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尷尬:前三名皆為中國學生

蔣百里

(1882-1938),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寧人。為清末秀才、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早年常讀《普天忠憤集》,1901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

蔣百里將軍在1901年留學日本,經成城(初級軍事學堂)而進入士官學校。1906年畢業的時候,日本天皇賜刀給最優秀的步兵科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結果蔣百里奪了這個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賜刀帶回了中國。

蔡鍔

(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洞口縣,一說蔡鍔故居位於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 )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

1913年,蔡鍔被袁世凱調往北京,任職全國經界局督辦。起初時,蔡鍔對袁世凱並不怎麼抵觸,等到袁世凱準備復辟帝制時,他就不認同了。1915年,蔡鍔秘密離開北京,在幾經周折後,來到昆明。當年12月,蔡鍔聯手雲南軍隊中的將領宣佈雲南獨立,組建成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他任職為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當時蔡鍔正在病中,卻不辭勞苦,親自指揮作戰,在與北洋軍的交鋒中,不落下風,牢牢牽制住了敵軍主力,從而為討袁鬥爭出了很大的力。1916年3月,強大壓力面前,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北洋軍也與蔡鍔軍達成停戰協定。同年7月,蔡鍔任職為四川督軍兼省長。9月,因為病情急劇惡化,蔡鍔前往日本醫治。11月,終因醫治無效,蔡鍔病逝於福岡,

當時年僅34歲。

張孝准

(1881年~1925年)生於長沙縣沙坪鄉賴家屋場人。中華民國人物。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留學日本成城學校,畢業後,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班。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三十年畢業時,與蔣方震、蔡鍔同列前三名。次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張孝准回國後,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幕,又由徐保送,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4年,除精通日語外,還懂德語、英語,在當時留學生中頗不多見。

1916年,滇、黔、桂、粵4省護國軍軍務院成立,張孝准任職為駐日委員。就在當年的10月、11月與張孝准關係密切的黃興、蔡鍔先後去世,外加上目睹軍閥間的相互傾軋,心灰意冷下,張孝准離開軍界轉攻商業。

1917年,張孝准回到湖南,任職了湘岸榷運局長。之後,他還創辦了湘江礦務公司。1921年,他又和時任湖南省省長的趙恒惕等人成立了正利厚地皮公司。1923年,張孝准還在水陸洲上(現橘子洲)建了一棟別墅,即“橘洲客棧”,現在已成為了湖南的知名旅遊地。從商期間,張孝准漸漸長胖,因而有了“張胖子”的稱呼。

1921年,他又和時任湖南省省長的趙恒惕等人成立了正利厚地皮公司。1923年,張孝准還在水陸洲上(現橘子洲)建了一棟別墅,即“橘洲客棧”,現在已成為了湖南的知名旅遊地。從商期間,張孝准漸漸長胖,因而有了“張胖子”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