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期日本鬼子的伙食真的很差嗎?看看他們日常怎麼生活的吧!

二戰時,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卻在亞洲戰場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縱深程度更是大之又大,戰爭本來就是急耗物資的一件事,那麼作為一個島國,本身資源並不豐富,單純依靠搶劫得來的東西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那麼日本是如何解決戰時日本士兵口糧的問題那?

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真想只能從歷史中發現了。二戰時期,日本固定口糧還是十分豐富的,不但主食定量很高,而且有大量肉類作為副食,同時還提供了適合日本人口味的醃菜,

味增,甜食等各種東西。

但是如果到了連續行軍打仗時期,這個固定就成了美好的回憶了,當時在緬北戰場。日軍的物資可以說是極度匱乏,基本就到了鬧饑荒的地步了,樹皮草根這些東西基本上都不會放過。

饑餓會讓人失去理智的,已經餓極了的日本兵直接撈起糞池裡的大米,在河邊沖洗了一下就直接吃起來,有一群人做,就會有更多的人去跟隨,越來越多的日本兵開始跟著做,可見饑餓已經讓日本兵失去了理智,在他們看來,尊嚴與生命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


事實上,在恩帕爾和南洋諸島,許多日本官兵比這更慘。那裡簡直就是他們的地獄,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圖片為美國人攝於1943年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當時日軍喪失了給養,將美軍和澳大利亞戰俘殺死後,切其肝臟和肉吃。

日本人在菲律賓戰鬥中諸多吃人肉的可怕情形。日本人甚至吃掉自己的戰友。日本歷史學家Yuki Tanaka也研究過相關殘忍事實,他認為當時的日軍惡行不是隨機和小規模的發生,而是“令人震驚的”團體性事件。別人吃,你不吃,可能會遭到排斥。饑餓的他們還有一個邏輯:吃俘虜,要強於吃自己人。

我們有種錯誤的看法,就是二戰日軍的口糧很差。誠然,日軍在二戰後期因為部分軍隊,尤其是太平洋群島上的日軍補給被切斷,導致出現大量餓死人甚至吃人的情況,口糧自然不可能好。不過實事求是的說,整個抗戰中,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口糧是相當不錯的。除了少數日軍因為孤軍深入導致後勤極度困難,基本不存在吃喝艱難的情況。

除了少數日軍因為孤軍深入導致後勤極度困難,基本不存在吃喝艱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