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皇帝是古代高危職業,即使身邊有錦衣衛,還是被活活氣死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擁有掌控天下事物與人物的能力,經常被認為是世上最幸福的職業。但事實並非如此,皇帝不僅不幸福,反而是古代最高危的職業。

皇帝要應對朝堂紛爭。在朝堂之上,皇帝要和文武百官直接對話,處理國家的大小事務已經足夠繁雜了,還要時刻關注群臣之間的內部鬥爭,不論偏向哪一方都要小心謹慎。如果有所偏頗的話,不僅會失人心,連頒佈下去的命令恐怕都很難執行到位。

所以,皇帝上朝之前,經常會熬夜批閱奏章和思考國事。

皇帝要防止兵變或民變。穩定了朝堂後,皇帝還要提防兵變或民變,畢竟歷朝歷代以暴力奪權的情況太多了,可能皇帝自己就是通過這種手段坐上了皇位,心中有所忌憚也不奇怪。

皇帝要忍受後宮的爾虞我詐。後宮之內都是皇帝至親的人,裡面的爭鬥往往會更讓皇帝殫心竭慮。例如未出世的皇子被害,

經常寵倖的嬪妃被治罪等。至親之人因為自己的恩寵而陷入絕境,又不知道向何人傾訴,這種心情恐怕只有皇帝自己才能體會。

除了上面這些,皇帝最重要的還是要將皇權提升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並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於是從明代開始便產生了一系列由皇帝直屬的“暴力”機關,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錦衣衛和東廠。

通過錦衣衛和東廠,皇帝能繞開國家的司法部門,按照個人意志對某些案件或個人進行偵查,必要時直接逮捕或執法。這樣才使得朝堂上龐大的文官團夥有了忌憚,從而達到一定的權力制衡與約束,否則很容易造成皇權被架空的情景。

但是,即是有了錦衣衛和東廠,皇帝還是非常危險,因為來自內心壓力與不安才是皇帝的死穴,

明仁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明仁宗時期,擔任翰林侍讀的李時勉心術不正,作為大臣不關心國家大事,卻對皇帝的生活尤為關注。有一次,仁宗想要更換一批侍女,李時勉不知根據哪來的小道消息,硬是說仁宗在父喪守孝期間親近女色。

仁宗知道後十分惱火,但還是很耐心的把李時勉叫來談話,告誡他不要被流言蜚語蒙蔽了雙眼。可誰知李時勉不但不認錯,反而變本加厲,當著仁宗的面大肆侮辱。仁宗忍無可忍,立刻叫錦衣衛把李時勉毒打了一頓,不僅斷了三根肋骨,還被關進了詔獄中,李時勉也因此聞名天下。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仁宗本就非常肥胖,這件事更是積怒成疾,之後不久便突然暴斃,只當了10個月的皇帝。古人醫學匱乏,認為仁宗一直很健康,死的十分蹊蹺。於是,眾人不免把皇帝暴斃和李時勉事件聯繫起來,把仁宗看成是因為縱欲過度而死。而李時勉憑藉這一行徑獲得了充足的政治資本,到了宣宗即位就被放出來了,還被後人譽為“打不死”的清官。

在有錦衣衛等“暴力”機關的情況下,皇帝尚且被文官欺壓,要是沒有,那更無法想像皇帝會是怎樣的飄搖境地,所以皇帝並不好當,甚至可以說是高危職業!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仁宗本就非常肥胖,這件事更是積怒成疾,之後不久便突然暴斃,只當了10個月的皇帝。古人醫學匱乏,認為仁宗一直很健康,死的十分蹊蹺。於是,眾人不免把皇帝暴斃和李時勉事件聯繫起來,把仁宗看成是因為縱欲過度而死。而李時勉憑藉這一行徑獲得了充足的政治資本,到了宣宗即位就被放出來了,還被後人譽為“打不死”的清官。

在有錦衣衛等“暴力”機關的情況下,皇帝尚且被文官欺壓,要是沒有,那更無法想像皇帝會是怎樣的飄搖境地,所以皇帝並不好當,甚至可以說是高危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