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的劉表不是想像的那麼差,看他如何從一無所有,直到定鼎荊州

三國歷史很精彩,曹操、劉備、孫堅、董卓、呂布、袁紹等等等等,有的是亂世英雄,有的是亂世奸雄。

曹孫劉三位分別建立了魏蜀吳的就不用說了,三國時期的主角了,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袁紹、呂布、董卓等也攪動的天下大亂,雖然算不上什麼英雄,但也是有不少人佩服的。

就說袁紹,先代替了韓馥,再打敗北方的公孫瓚,可以說是當時天下最有實力的諸侯了,只可惜和曹操官渡一戰,敗亡。再說說呂布,沒有什麼像樣的基業,但是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成為攪動局勢的主角,

端掉曹操的大後方,端掉劉備的大本營,這位仁兄真的是“飛將亂舞”,活半輩子讓後人記住了他的勇猛。最後董卓,完全沒有人會給他正面評價,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他就是壞到骨子裡,似乎很少會有人像董卓這樣,差評率100%好評率為0,他讓別人恨死了他。

那如果說到劉表這個人呢?大家會有什麼樣的印象?似乎不會很好,但是也不是很差。擁有一分基業,但是被當時所有的英雄們都評價很低。很出色的人會被記住,很邪惡狠辣的會被記住,但唯獨劉表這樣的人,給人的印象:是個草包!

曹操是看不起劉表的,他手下的謀士郭嘉也看不起他,說“表,坐談客耳”。什麼意思?用我們現在的流行語就是:劉表,

吹吹牛逼還可以。言下之意就是,真幹點什麼大事,劉表是幹不出來的。

諸葛亮在《隆中對》對劉備說,荊州是“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啥意思?荊州是個好地方,它的主人是個草包,這是老天送給你的,

你還不快去搶?諸葛亮在說這句話之前還說了好幾個人,說曹操是“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說孫權是“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那都是相當高的評價,怎麼話鋒一轉,到了劉表這裡,就是“天所以資將軍”了呢?在諸葛亮眼裡,劉表的地盤就是送給你的,不拿白不拿。

魯肅在對孫權的談話中,也說了,“曹操不可卒除”,但是可以“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還是說打不了曹操了,但是可以打劉表。天下普遍的能人志士們對於劉表的評價都不是太高的。

這樣的劉表是怎麼能夠躋身到天下諸侯的行列中去的呢?

據《三國志》說,劉表“長八尺餘,姿貌甚偉”,而且很有名聲,為人正直,他參與了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被宦官追捕。

年紀輕輕,做到這些,也很了得了。但這都是小事。劉表真正的大事是拿下荊州。

《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荊州原來的地方最高長官叫做王睿,他是荊州的刺史。(說到王睿,他有一個侄子很出名,叫王祥,這個人被列入“二十四孝”,因為他“臥冰求鯉”,冬天的時候睡在冰上幫繼母捕魚。)

董卓亂政的時候,關東諸侯組成聯軍討伐董卓。當時擔任長沙太守的孫堅也出兵北上,途徑襄陽的時候,他要求刺史王睿一起出兵。其實,孫堅和王睿之間早就有矛盾,孫堅曾經幫助王睿一起平定零陵、桂陽,但王睿看不起孫堅這樣的武將。

所以,孫堅要求他出兵,王睿就趁機說:你殺死曹寅,我就出兵。曹寅是荊州的武陵太守,王睿跟他不和,正好能借此機會讓孫堅和曹寅這兩個自己討厭的人拼個你死我活。

這個曹寅很有對策,他偽造了一份光祿大夫溫毅討伐王睿的檄文,上面列舉的王睿的種種罪狀。孫堅看到檄文,以為是真的,就去擒拿王睿。

很明顯在打仗方面,王睿根本不是孫堅對手。他甚至連打的機會都沒有。孫堅用了一個騙開城門的計策,他偽裝在士兵中間,讓手下士兵在城外喊:我們幫你做事,現在連物資都沒有,請你賞賜一些財物給我們。王睿以為真的是士兵們想來討要賞賜,就打開城門。孫堅入城之後,抓住王睿,宣讀檄文,王睿被逼得走投無路,就自殺了。

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天下還沒有完全形成後來的割據情況,王睿是荊州刺史,管轄範圍是荊州七郡,包括孫堅的長沙郡,也包括曹寅的武陵郡。但很明顯,他們之間矛盾重重,上下級關係並不是非常密切,可以說王睿能完全掌握的地方只有他直接管轄的襄陽等郡。這與後來劉表治下的荊州就很不同。可以說劉表的荊州做了內部的基本統一,最起碼他們一致奉劉表為荊州的老大,聽從號令,不能違背。這是劉表和王睿的區別。

