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廣填四川被誤傳了500年你不知道的真相

春節期間,西南家家戶戶紛紛祭祀自己的祖宗,都在族譜上說來自湖廣填四川。為什麼填四川民間傳說和很多史料記載上都說張獻忠是殺人魔,在四川期間殺了幾千萬人甚至說6億,

導致了清朝時期的“湖廣移民”。很多人持有此觀點的源於一本叫《蜀碧》的書,但仔細推理發現, 實際上張獻忠殺光人已背了500年的黑鍋,無人為他進行辯護。 筆者通過歷史愛好者他們提供的資料和各種史料分析製造四川大屠殺的是滿清統治者。

首先,《蜀碧》是一部宣揚殘暴誣衊農民起義的偽正史。 其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進士,官為禦林院編修,就是說專門給皇帝寫書這是他的崗位職責,

相當於現在的宣傳部長或網信辦主任維護官方形象,不准民間傳謠 ,宣傳天朝為主導,按照儒家主流思想農民起義均被污蔑為寇或賊,傳播口徑那是無人敢反駁,因為得天下正是滿清,彭部長不寫滿清祖宗的文治武功,難道要寫屠城不成 。

網圖

他出於統治階級穩定民心的考慮,才製造了張獻忠屠四川的偽證。滿清屠光四川,筆者認為有兩個目的。第一、殺四川人以立威,讓皇權震懾民眾,不敢反抗,因為四川人富有血性,不屈不撓。第二,殺人滅口和斬草除根,歷史上有名的文字獄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不難看出清軍屠殺四川已是蓄謀已久。如果說張獻忠的政權主張是屠殺四川,

那麼他揭竿而起會有勢如破竹的回應嗎,還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政權。何況他僅僅控制了川西,在還未站穩腳跟的情況下,是急需補充兵源的,很難相信他的治國方針是把四川變為無人之境。

依據常識來看。四川歷來就是全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根據地,秦滅六國,劉邦建立漢朝,隋統一中原,無不以四川作為根據地而展開。張獻忠不可能不知道四川的重要性:入川建立根據地,

攻可出漢中定西北,下長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對的策劃;退則可割據一方。何況皆還有天下未亂蜀先亂的維穩慣例。

根據史料記載: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建立了名叫大西的國家。張獻忠建國之後的施政,卻不是大開殺戒,而是拼命招徠四川的人才,並發佈“三年不征錢糧”的命令作為政治號召。建國2年後局勢未穩,滿清在1646年正月就已發出征討張獻忠的詔書並派兵入川。

在大軍壓境,自己的生存都難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抗擊清軍和南明的殘餘武裝,反倒有時間去屠殺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這可能嗎?就算張獻忠變態愚蠢至極,把六百萬四川人殺得只剩下七八萬人,這七八萬老百姓何以能夠抵擋清軍侵略性征服達十餘年?難道清軍和鬼魂作戰了10多年?

再來看清軍的官方戰報,清軍在平定四川的過程中卻自相矛盾。1646年,張獻忠在西充縣鳳凰山多寶寺前太陽河畔遭清軍突襲,中箭身亡後,滿清立即宣佈四川平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直到張獻忠死後十三年的1659年,清軍才攻陷重慶。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中,張獻忠餘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對四川人民的這種頑強不屈的抵抗,清軍必然採取了屠殺的辦法來征服。這一點很容易就讓我們聯想到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清軍屠殺四川已成為可能。 更有1649年滿清貼出的公告 “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證實了清軍對四川的大屠殺的真實性。

網圖

根據現有掌握的材料 滿清在四川大規模的屠殺破壞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順治三年(1646年)肅親王豪格領兵進入四川,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及南明各地方武裝。豪格率領清軍入川後第一仗就是在大西叛將劉進忠的引導下,於西充襲殺張獻忠。有關張獻忠被襲殺後清軍的行動,王先謙在《東華錄》如是記載“複分兵四出,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斬首數萬級”,依據這則史料多數治史者認為清軍殺的“數萬級”都是大西將士。然而在《清史稿》中卻有不同的記載:“抵西充,大破之,豪格親射獻忠,殪,平其壘百三十餘所,斬首數萬級。”這樣來說清軍對待四川的軍民是一律斬殺。

康熙三年(1664年),清軍鎮壓夔東十三家義軍是對四川平民的第二次大規模殺戮。清軍在擊敗四川起義軍後,竟採取類似後來日軍三光的方式,派出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掃穴無遺類”(21)。事後滿清四川總督李國英上疏說“數萬巨寇,……無一漏網”。清軍所到之處殺人成魔。

