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漢有60萬軍隊,漢武帝打匈奴,為何每次只派幾萬軍隊出擊?

在漢代,直接威脅漢族統治的就是北方的匈奴,當年劉邦統帥40萬大軍,準備一鼓作氣幹掉匈奴,最後卻在白登被圍困,差點喪命,此後開始對匈奴委屈求全,不斷和親,花錢買和平。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開始舉全國之力攻打匈奴,當時全國軍隊總數在60萬以上。但是,為何漢武帝每次只派幾萬人出征打匈奴,最多一次的漠北之戰,也就是10萬人,當時為何不全軍出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是教訓。

漢武帝總結白登之圍為何劉邦40萬卻被匈奴10萬人圍困,

主要還是匈奴全是騎兵,機動靈活,而劉邦那全是步兵,不僅行進速度很慢,而且很容易被騎兵分割包圍。因此,後來漢武帝是主動出擊深入大漠去追著匈奴打,因此步兵是完全派不上用場的。當時大漢雖然軍隊總數在60萬以上,但是90%那都是步兵,因此本身能出動的騎兵就很少。

第二,沒有馬。

自古漢族是不養馬的,即使養出來的馬,那品質和速度也根本不能和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比,為此,漢武帝不惜從西域重金買來汗血寶馬。而且,為了能夠在機動性和速度上超過匈奴,漢武帝接受了當時匈奴降將趙信的建議,馬匹都用粟米來餵養,而且出征時每個人帶兩匹馬,這樣能夠日行500裡,馬歇人不歇。

因此,當時花費大量的財力在馬上,而且一人還要兩匹寶馬,那麼如果出動20萬人,那就要40萬匹馬,當時漢朝全國也沒有這麼多的軍馬。所以,幾萬人才能保證馬匹夠,而且機動性能夠保持。

第三,補給的問題。

當時漢武帝的要求那都是深入匈奴作戰,如漠南、漠北之戰,客場作戰,遠赴幾千里去打仗。自古漢人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麼長的路線,補給是非常困難的,都需要靠人力去一袋一袋的抗到前線去。

因此漢武帝每次打仗,那都會徵調幾十萬的民夫去運糧,尚且能夠維持幾萬人的糧食補給。在漠北之戰,當時幾乎是全國總動員來給前線運糧,因此,當時的10萬人已經是大漢後勤補給的極限了。再增加人數,去了也沒得吃啊,正是鑒於此,漢朝之後對匈奴作戰人數都在10萬以下。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