刺史沒了,董卓向漢獻帝上書任命劉表接替這個職位。於是劉表往荊州上任。但,荊州這塊地方並不太平,前面王睿的死就是一個例子,想要坐穩刺史不容易。

這張圖來源於網路,頗有出入。但袁術的南陽,孫堅的長沙位置大體是正確的。

實際情況比想像的更糟,袁術把南陽這個地方佔據了,不讓劉表的人通過。而且荊州各個地方當地的大族勢力都開始搞割據。蘇代宣佈自己為長沙太守(孫堅被袁術表薦為豫州刺史了),貝羽成為華容縣長,他們都擁兵自立,在當地稱王稱霸。

劉表沒有辦法,就自己一個人匿名到荊州去,到達宜城。劉表僅憑自己一人是難以成事的,他開始展現出能臣的一面,馬上找到了當地的蒯越、蒯良兄弟以及蔡瑁蔡氏宗族,他決定要利用豪族來進軍荊州。

蒯良說:這裡之所以不太平,是因為缺乏仁義之道,只要能實行仁義,百姓就會歸之如水。

蒯越說:治太平盛世靠仁義,治亂世要先靠權謀。袁術這個人是個沒有決斷力的匹夫,蘇代、貝羽都是莽夫,他們都不足為慮。而各個地方的宗族首領都很貪婪、殘暴,他們的手下不擁戴他們。我這裡有些人手,如果去以利誘惑這些宗族,相信他們會來歸附。然後你就殺了他們中的無道之人,安撫他們的手下,以德治之,必定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如此,整個荊州都可以傳檄而定了。

蒯越的謀劃非常淩厲狠辣,他也像諸葛亮在隆中謀劃于劉備一樣,為劉表平定荊州指明了方向。不得不說,蒯越是個人才,怪不得曹操後來南下得到荊州卻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蒯越是人才,而劉表能用之,劉表也是英明之主,至少在現在。

於是,劉表依計而行,召宗族五十多人前來赴宴,在席間,將他們全部殺死,兼併了他們的部眾。江夏的張虎、陳生據守襄陽,不肯歸附,劉表就派蒯越去將他們勸降了。

自此之後,劉表的威名傳遍荊州,各個郡縣的割據勢力通通驚懼逃走。劉表控制了荊州六個郡,除了被袁術佔領的南陽郡之外。

對於袁術,劉表是討厭的,但是他卻先向朝廷上表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向他示好。這可能也是劉表向整個關東聯軍聯盟的示好吧,沒有派兵去討伐董卓,自己這個刺史也是董卓給的,暫時向聯盟軍示好是合適的。

反動聯盟軍不久就解散了,袁紹和袁術兄弟反目,袁紹結盟了劉表鉗制袁術,劉表與孫堅、袁術的矛盾重新激化了。袁術就讓孫堅進攻劉表。

孫堅的軍事能力是非常強的,不僅幫助過王睿平定荊州,討伐董卓的戰鬥中,群雄都是消極的,敢於進攻的只有曹操和孫堅,曹操在滎陽被董卓軍打敗了,而孫堅獲得多次勝利,打敗董卓部將胡軫的是他,斬殺華雄的也是他(不是關羽),董卓害怕孫堅派人勸降不成,又親自與孫堅交戰,也被孫堅打敗,董卓讓呂布斷後,與孫堅交戰,還是被孫堅打敗,可以說孫堅一路殺進洛陽。

面對這麼強大的對手,說不怕是不可能的,劉表作戰不利,閉門不戰。但劉表的運氣在這個時候爆發,孫堅在與劉表部將黃祖的作戰中中計被射殺。

劉表解除了他自上任以來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這個對手如果不死,很有可能提前改變三國時期的整個局勢。

孫堅死後,袁術再也沒有能力打敗劉表,而劉表趁機截斷袁術的糧道,迫使袁術徹底退出南陽,出走到兗州、豫州一帶。

不久,朝廷又任命劉表為荊州牧。劉表成了正式的荊州最高行政長官。

董卓的部將張濟來攻打荊州的南陽,中箭而死。荊州的官員都來向劉表祝賀,劉表說:張濟是因為沒有糧食才來的,我們和他交戰作,這作為主人來說很無禮,我只接受弔唁,不接受慶祝。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很得人心,張濟的部眾因此而對劉表心服,張繡從此帶領張濟的部下成為了劉表在北面的屏障,多次幫助劉表抵擋曹操。