相比前兩次,清軍第三次屠川更為嚴重,得到了滿清統治者的慫恿。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先是吳三桂軍攻入四川大肆破壞,如譚巨集部“巨集兵絡繹不絕,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窮穀人跡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靈塗炭,怨聲滿路。”(23)又如何德部“徵調煩苛,怨愁之氣,釀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眾。”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不難看出滿清對四川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在滿清征服中國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對廣大中國平民的瘋狂殺戮。其中比較典型的屠殺事件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江陰八十一日等大規模殺戮。此外,滿清軍隊還在其他很多地方也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例如,濟南之屠、大同之屠(僅存五人)、渾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澤州之屠、朔州之屠、南京之屠、蘇州之屠、無錫之屠、昆山之屠、常熟之屠、嘉興之屠、海甯之屠、金華之屠、舟山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沙鎮之屠、湘潭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等。儘管今日中國統一,但清大規模屠殺漢人的暴行無法讓人不警醒。魯迅先生說:“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其實東方落後於西方,正是始于滿清的野蠻對抗文明造成的災難。

事實上,流傳至今的張獻忠殺光四川人的宣傳正是來自官方。 滿清康熙、乾隆指使御用文人,通過肆意篡改歷史,編造了一部官修《明史》,並通過下詔欽定,將其列為正史。 對於自己屠殺川民的種種殘暴行徑百般加以遮掩,以致今天還有不少人堅信四川人口的損耗與滿請無關。好在滿清文字獄雖然嚴酷,但百密難免一疏,透過那些被滿清竄改過史料中的蛛絲馬跡,我們仍能感受到那份血腥。

當時滿清所製造的、流傳兩百多年的謊言也被出土文物所戳穿。

例如,有一個栽贓的著名例子:滿清的“七殺碑”傳說。滿清說張獻忠不僅殺人如麻,還在他殺人的地方立了個碑,碑上寫有:

『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無一善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

但後來,在廣漢的一個公共墓地裡,出土了張獻忠的“聖諭碑”。碑文上卻是:

『天生萬物與人

人無一物與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即慈悲的上天賜萬物於人類,而人卻沒有一物可用來報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殺氣。

當然,我們不否認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時的過激殺伐,他在四川人中是什麼形象,眾說紛紜,除了滿清的抹黑外,他還是以英雄的存在?如果他是殺人惡魔,就不會有人建廟立碑。

在梓潼七曲山大廟內,卻有一座張獻忠家廟。據廟內石碑記載,崇禎年間,張獻忠帶領部隊經過梓潼,率眾到此祭祖,指著文昌大帝說:“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張,咱老子也姓張,咱們聯個宗吧。”如果我能夠獲勝,就當為你重修廟宇。後來張獻中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於是,發銀五萬兩,役夫數千,興修大廟,金碧輝煌,題為“天聖神祠”;立詩碑,張獻忠親題詩刻石。增塑張亞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為太祖高皇帝,遂以文昌廟為張獻忠家廟。大西王張獻忠死後,當地人為寄託懷念之情,于七曲山風洞樓上,為他塑像,綠袍金臉,甚為威武,香火不絕三百餘年。後來,乾隆初年此廟曾經遭地方官毀像,其後,又有人重塑張獻忠像,但又被官方搗毀。幾經反復,先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

梓潼人出於對大西王的崇敬,稱七曲山張獻忠家廟曰“太廟”,為遮避耳目,又稱“大廟”。梓潼人曾于清初組成叫“國嚕子”的農民起義隊伍,年年假借神會,聚集拜謁張獻忠像,祈求冥佑,實際效法張獻忠為榜樣造反,形成川楚白蓮教農民起義的一支。據說,清代兩百多年中,川北農民起義綿延不絕,根源之一竟然是出於張獻忠形象鼓舞。人們對張獻忠的英雄崇拜可見一斑。並非是殺人惡魔,在四川一帶民謠中流傳著“韃子”來了,其實韃子就是指清軍,這些清軍中除了八旗之外,還有漢奸(沒有血性的族類苟且壞了民族的根基),正是這種落後的政權組織 ,狂妄自大,阻止了中國人看世界的眼光。在中國2000多年額封建統治中,歷朝歷代均有向外國學習,唯滿清以屠殺為驕傲,逆世界潮流才導致了國中無人才,列強侵略中國。清軍屠四川標誌著一個本該改良的滿清,以野蠻對抗文明,以愚蠢對抗科學的開始。

中箭身亡後,滿清立即宣佈四川平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直到張獻忠死後十三年的1659年,清軍才攻陷重慶。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中,張獻忠餘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對四川人民的這種頑強不屈的抵抗,清軍必然採取了屠殺的辦法來征服。這一點很容易就讓我們聯想到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清軍屠殺四川已成為可能。 更有1649年滿清貼出的公告 “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證實了清軍對四川的大屠殺的真實性。

網圖

根據現有掌握的材料 滿清在四川大規模的屠殺破壞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順治三年(1646年)肅親王豪格領兵進入四川,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及南明各地方武裝。豪格率領清軍入川後第一仗就是在大西叛將劉進忠的引導下,於西充襲殺張獻忠。有關張獻忠被襲殺後清軍的行動,王先謙在《東華錄》如是記載“複分兵四出,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斬首數萬級”,依據這則史料多數治史者認為清軍殺的“數萬級”都是大西將士。然而在《清史稿》中卻有不同的記載:“抵西充,大破之,豪格親射獻忠,殪,平其壘百三十餘所,斬首數萬級。”這樣來說清軍對待四川的軍民是一律斬殺。

