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石地礦科普大會」黃石地質博物館11月1日免費對市民開放,看看館內有哪些寶貝和高科技?

十月是秋收的季節,黃石地質博物館的建設也正在收尾,11月1日將與廣大市民見面,屆時黃石市民可免費參觀哦。

10月8日,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工作人員李陽帶領記者,前往黃石地質博物館嘗鮮。

進入二樓序廳,一面8.6米高的正面形象牆吸引眾人的目光,它的左邊是“現代採礦場景”,右邊是“古代冶煉過程”,而中間的LED幕展示出的是磅礴的地質畫卷,在上方“星空”的襯托下給人以先聲奪人之勢。

接著,跟隨工作人員進入生命進化長廊,仿佛走進了一條“生命遂道”,在那裡可以看到地球的進化史,以及瞭解地球的探索。而兩邊的綠色景物,讓人身臨其境。同時,隨著腳步的移動,還會出現各個時期的海洋生物;頂部飛禽忽近忽遠,自由飛翔。

更令人心驚的是,生命進化長廊前面的地震漂移平臺。當你踏上漂移平臺,仿佛置身於地球內部一樣。用投影儀射出的翻滾的岩漿、兩側紅褐色的岩壁、正中泛黃的過道,頂部懸空而下的石柱映著灰暗的燈光若隱若現,岩漿上熱氣騰騰,讓人身臨其境,體驗地球內部情景。同時配合地震漂移平臺系統,

還能體驗到不同震級下地震震動的效果,瞭解如何避震的相關知識。

這個全景地質大沙盤,你肯定第一次見。它是源自于對黃石天坑形式的解讀,工作人員將這種形式演變為沙盤投影,展示黃石地質資源的分佈。在橫向和縱向上全面展現黃石市域資源概況。

來這裡,還可以體驗黃石地下礦洞探險,通過現場場景還原礦洞造型,結合多媒體VR虛擬漫遊技術,使參觀者通過虛擬的場景進入礦洞,去發現珍藏在礦洞的各種寶藏。

身為黃石人,你對黃石瞭解多少,不妨看看這裡—— 環境治理互動沙盤,在黃石地形沙盤上可以互動瞭解黃石各個環境治理點的治理技術和成果,一目了然的瞭解黃石地區的環境治理概況及規劃。

除了這些,該博物館還將展出岩礦石標本170多件,包含黃石地區分佈的所有時代的地層標本、各個類型的岩漿岩標本以及少量的變質岩標本;還將展出160多件觀賞石、寶玉石等,涵蓋各類方解石、石英、紅矽鈣錳礦、湖北石、黃鐵礦、黃銅礦等黃石地區出產的礦石礦晶;在部分展區,還會展出相關的模型,例如地球奧秘廳的地球模型、猛獁象模型,黃石地質廳的斷裂、褶皺模型,礦業文化廳的採礦機械的模型。

據工作人員介紹,地質博物館布展以“黃石地區的地質作用及其產物”為主線,融地礦科普和實物展陳於一體,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展示技術,展示黃石地區秀美山川和富饒的礦產資源,演示黃石地區海陸變遷、特色資源的分佈及形成過程,宣傳黃石地質先進的探、采、選、冶技術和綠色礦山建設的成就。

據瞭解,博物館分序廳、地球奧秘廳、黃石地質廳、礦產資源廳、奇珍異寶廳、地質環境廳、規劃展望廳等七個主題展廳,地域特色濃厚、邏輯關係強,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目前地質博物館已進入收尾調試階段,11月1日正式開館,迎接地礦科普大會到來。

黃石地質博物館揭秘

黃石因礦立市,以冶興市,礦冶歷史悠久,礦冶文化燦爛。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四大類計79種,其中矽灰石儲量居全國第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礦冶史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黃石需要走向全國,全國需要瞭解黃石,其中礦冶和地質無疑是黃石最閃亮的名片。建設黃石地質博物館可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地質館項目總體按“兩館一樓一配套”功能來佈局,由地質博物館、實物資料館、地質科研樓、寶玉石鑒定中心等配套服務功能組成。使之成為普及地學科普知識、濃縮地區礦業資源文化、助推枯竭型城市轉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地質服務中心,努力建成為“黃金寶石城”“江南聚寶盆”的城市視窗、教育基地、地域名片。黃石地質館專案總建築面積58900平方米,總投資為31695.58萬元。規劃用地面積33691㎡(折合50.54畝),其中實際用地面積24885㎡(折合37.33畝),道路用地面積8804㎡,防護綠地面積1953㎡,總建築面積60800㎡。配套建有停車位240個,其中:地下停車位210個,地面停車位30個;非機動車位150個;建築密度44.4%;容積率1.97;綠地率22.5%;並輔以給排水、供配電、消防等基礎設施,購置相關配套設備,可以滿足地質館各項功能要求的軟硬體設施。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約3.65億元,以地質一隊自籌、省局扶持、政府支持等幾個途徑籌集各類建設資金。

