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做錯事,不要再只教他說“對不起”了!這樣危害真的很大!

正片開始之前,伯虎先和大家回顧一個之前鬧得很火的事情:

5月12日晚,大連的宋女士帶4歲的女兒辰辰在飯店吃飯,女兒和朋友的孩子玩捉迷藏時突然大叫一聲,聲音確實有點大,

宋女士當時也批評了孩子,隨後辰辰玩得太開心了又尖叫了一聲,沒想到,鄰座的女大學生突然沖過去踹向辰辰,因為辰辰躲在凳子後沒踹到。

看到女兒疑似被踢到,宋女士沖過來與女大學生撕扯扭打。期間,情緒失控,把拉架影響她發揮的服務員也怒打一通,

還數次向女大學生砸盤子。最後女大學生又向被另一位孩子媽抱著的辰辰砸了水瓶,所幸被擋下。

視頻一po上網,評論就炸了鍋!此事在當時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這和今天說的第二個故事也有相似之處:

前兩天和朋友去火鍋,期間一個孩子在玩耍時不經意間打翻了鄰桌的菜盤,還好盤子是塑膠的,所以只是菜撒了些。

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立馬讓孩子跟對方說“對不起”,

孩子也聽話,接著就說了句“對不起”!

然後鄰桌就開始撿菜了,一邊撿一邊說到“你們不幫忙撿一下嗎?”

孩子接著來了一句,“我已經說對不起了”!

孩子看了媽媽一眼,媽媽把孩子往身邊挪了挪,一邊教育孩子了:出門在外邊要對別人禮貌、要學會尊重別人、更不要亂跑鬧著玩等等之類的話,一邊看著鄰桌在撿菜。

我當時就覺得很不可思議!這算是正常的教育嗎?

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夠了嗎?

說這麼多道理有什麼用呢?難道等到他下次再打翻別人的東西時,再說教一番?

我們這個樣子教育孩子的意義又何在呢?

思前想去,伯虎今天想說的一句話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年齡小,犯錯是正常。如果孩子犯了錯誤,

只是簡單的和他講道理,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懲罰”或者“真實體驗”,孩子一定不會記憶深刻。

舉例:

如果第二個故事中,當孩子打翻別人的菜時,那個媽媽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最喜歡吃的菜送給鄰桌作為補償,然後再和孩子講道理。毀壞別人的物品,就要賠償。

如果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翻了飯菜,父母不必大喊大叫,讓孩子自己收拾乾淨了就好。等孩子都收拾好的時候,

再和他說道理。自己闖下的禍,要自己收拾。

還有孩子弄壞了別人的玩具時也是一樣,讓孩子把最喜愛的玩具給對方就可以了。毀壞別人的物品要賠償的嘛!

如此下來,我們教育孩子才會有“真實體驗”,才會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才堪稱教子有方。

“對不起”誰都會說,但是說完之後呢?

如果孩子不能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將會是他一生的壞習慣,危害很大!

孩子犯錯,不必打罵、不必過度說理,重點是要讓孩子有真實的體驗,真真切切體會到這樣做的後果。孩子就會認識到:為什麼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要付出代價,因為我造成了傷害。

所以孩子做錯事,不要再只教他說“對不起”了!

生活中,也從來都不是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事的!

本文由伯虎先生原創,歡迎諸位點贊評論加轉發!

重點是要讓孩子有真實的體驗,真真切切體會到這樣做的後果。孩子就會認識到:為什麼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要付出代價,因為我造成了傷害。

所以孩子做錯事,不要再只教他說“對不起”了!

生活中,也從來都不是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事的!

本文由伯虎先生原創,歡迎諸位點贊評論加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