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學無法解釋的事——迷信

我們的思想當中科學和迷信總是對立的,張口就來:科學是對的;而迷信則是錯誤的,蠱惑人心的。那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和迷信的歷史。

科學在西方歷史也是較長的,哥白尼,布魯諾為此甚至付出生命,他們都是科學的忠實擁躉。但是真正發揚光大科學的是馬克思。他在求學時接觸到“黑格爾學派”,並且由於和這一學派的觀點不一致,

而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從而把唯物論和唯心論真正對立起來。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和科學共產主義。並且對中國的學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893年,康有為首先使用“科學一詞”,之後嚴複在《天演論》等著作中也使用科學一詞,自此科學一詞在中國廣泛流傳。

之後1915年,陳獨秀在《新青年》創刊詞《敬告青年》中提到了民主與科學。率先舉起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旗。

自此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潮。直到現在科學一詞在我們心中落地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再說說迷信。所謂的迷信,或許剛開始並不是叫迷信。其實迷信一詞深究起來大致出現在“五四”之後,建國後用的更多。這是當時的新文化運動為了反封建而給中國傳統文化套上的“緊箍咒”。

目的是打到封建主義。所以現在有些學者建議不要使用這一極端的詞彙,改用“民間俗信”。可見我們所說的迷信其實就是一種民間信仰罷了。那我們看看什麼是迷信呢?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周易,八卦,佛經,道教的思想,神話傳說等等。被有些人統統稱為迷信。

那我們來看看,周易八卦等傳統文化的出現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至少應該起源於三皇五帝之時,至今幾千年了。科學多少年?幾百年,和我們中國的民間俗信幾乎沒有可比性。就是這些流傳時間如此之長的文化,被無情的否定了。

其實說多了無用,稍微動一下腦筋,就可以知道,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不盡是糟粕,

而是中國勤勞的古代人民經過了數千年而總結出來的。對我們中國的以前生活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並且對之後還是會產生巨大影響的。

或許所謂的“科學”和所謂的“迷信”根本就不是對立的。科學解釋了部分的“民間俗信”,而解釋不了所有的民間俗信。

一家之言,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