劉表坐穩了荊州,並保住了成果,打死、打跑了敵人,還額外搞來了一個藩屬勢力。這兩個敵人、一個藩屬,一個是孫堅,一個是袁術,一個是張繡,都是大名鼎鼎,那麼這樣看來,劉表的能力也不會很差吧。事實上,荊州在劉表治下,成為當時戰亂時期的太平樂土。

前期的劉表可以稱得上“英明”,但他的使命似乎就是要到荊州上任,坐穩朝廷給他的“荊州刺史”而已。等達成了這一目標後,劉表就開始進入安逸、守成的狀態了,無論是對於偷襲曹操也好,其他人的地盤也好,他都沒有興趣,但當曹操進攻張繡時,劉表立刻派兵支援,打跑曹操。

看來,劉表的座右銘是:不是我的我不要,是我的我死命保。

後來,曹操和孫權等都認為劉表不足為慮,可能就是看出了劉表的這一特點。而劉備、孫權都視荊州為必爭之地,也一直都沒能實現,直到劉表死去,荊州才徹底變天,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天所以資”的地方。

最後用歷史學家何茲全先生給劉表的評價作為結束語吧。

他說,如果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麼劉表就是“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庸人”。

弘揚正統歷史,不寫宮闈野文。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被宦官追捕。

年紀輕輕,做到這些,也很了得了。但這都是小事。劉表真正的大事是拿下荊州。

《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荊州原來的地方最高長官叫做王睿,他是荊州的刺史。(說到王睿,他有一個侄子很出名,叫王祥,這個人被列入“二十四孝”,因為他“臥冰求鯉”,冬天的時候睡在冰上幫繼母捕魚。)

董卓亂政的時候,關東諸侯組成聯軍討伐董卓。當時擔任長沙太守的孫堅也出兵北上,途徑襄陽的時候,他要求刺史王睿一起出兵。其實,孫堅和王睿之間早就有矛盾,孫堅曾經幫助王睿一起平定零陵、桂陽,但王睿看不起孫堅這樣的武將。

所以,孫堅要求他出兵,王睿就趁機說:你殺死曹寅,我就出兵。曹寅是荊州的武陵太守,王睿跟他不和,正好能借此機會讓孫堅和曹寅這兩個自己討厭的人拼個你死我活。

這個曹寅很有對策,他偽造了一份光祿大夫溫毅討伐王睿的檄文,上面列舉的王睿的種種罪狀。孫堅看到檄文,以為是真的,就去擒拿王睿。

很明顯在打仗方面,王睿根本不是孫堅對手。他甚至連打的機會都沒有。孫堅用了一個騙開城門的計策,他偽裝在士兵中間,讓手下士兵在城外喊:我們幫你做事,現在連物資都沒有,請你賞賜一些財物給我們。王睿以為真的是士兵們想來討要賞賜,就打開城門。孫堅入城之後,抓住王睿,宣讀檄文,王睿被逼得走投無路,就自殺了。

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天下還沒有完全形成後來的割據情況,王睿是荊州刺史,管轄範圍是荊州七郡,包括孫堅的長沙郡,也包括曹寅的武陵郡。但很明顯,他們之間矛盾重重,上下級關係並不是非常密切,可以說王睿能完全掌握的地方只有他直接管轄的襄陽等郡。這與後來劉表治下的荊州就很不同。可以說劉表的荊州做了內部的基本統一,最起碼他們一致奉劉表為荊州的老大,聽從號令,不能違背。這是劉表和王睿的區別。

刺史沒了,董卓向漢獻帝上書任命劉表接替這個職位。於是劉表往荊州上任。但,荊州這塊地方並不太平,前面王睿的死就是一個例子,想要坐穩刺史不容易。

這張圖來源於網路,頗有出入。但袁術的南陽,孫堅的長沙位置大體是正確的。

實際情況比想像的更糟,袁術把南陽這個地方佔據了,不讓劉表的人通過。而且荊州各個地方當地的大族勢力都開始搞割據。蘇代宣佈自己為長沙太守(孫堅被袁術表薦為豫州刺史了),貝羽成為華容縣長,他們都擁兵自立,在當地稱王稱霸。

劉表沒有辦法,就自己一個人匿名到荊州去,到達宜城。劉表僅憑自己一人是難以成事的,他開始展現出能臣的一面,馬上找到了當地的蒯越、蒯良兄弟以及蔡瑁蔡氏宗族,他決定要利用豪族來進軍荊州。

