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懷瑾老師:學佛注重在行,行到有功即是德

學佛注重在行,行到有功即是德

本文摘錄自 《藥師經的濟世觀》

戒,是一切要有正見,而且最重要的是去除增上慢心,以多聞培養自己的正見,因得正見而戒行清淨。不得正見,一切眾生自心已經成病了,縱然聞藥師如來名號,也很難相感應。由於有正見,聞到藥師如來名號,即身就得感應,即身可得成就。

其實一切佛法,不論小乘的四諦、十二因緣,大乘的六度萬行,都離不開戒。所謂戒就是行,什麼行呢?為善去惡而止於至善,行到了就是有功,

就是德行的成就,所以千萬注意古人的一句話:“行到有功即是德”,也就是事到有功即是德。什麼是功德呢?必須一切有成果,行為到了,有成果,有功勳,才是真正的德行。譬如有一天和大家一起吃飯,跟同學們談起,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做最起碼的一件小事,像抹個桌子清掃室內環境,我們可以反省自己,誰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句話?往往是五分鐘熱度。

也許同學知道我有過分的潔癖,而且還有整齊癖,東西一定要擺整齊。有一次某某教授與另一位教授談話,在我案頭拿了一本便條紙做記錄,用完了又放回原位,放得很整齊。他一邊放一邊戰戰兢兢地看我,深怕自己放得不整齊。我曉得他平常在家裡不是這樣做,因為有太太服侍他。當著我的面,惴惴不安,特別要把紙條放整齊,意思是說:這回我總合你的意了吧!結果他放好後,

我又把本子拿起來,重新放一次,這下他傻住了。當時有很多長官、客人在座,他不好意思問我,我也不會講。過了三天他來了,我跟他提起這件事,他說是啊!老師,我曉得在你面前放東西要放得很整齊。我說你放得很整齊沒錯,那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整齊,實際上那本便條紙下麵有幾張折到被壓住,你卻沒有看到,因為你過於小心,眼睛又不斷看著我,所以沒有注意到下面。

一個人行菩薩道,講到戒的行為,像這樣小的一個動作都不能馬虎。“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戒。我常跟同學們說,我曉得你們很發心,發心是佛家的話,就是一般人說的立志。但是我曉得不到三天,第四天就鬆懈了,慢慢地不動了。一個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一生有沒有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是非常難做到,因為環境的改變,自己馬上變了。

變了還找許多理由原諒自己,為自己作解釋,結果還覺得自己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再不然就說這裡的環境不好。

所以大乘佛法的佈施就是戒,佈施就是犧牲自我。誰能夠真正犧牲自我?做不到的。朋友生病了,自告奮勇來幫忙照顧,三天?三個月?三年?乃至十年?你不會埋怨自己嗎?不埋怨他,也會自己埋怨自己,唉!找當初為什麼要答應呢?對不對?所以很難啊!修行要在這些行為上下功夫,由心裡的行到外面的行為,因此說“行到有功即是德”。功德不成就,想修道打坐開悟?行嗎?那你早“誤”了,耽誤了。

所以一切在行,尤其目前世界各地風起雲湧的崇尚談禪,千萬要注意,真正的禪宗是行到,不是嘴裡講的口頭禪。光談禪沒有用,要行到,因此要特別注重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宗,達摩禪以“二入”及“四行”為要義。所謂二入是理入和行入,四行是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種行都要做到。如果行不到,在見解上偶然有超脫的見解,在修定的心境上打起坐來偶然有一下空靈,那不是禪,那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個藝術家或文學家,乃至一個極度勞苦的人,挑個擔子行百里路,偶然把擔子一放,地上一坐,心情一松,此時沒有雜念,很清淨。要得到心境的清淨很容易,可以用各種方法做到,但那不是禪。如果認為這就是道,學佛到最後什麼都沒學到,只學會偷懶,貪圖那一點清淨;而那並不是畢竟清淨,真清淨是功德圓滿。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但是話又說回來,打坐不需要嗎?需要啊!那是先訓練你自己的起心動念,或者空掉念頭,或者克制念頭,或者為善去惡的訓練。

譬如某天有位同學答應要來這裡工作,結果搞了一天就不來了,而且也不告訴我一聲,這是學佛的行為嗎?連這麼一件小事都做不到,學個什麼佛?做人連信義都沒有,還學佛?什麼叫信?言出有信,不來也該有個理由嘛!一天到晚婆婆媽媽說自己學佛,自欺欺人。

學佛注重在行,不在枯坐。天天在家裡坐,坐一萬年也坐不出個道理來啊!光打坐可以成佛?那外面的石獅子坐在那裡風雨無阻地動都不動,坐了二、三十年不是得道啦?行不到沒有用啊!千萬注意。

由心裡的行到外面的行為,因此說“行到有功即是德”。功德不成就,想修道打坐開悟?行嗎?那你早“誤”了,耽誤了。

所以一切在行,尤其目前世界各地風起雲湧的崇尚談禪,千萬要注意,真正的禪宗是行到,不是嘴裡講的口頭禪。光談禪沒有用,要行到,因此要特別注重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宗,達摩禪以“二入”及“四行”為要義。所謂二入是理入和行入,四行是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種行都要做到。如果行不到,在見解上偶然有超脫的見解,在修定的心境上打起坐來偶然有一下空靈,那不是禪,那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個藝術家或文學家,乃至一個極度勞苦的人,挑個擔子行百里路,偶然把擔子一放,地上一坐,心情一松,此時沒有雜念,很清淨。要得到心境的清淨很容易,可以用各種方法做到,但那不是禪。如果認為這就是道,學佛到最後什麼都沒學到,只學會偷懶,貪圖那一點清淨;而那並不是畢竟清淨,真清淨是功德圓滿。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但是話又說回來,打坐不需要嗎?需要啊!那是先訓練你自己的起心動念,或者空掉念頭,或者克制念頭,或者為善去惡的訓練。

譬如某天有位同學答應要來這裡工作,結果搞了一天就不來了,而且也不告訴我一聲,這是學佛的行為嗎?連這麼一件小事都做不到,學個什麼佛?做人連信義都沒有,還學佛?什麼叫信?言出有信,不來也該有個理由嘛!一天到晚婆婆媽媽說自己學佛,自欺欺人。

學佛注重在行,不在枯坐。天天在家裡坐,坐一萬年也坐不出個道理來啊!光打坐可以成佛?那外面的石獅子坐在那裡風雨無阻地動都不動,坐了二、三十年不是得道啦?行不到沒有用啊!千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