連結:近60年來,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先後發現各類礦床(點)300餘處,探明和提交了銅山口銅(鉬)礦、銅綠山銅鐵礦、雞冠咀金銅礦、桃花咀銅鐵礦、華新水泥原料礦、獅子立山天青石礦等大中小型礦床近70處(其中大型、特大型10處),潛在經濟價值數萬億元,提交的銅、金、鍶礦資源儲量位居湖北省榜首,鐵為第二。

為回應黃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市,產業強市”和建設鄂東區域性特大城市的號召,完善全市地質配套服務功能,增強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能力,結合省國土資源廳加強實物地質資料館建設精神和黃石市政府在城南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省級園博園的總體規劃,以地質一隊為投資主體,建設黃石地質博物館。

黃石發佈

100000+黃石人都關注的微信平臺

就差你了

除了這些,該博物館還將展出岩礦石標本170多件,包含黃石地區分佈的所有時代的地層標本、各個類型的岩漿岩標本以及少量的變質岩標本;還將展出160多件觀賞石、寶玉石等,涵蓋各類方解石、石英、紅矽鈣錳礦、湖北石、黃鐵礦、黃銅礦等黃石地區出產的礦石礦晶;在部分展區,還會展出相關的模型,例如地球奧秘廳的地球模型、猛獁象模型,黃石地質廳的斷裂、褶皺模型,礦業文化廳的採礦機械的模型。

據工作人員介紹,地質博物館布展以“黃石地區的地質作用及其產物”為主線,融地礦科普和實物展陳於一體,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展示技術,展示黃石地區秀美山川和富饒的礦產資源,演示黃石地區海陸變遷、特色資源的分佈及形成過程,宣傳黃石地質先進的探、采、選、冶技術和綠色礦山建設的成就。

據瞭解,博物館分序廳、地球奧秘廳、黃石地質廳、礦產資源廳、奇珍異寶廳、地質環境廳、規劃展望廳等七個主題展廳,地域特色濃厚、邏輯關係強,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目前地質博物館已進入收尾調試階段,11月1日正式開館,迎接地礦科普大會到來。

黃石地質博物館揭秘

黃石因礦立市,以冶興市,礦冶歷史悠久,礦冶文化燦爛。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四大類計79種,其中矽灰石儲量居全國第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礦冶史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黃石需要走向全國,全國需要瞭解黃石,其中礦冶和地質無疑是黃石最閃亮的名片。建設黃石地質博物館可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地質館項目總體按“兩館一樓一配套”功能來佈局,由地質博物館、實物資料館、地質科研樓、寶玉石鑒定中心等配套服務功能組成。使之成為普及地學科普知識、濃縮地區礦業資源文化、助推枯竭型城市轉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地質服務中心,努力建成為“黃金寶石城”“江南聚寶盆”的城市視窗、教育基地、地域名片。黃石地質館專案總建築面積58900平方米,總投資為31695.58萬元。規劃用地面積33691㎡(折合50.54畝),其中實際用地面積24885㎡(折合37.33畝),道路用地面積8804㎡,防護綠地面積1953㎡,總建築面積60800㎡。配套建有停車位240個,其中:地下停車位210個,地面停車位30個;非機動車位150個;建築密度44.4%;容積率1.97;綠地率22.5%;並輔以給排水、供配電、消防等基礎設施,購置相關配套設備,可以滿足地質館各項功能要求的軟硬體設施。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約3.65億元,以地質一隊自籌、省局扶持、政府支持等幾個途徑籌集各類建設資金。

連結:近60年來,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先後發現各類礦床(點)300餘處,探明和提交了銅山口銅(鉬)礦、銅綠山銅鐵礦、雞冠咀金銅礦、桃花咀銅鐵礦、華新水泥原料礦、獅子立山天青石礦等大中小型礦床近70處(其中大型、特大型10處),潛在經濟價值數萬億元,提交的銅、金、鍶礦資源儲量位居湖北省榜首,鐵為第二。

為回應黃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市,產業強市”和建設鄂東區域性特大城市的號召,完善全市地質配套服務功能,增強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能力,結合省國土資源廳加強實物地質資料館建設精神和黃石市政府在城南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省級園博園的總體規劃,以地質一隊為投資主體,建設黃石地質博物館。

黃石發佈

100000+黃石人都關注的微信平臺

就差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