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直困擾家長的問題 孩子越吃,身體越差 問題出在哪裡?

老人或父母,控制不住地喂孩子,還必須要喂胖。其邏輯是:我給你我能給的最好東西,
而你必須吃,還得用變胖證明你接受到了我的好東西。這種必須吃必須變胖,對孩子而言,就有了威脅之意,它因而是對孩子施加權力與攻擊。圍繞著餵養孩子這個話題上,可以聞見故事中的餵養觀。

案例一

一位幼兒教師告訴我,她園裡也有兩歲多的孩子,家裡老人家堅持讓喂糊糊,後來帶到醫院檢查,被診斷吞咽能力只相當於九個月的嬰兒。

一位兒科護士長告訴我,這是肌肉廢用性萎縮。

案例二

鄰居一歲半的男孩,會自己吃飯且喜歡自己吃。家人認為他吃得慢吃得少,把飯菜全部攪成糊糊,用奶瓶喂給孩子吃,孩子往往吃著吃著就睡著了,旁人力勸無效。聽到這個心生恐懼:對孩子以愛為名施加控制的家長,是不惜逼孩子退行的,難道在他們的世界裡,聽話比長大更重要嗎?

案例三

我家隔壁奶奶是這樣喂她孫子吃糊的:她坐著並夾住孫子的腿,

左手托著頭順帶抓穩手臂,然後打他一巴掌,他一哭就喂一勺進入,咕嚕咽進入了,剛張嘴要哭,又一勺進入了…吃得滿頭大汗還常哽到,老人家很雷厲風行,說是沒空跟著他一口口喂。

中醫有話說:

一歲至一歲半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

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仔細琢磨一下這些話滿有道理的,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

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下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

1.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2.寶寶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

3.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

4.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5.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那麼,一旦孩子出現積食我們該怎麼辦?

1.小兒推拿捏脊療法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戶外運動療法

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飯後帶著寶寶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3.飲食療法

山藥米粥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糖炒山楂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功效】: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飯後帶著寶寶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3.飲食療法

山藥米粥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糖炒山楂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功效】: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