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國的24節氣“寒露”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陣秋風一陣涼,

又到了寒露時節,

大自然賦予了萬物濃郁的色彩,

所有的生靈都在抓緊時間享受這短暫的美好。

也許你會有疑問,

寒露到底是什麼呢?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

是干支曆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

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

寒露時節,

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

東北和西北地方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節氣的由來

■□■□■□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

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

“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

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

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

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節氣習俗

登高賞秋

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農事繁忙

播種冬小麥的好時節。常言道:“寒露種小麥,種一碗,收一鬥”,“晚種一天,少收一石”。寒露種麥要搶時早播,達到出苗“勻、齊、壯”,若寒露氣溫低,光照不足,則需要在小麥三葉期適當澆水追肥,促進分蘖,保證冬小麥有足夠的根系;反之,要適當鋤劃鬆土,

防止小麥因過快生長而不能安全越冬。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除了諺語裡說的這些,還有棉花、紅薯等也要在寒露期間收穫。只要天氣允許,要儘快在霜前採摘棉花,以防棉花遭霜打而降低品質,造成減產。紅薯對霜凍十分敏感,容易因受凍出現薯塊“硬心”現象,導致紅薯減產,因此要在寒露期間收穫完畢。

節氣飲食

飲食習俗

(各位吃貨注意了前方高能哦)

吃螃蟹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但過敏體質、胃寒者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喝“寒露茶”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習慣。寒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采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節氣三侯

一候鴻雁來賓: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佇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

二候雀人大水為蛤: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菊花已普遍開放。

節氣詩詞

《寄慈恩寺郁上人》

唐 /賈島

中秋期夕望,虛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露寒鳩宿竹,鴻過月圓鐘。

此夜情應切,衡陽舊住峰。

《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淒淒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諺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這句諺語提醒大家:

白露節氣一過,

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

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秋冬季交替時節,

衣食住行要與氣候變化相適應,

溫度比風度重要!

龍泉新青年

你,值得關注

但過敏體質、胃寒者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喝“寒露茶”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習慣。寒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采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節氣三侯

一候鴻雁來賓: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佇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

二候雀人大水為蛤: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菊花已普遍開放。

節氣詩詞

《寄慈恩寺郁上人》

唐 /賈島

中秋期夕望,虛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露寒鳩宿竹,鴻過月圓鐘。

此夜情應切,衡陽舊住峰。

《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淒淒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諺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這句諺語提醒大家:

白露節氣一過,

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

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秋冬季交替時節,

衣食住行要與氣候變化相適應,

溫度比風度重要!

龍泉新青年

你,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