康熙三年(1664年),清軍鎮壓夔東十三家義軍是對四川平民的第二次大規模殺戮。清軍在擊敗四川起義軍後,竟採取類似後來日軍三光的方式,派出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掃穴無遺類”(21)。事後滿清四川總督李國英上疏說“數萬巨寇,……無一漏網”。清軍所到之處殺人成魔。

相比前兩次,清軍第三次屠川更為嚴重,得到了滿清統治者的慫恿。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先是吳三桂軍攻入四川大肆破壞,如譚巨集部“巨集兵絡繹不絕,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窮穀人跡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靈塗炭,怨聲滿路。”(23)又如何德部“徵調煩苛,怨愁之氣,釀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眾。”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不難看出滿清對四川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在滿清征服中國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對廣大中國平民的瘋狂殺戮。其中比較典型的屠殺事件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江陰八十一日等大規模殺戮。此外,滿清軍隊還在其他很多地方也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例如,濟南之屠、大同之屠(僅存五人)、渾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澤州之屠、朔州之屠、南京之屠、蘇州之屠、無錫之屠、昆山之屠、常熟之屠、嘉興之屠、海甯之屠、金華之屠、舟山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沙鎮之屠、湘潭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等。儘管今日中國統一,但清大規模屠殺漢人的暴行無法讓人不警醒。魯迅先生說:“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其實東方落後於西方,正是始于滿清的野蠻對抗文明造成的災難。

事實上,流傳至今的張獻忠殺光四川人的宣傳正是來自官方。 滿清康熙、乾隆指使御用文人,通過肆意篡改歷史,編造了一部官修《明史》,並通過下詔欽定,將其列為正史。 對於自己屠殺川民的種種殘暴行徑百般加以遮掩,以致今天還有不少人堅信四川人口的損耗與滿請無關。好在滿清文字獄雖然嚴酷,但百密難免一疏,透過那些被滿清竄改過史料中的蛛絲馬跡,我們仍能感受到那份血腥。

當時滿清所製造的、流傳兩百多年的謊言也被出土文物所戳穿。

例如,有一個栽贓的著名例子:滿清的“七殺碑”傳說。滿清說張獻忠不僅殺人如麻,還在他殺人的地方立了個碑,碑上寫有:

『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無一善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

但後來,在廣漢的一個公共墓地裡,出土了張獻忠的“聖諭碑”。碑文上卻是:

『天生萬物與人

人無一物與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即慈悲的上天賜萬物於人類,而人卻沒有一物可用來報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殺氣。

當然,我們不否認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時的過激殺伐,他在四川人中是什麼形象,眾說紛紜,除了滿清的抹黑外,他還是以英雄的存在?如果他是殺人惡魔,就不會有人建廟立碑。

在梓潼七曲山大廟內,卻有一座張獻忠家廟。據廟內石碑記載,崇禎年間,張獻忠帶領部隊經過梓潼,率眾到此祭祖,指著文昌大帝說:“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張,咱老子也姓張,咱們聯個宗吧。”如果我能夠獲勝,就當為你重修廟宇。後來張獻中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於是,發銀五萬兩,役夫數千,興修大廟,金碧輝煌,題為“天聖神祠”;立詩碑,張獻忠親題詩刻石。增塑張亞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為太祖高皇帝,遂以文昌廟為張獻忠家廟。大西王張獻忠死後,當地人為寄託懷念之情,于七曲山風洞樓上,為他塑像,綠袍金臉,甚為威武,香火不絕三百餘年。後來,乾隆初年此廟曾經遭地方官毀像,其後,又有人重塑張獻忠像,但又被官方搗毀。幾經反復,先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

梓潼人出於對大西王的崇敬,稱七曲山張獻忠家廟曰“太廟”,為遮避耳目,又稱“大廟”。梓潼人曾于清初組成叫“國嚕子”的農民起義隊伍,年年假借神會,聚集拜謁張獻忠像,祈求冥佑,實際效法張獻忠為榜樣造反,形成川楚白蓮教農民起義的一支。據說,清代兩百多年中,川北農民起義綿延不絕,根源之一竟然是出於張獻忠形象鼓舞。人們對張獻忠的英雄崇拜可見一斑。並非是殺人惡魔,在四川一帶民謠中流傳著“韃子”來了,其實韃子就是指清軍,這些清軍中除了八旗之外,還有漢奸(沒有血性的族類苟且壞了民族的根基),正是這種落後的政權組織 ,狂妄自大,阻止了中國人看世界的眼光。在中國2000多年額封建統治中,歷朝歷代均有向外國學習,唯滿清以屠殺為驕傲,逆世界潮流才導致了國中無人才,列強侵略中國。清軍屠四川標誌著一個本該改良的滿清,以野蠻對抗文明,以愚蠢對抗科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