們各個單項組織下面都設有一個技術總監,負責這個項目從上到下的技術問題,國家隊的選拔、青訓的標準、技術的規範等。中國足球的青訓工程也需要這樣的體系。

談到在校園足球領域教育部和中國足協的合作,鐘秉樞建議,中國足協在技術層面應加強指導,行業協會應統一管理。而且,社會上出現的多元化足球培訓機構,必須在中國足協的考核和管理下做好整合,才有可能在不同年齡組、不同管道上,為提高國家足球水準做出統一貢獻。

王健林也建議,中國的青訓從根本上還是要靠自己。“最根本的還是國內青訓和人口要跟上。沒有一個大國的足球運動是靠別國來培養的。”

建議三:足球外交或可利用企業資源

阿裡體育副總裁李峰認為,作為國際足聯合作夥伴,企業有很大的資源,可以為中國足球所用。如果中國足球明確交給企業一個任務,企業一定會認真去考慮。

王健林認為,如果足協願意和企業合作,萬達以及盈方與國際足聯的合作關係可以為中國足球發展所用。“我們和國際足聯也在磋商,除了中國杯,還要給我們未來更大賽事去做。當然如果能為中國足球做事,我們何樂而不為?肯定願意做。”

對於如何讓“企業+足協”強強聯合、擴大話語權,鐘秉樞提出兩點建議——輸送打破界限的人才進入足聯、拉近與有投票權協會的關係。

他說,“脫鉤”後的中國足協,作為一個社團組織,更應大規模輸送人員到國際足聯、亞足聯。以前只能從總局和(足管)中心物色人選,現在應廣泛尋求有能力的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機會輸送,提高話語權。另外一個角度,即便人沒有進入國際組織,也需要聯繫、溝通其他協會有投票權的委員、執委,這個是需要大量做工作的。

采寫記者:岳東興、蔡擁軍、樹文、韋驊、王恒志、王浩宇、楊帆、張逸飛

題圖:李尕

編輯:盧羽晨

簽發: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