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看似惱人的行為,其實是在表達對父母的愛,別傷了娃的心

文|秘笈君

其實,孩子遠比想像中更愛父母。

前幾天和小姐妹出來逛街,

閒聊過程中,朋友談及自家那三歲半的女兒時,開啟了瘋狂地吐槽模式:也許是因為女孩兒的原因,現在她特別粘人,一回家就像個跟屁蟲一樣,寸步不離。晚上睡覺時總是鬧覺,不哄上半個小時,通常是不肯睡的。出個門嘰嘰喳喳不停,帶娃一天耳朵和腦子都跟不上趟了,吵吵地想原地爆炸。

聽完後我調侃朋友簡直太不知足了,孩子看似惱人的行為,實際上是在表達對父母的愛,

可別傻傻的傷了娃的心。

一、黏人

孩子特別黏人時,往往會讓父母心裡直冒火。但是這種黏人行為,確是孩子對父母依戀的表現。孩子3歲之後,若仍然表現出非常黏人,父母離開一小會兒就會哭鬧不停,這時父母就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過一聲不吭悄悄溜走的行為,

讓孩子感到惶恐不安;或是近期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和喪失了安全感。

0-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黃金期,父母再忙也不能錯失孩子的成長,陪伴照顧孩子,才能讓孩子性格、人格發育更加完善。

二、小話癆

和孩子待在一起時,孩子像個嘰嘰喳喳停不下來的“小麻雀”,有時一連問出好幾個“為什麼”的閉環也會讓父母感到崩潰不已。其實孩子開啟話癆模式,只是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孩子才會把自己認為的新鮮趣事,和內心的小秘密分享給父母。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父母一定要耐心聽孩子所表達的內容,

並給予回應,這樣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育兒須知】。做心裡“有底”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