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挖掘機鐵路貨運“雙量大漲”,三季度經濟保持回升無懸念

2017年三季度的宏觀經濟資料公佈在即,一些綜合先行指標已從另一維度揭示出中國經濟正在繼續保持著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深化,

新興動能不斷壯大,品質效益穩步提升,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增速可能會保持在6.8%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9月29日發佈的報告認為,初步預計2017年三季度GDP增長6.8%左右,消費物價指數上漲1.5%。四季度工業生產繼續溫和增長,投資增速略微下降,消費平穩增長。

從先行指標來看,國家統計局9月30日發佈的9月份PMI為52.4%,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達到2012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製造業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對於先行指標所顯示的經濟前景,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分析員陳中濤撰文分析,PMI指數連續12個月保持在51%以上,9月份又上一個新臺階,達到52%以上,顯示8月份經濟相關資料的波動,在較大概率上是受短期性因素影響,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內在基礎基本鞏固,“保穩助升”的積極力量在持續累積過程中,逐漸顯示引領和主導作用。

工程機械資料維持較高增速

機械行業資料是反映實體經濟景氣度的重要指標。其中,挖掘機是工程機械中最具代表性的機種之一,廣泛應用于房地產建設以及鐵路、公路、採礦等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的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1~8月累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91439台,同比漲幅為101.1%。其中,國內市場銷量85766台,同比漲幅為111.1%;出口銷量5641台,同比漲幅為17.8%。

從產量方面看,2017年8月中國挖掘機產量為14111台,同比增長了69.7%,1~8月累計產量131210台,同比增長68.3%。

同樣,工信部披露的資料也顯示,在國家整體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大環境下,2017年1~8月,全國內燃機銷量3650.73萬台,同比增長6.62%。

分燃料類型來看,柴油機銷量368.65萬台,增幅保持較高水準,同比增長15.74%;汽油機銷量3281.63萬台,

增長速度放緩,同比增長5.67%。

分配套市場來看,除船用、發電機組用內燃機累計銷量同比下降外,其它細分市場均呈不同程度的漲幅。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一份研報預測,工程機械行業歷經幾年的下滑調整,行業庫存去化充分,上半年銷量持續高增長,並明顯傳導至利潤表,行業持續性或超預期。未來基建需求占比總銷量的比例維持在60%左右,國內市場挖掘機今年銷量有望突破12萬台,

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挖掘機等部分週期性行業仍維持較高速增長,預示未來工業生產、投資整體大幅回落的風險不大。

鐵路貨運連續13個月正增長

鐵路作為承擔中國貨運的最大載體,其貨運量也反映出經濟運行現狀,鐵路貨運量的持續回暖,也是經濟企穩回升的一項重要指標。

國家鐵路局網站消息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家鐵路貨運總發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貨物發送量達19.36億噸,同比上漲14.6%。其中8月份,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達2.50億噸,同比上漲11.5%。

鐵路貨運量已是連續第十三個月實現正增長。今年以來全國鐵路貨運量每月資料保持了兩位元數的正增長,其中2月份全國鐵路貨運量(28121萬噸)同比增長19.4%,增幅創近年來新高。

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當前大宗貨物運量持續回升。煤炭、金屬礦石、鋼鐵、糧食等大宗物資裝車均保持10%以上,同比出現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全年貨運量將超額完成目標。2017年中鐵總計畫完成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27.5億噸。

根據中國鐵路黑貨運量晴雨錶的大秦鐵路資料簡報,大秦線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273.6億元、7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9%、107.1%。

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預計未來鐵路煤炭貨運量仍會保持較高增長。鐵路貨運量作為經濟的同步指標,其持續回升也驗證了經濟已經觸底企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國際上提升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與此同時,國際機構也紛紛“點贊”中國經濟。

世界銀行(下稱“世行”)10月4日在最新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半年報》(下稱“半年報”)中提升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世行預計,中國2017年和2018年的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6.7%和6.4%,這高於世行之前預估的6.5%和6.3%。

半年報認為,中國的增速超過預期,2018~2019年中國經濟成長有望趨於溫和。這些變化源於中國經濟經歷重新平衡,減少對投資和外部需求的依賴,並轉為依靠內需消費拉動。

9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釣魚臺國賓館同世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裡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共同舉行“1+6”圓桌對話會。

與會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負責人讚賞中國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所作努力,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勢頭強勁,前景更加可期。這得益於有效的宏觀政策和結構性改革舉措,也是雙創蓬勃開展、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結果,為世界經濟保持復蘇和增長勢頭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經驗。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除了世行,其他一些國際機構也調高了對中國經濟今年和明年的增長預期。今年7月,IMF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6.7%和6.4%。

摩根大通將中國經濟全年增速預期由6.7%上調至6.8%,並表示對於中國經濟硬著陸和金融風險的擔憂較一年前大幅減弱。

國家鐵路局網站消息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家鐵路貨運總發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貨物發送量達19.36億噸,同比上漲14.6%。其中8月份,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達2.50億噸,同比上漲11.5%。

鐵路貨運量已是連續第十三個月實現正增長。今年以來全國鐵路貨運量每月資料保持了兩位元數的正增長,其中2月份全國鐵路貨運量(28121萬噸)同比增長19.4%,增幅創近年來新高。

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當前大宗貨物運量持續回升。煤炭、金屬礦石、鋼鐵、糧食等大宗物資裝車均保持10%以上,同比出現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全年貨運量將超額完成目標。2017年中鐵總計畫完成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27.5億噸。

根據中國鐵路黑貨運量晴雨錶的大秦鐵路資料簡報,大秦線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273.6億元、7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9%、107.1%。

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預計未來鐵路煤炭貨運量仍會保持較高增長。鐵路貨運量作為經濟的同步指標,其持續回升也驗證了經濟已經觸底企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國際上提升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與此同時,國際機構也紛紛“點贊”中國經濟。

世界銀行(下稱“世行”)10月4日在最新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半年報》(下稱“半年報”)中提升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世行預計,中國2017年和2018年的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6.7%和6.4%,這高於世行之前預估的6.5%和6.3%。

半年報認為,中國的增速超過預期,2018~2019年中國經濟成長有望趨於溫和。這些變化源於中國經濟經歷重新平衡,減少對投資和外部需求的依賴,並轉為依靠內需消費拉動。

9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釣魚臺國賓館同世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裡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共同舉行“1+6”圓桌對話會。

與會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負責人讚賞中國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所作努力,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勢頭強勁,前景更加可期。這得益於有效的宏觀政策和結構性改革舉措,也是雙創蓬勃開展、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結果,為世界經濟保持復蘇和增長勢頭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經驗。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除了世行,其他一些國際機構也調高了對中國經濟今年和明年的增長預期。今年7月,IMF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6.7%和6.4%。

摩根大通將中國經濟全年增速預期由6.7%上調至6.8%,並表示對於中國經濟硬著陸和金融風險的擔憂較一年前大幅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