蒯良說:這裡之所以不太平,是因為缺乏仁義之道,只要能實行仁義,百姓就會歸之如水。

蒯越說:治太平盛世靠仁義,治亂世要先靠權謀。袁術這個人是個沒有決斷力的匹夫,蘇代、貝羽都是莽夫,他們都不足為慮。而各個地方的宗族首領都很貪婪、殘暴,他們的手下不擁戴他們。我這裡有些人手,如果去以利誘惑這些宗族,相信他們會來歸附。然後你就殺了他們中的無道之人,安撫他們的手下,以德治之,必定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如此,整個荊州都可以傳檄而定了。

蒯越的謀劃非常淩厲狠辣,他也像諸葛亮在隆中謀劃于劉備一樣,為劉表平定荊州指明了方向。不得不說,蒯越是個人才,怪不得曹操後來南下得到荊州卻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蒯越是人才,而劉表能用之,劉表也是英明之主,至少在現在。

於是,劉表依計而行,召宗族五十多人前來赴宴,在席間,將他們全部殺死,兼併了他們的部眾。江夏的張虎、陳生據守襄陽,不肯歸附,劉表就派蒯越去將他們勸降了。

自此之後,劉表的威名傳遍荊州,各個郡縣的割據勢力通通驚懼逃走。劉表控制了荊州六個郡,除了被袁術佔領的南陽郡之外。

對於袁術,劉表是討厭的,但是他卻先向朝廷上表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向他示好。這可能也是劉表向整個關東聯軍聯盟的示好吧,沒有派兵去討伐董卓,自己這個刺史也是董卓給的,暫時向聯盟軍示好是合適的。

反動聯盟軍不久就解散了,袁紹和袁術兄弟反目,袁紹結盟了劉表鉗制袁術,劉表與孫堅、袁術的矛盾重新激化了。袁術就讓孫堅進攻劉表。

孫堅的軍事能力是非常強的,不僅幫助過王睿平定荊州,討伐董卓的戰鬥中,群雄都是消極的,敢於進攻的只有曹操和孫堅,曹操在滎陽被董卓軍打敗了,而孫堅獲得多次勝利,打敗董卓部將胡軫的是他,斬殺華雄的也是他(不是關羽),董卓害怕孫堅派人勸降不成,又親自與孫堅交戰,也被孫堅打敗,董卓讓呂布斷後,與孫堅交戰,還是被孫堅打敗,可以說孫堅一路殺進洛陽。

面對這麼強大的對手,說不怕是不可能的,劉表作戰不利,閉門不戰。但劉表的運氣在這個時候爆發,孫堅在與劉表部將黃祖的作戰中中計被射殺。

劉表解除了他自上任以來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這個對手如果不死,很有可能提前改變三國時期的整個局勢。

孫堅死後,袁術再也沒有能力打敗劉表,而劉表趁機截斷袁術的糧道,迫使袁術徹底退出南陽,出走到兗州、豫州一帶。

不久,朝廷又任命劉表為荊州牧。劉表成了正式的荊州最高行政長官。

董卓的部將張濟來攻打荊州的南陽,中箭而死。荊州的官員都來向劉表祝賀,劉表說:張濟是因為沒有糧食才來的,我們和他交戰作,這作為主人來說很無禮,我只接受弔唁,不接受慶祝。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很得人心,張濟的部眾因此而對劉表心服,張繡從此帶領張濟的部下成為了劉表在北面的屏障,多次幫助劉表抵擋曹操。

劉表坐穩了荊州,並保住了成果,打死、打跑了敵人,還額外搞來了一個藩屬勢力。這兩個敵人、一個藩屬,一個是孫堅,一個是袁術,一個是張繡,都是大名鼎鼎,那麼這樣看來,劉表的能力也不會很差吧。事實上,荊州在劉表治下,成為當時戰亂時期的太平樂土。

前期的劉表可以稱得上“英明”,但他的使命似乎就是要到荊州上任,坐穩朝廷給他的“荊州刺史”而已。等達成了這一目標後,劉表就開始進入安逸、守成的狀態了,無論是對於偷襲曹操也好,其他人的地盤也好,他都沒有興趣,但當曹操進攻張繡時,劉表立刻派兵支援,打跑曹操。

看來,劉表的座右銘是:不是我的我不要,是我的我死命保。

後來,曹操和孫權等都認為劉表不足為慮,可能就是看出了劉表的這一特點。而劉備、孫權都視荊州為必爭之地,也一直都沒能實現,直到劉表死去,荊州才徹底變天,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天所以資”的地方。

最後用歷史學家何茲全先生給劉表的評價作為結束語吧。

他說,如果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麼劉表就是“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庸人”。

弘揚正統歷史,不寫宮闈野文。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