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總理評價他:有此人在,雖屢敗屢戰,但終可輔助得天下

功冠群臣,聲施後世--西漢開國名相蕭何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

漢族,沛豐人,漢朝初年丞相,諡號"文終侯",漢初三傑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西漢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蘇沛縣)人。他不論在戰爭期間,還是在漢初恢復時期,都表現出了中國古代傑出政治家的風度和治國才能,幾千年來都被人們所稱頌。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禦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

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張良、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蕭何在追隨劉邦的過程中,秉行政治文化經濟等重大決策,

為劉邦坐鎮後方,鞏固後方,最終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取得了極大的作用!

政治

助劉邦奪得天下

早期追隨劉邦的蕭何就不予餘力的支持和擁護劉邦,楚漢戰爭期間,劉項在滎陽一線相持二十八個月。這段時間,劉邦將整個關中都交給蕭何管理(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這一舉措賦予蕭何極大的權力,當然,蕭何也幹得極有成效。後漢朝建立後劉邦把蕭何推舉到丞相的職位,

也可以說明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漢律

蕭何原是沛縣“主吏掾”,熟悉秦帝國的法令制度。劉邦入關後曾頒佈過法令:“約法三章”,廢除了無理的秦朝苛法,而維持社會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這都是在蕭何的意見下進行的,

而後來根據秦律又制定了漢律,從出土“睡虎地秦簡”中可以清晰地瞭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於漢法之中。

文化

劉邦率大軍入秦都咸陽,諸將皆忙於分取府庫珍寶財物,他獨取秦國文獻、檔案、律令、圖籍藏之。漢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這對建立西漢王朝有決定性作用。他為丞相,留守關中。轉送糧草,軍需無乏,建國以功第一。

漢五年(西元前202)封為酇候。他極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漢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閣”、“麒麟閣”、“天祿閣”三閣于未央宮內,“石渠閣”以儲入關所得秦朝書籍以及入咸陽以後所得的圖籍、檔案;“麒麟閣”貯存賢臣畫象等典籍;“天祿閣”專藏各地所獻秘本珍本和處賢才碩學之士。此三處為漢代官府主要藏書樓,由此奠定了漢代國家藏書的基礎。

對蕭何的評價譽滿四海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

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司馬遷:“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鑰,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髃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班固:“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龠,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陸機:“堂堂蕭公,王跡是因。綢繆睿後,無競維人。外濟六師,內撫三秦。拔奇夷難,邁德振民。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名蓋群後,是謂宗臣。”

朱敬則:“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內,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之經理琅琊,景略之弼諧永固,劉穆之眾務必舉,揚遵彥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熲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鹹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

司馬貞:“蕭何為吏,文而無害。及佐興王,舉宗從沛。關中既守,轉輸是賴。漢軍屢疲,秦兵必會。約法可久,收圖可大。指獸發蹤,其功實最。政稱畫一,居乃非泰。繼絕寵勤,式旌礪帶。”

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周恩來:“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漢五年(西元前202)封為酇候。他極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漢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閣”、“麒麟閣”、“天祿閣”三閣于未央宮內,“石渠閣”以儲入關所得秦朝書籍以及入咸陽以後所得的圖籍、檔案;“麒麟閣”貯存賢臣畫象等典籍;“天祿閣”專藏各地所獻秘本珍本和處賢才碩學之士。此三處為漢代官府主要藏書樓,由此奠定了漢代國家藏書的基礎。

對蕭何的評價譽滿四海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

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司馬遷:“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鑰,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髃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班固:“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龠,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陸機:“堂堂蕭公,王跡是因。綢繆睿後,無競維人。外濟六師,內撫三秦。拔奇夷難,邁德振民。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名蓋群後,是謂宗臣。”

朱敬則:“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內,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之經理琅琊,景略之弼諧永固,劉穆之眾務必舉,揚遵彥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熲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鹹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

司馬貞:“蕭何為吏,文而無害。及佐興王,舉宗從沛。關中既守,轉輸是賴。漢軍屢疲,秦兵必會。約法可久,收圖可大。指獸發蹤,其功實最。政稱畫一,居乃非泰。繼絕寵勤,式旌礪帶。”

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周恩來:“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