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萬不要輕易提拔員工!90%的老闆都犯錯了!(老闆必讀)

提拔員工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約翰和大衛是新到速遞公司的兩名員工。

他們倆是工作搭檔,工作一直都很認真,也很賣力。上司對這兩名新員工也都很滿意,然而一件事卻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次,約翰和大衛負責把一件大宗郵件送到碼頭。這個郵件很貴重,是一個古董,上司反復叮囑他們要小心。

沒想到,送貨車開到半路卻壞了。

大衛說:“怎麼辦,你出門之前怎麼不把車檢查一下,如果不按規定時間送到,我們要被扣獎金的。

約翰說:“我的力氣大,我來背吧,距離碼頭也沒有多遠了。而且這條路上的車特別少,等車修好,船就開走了。”

“那好,你背吧,你比我強壯。”大衛說。

約翰背起郵件,一路小跑,終於按照規定的時間趕到了碼頭。這時,大衛說:“我來背吧,你去叫貨主。”他心裡暗想,如果客戶能把這件事告訴老闆,說不定還會給我加薪呢。他只顧想,當約翰把郵件遞給他的時候,他卻沒接住,郵包掉在了地上,

“嘩啦”一聲,古董碎了。

“你怎麼搞的,我沒接你就放手。”大衛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遞給你,是你沒接住。”約翰辯解道。

約翰和大衛都知道,古董打碎了意味著什麼。沒了工作不說,可能還要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果然,老闆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老闆,不是我的錯,是約翰不小心弄壞的。”大衛趁著約翰不注意,偷偷來到老闆的辦公室,對老闆說。老闆平靜地說:“謝謝你,大衛,我知道了。

隨後,老闆把約翰叫到了辦公室:“約翰,到底怎麼回事?”約翰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闆,最後約翰說:“這件事情是我們的失職,我願意承擔責任。另外,大衛的家境不太好,如果可能的話,他的責任我也來承擔。我一定會彌補上我們的損失的。”

約翰和大衛一直等待處理的結果,這天老闆把約翰和大衛叫到了辦公室。老闆對他倆說:“公司一直對你倆很器重,想從你們倆當中選擇一個人擔任客戶部經理,

沒想到卻出了這樣一件事情,不過也好,這會讓我們更清楚哪一個人是合適的人選。”

大衛暗喜,“一定是我了”。

“我們決定請約翰擔任公司的客戶部經理,因為,一個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約翰,用你賺的錢來償還客戶。大衛,你自己想辦法償還給客戶,對了,你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老闆,為什麼?”大衛問。

“其實,古董的主人已經看見了你倆在遞接古董時的動作,

他跟我說了他看見的事實。還有,我也看到了問題出現後你們兩個人的反應。”老闆回答說。

這個故事給人的最大啟示是勇於承擔責任,這也是優秀員工和平庸員工的差別。

勇於承擔責任是人的一種品質,也是身在職場生存的基本條件。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身在何種性質的企業,不管崗位職責管理幅度寬窄,必須立足本職,獨當一面,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對得起那份薪水和良知。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找各種藉口理由推卸,不敢承認,並養成習慣,成為一種習慣性思維定式、行為定式,更為可怕。不知不覺,身在其中沒有意識到更麻煩。犯錯後關鍵找到問題根源所在,解決問題,使同樣的錯誤不再重複地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是最為重要的。

可見一個員工如果人品不過關,能力無足輕重!這就是很多老闆看一個員工很不錯,但是提拔玩以後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平時表面看這個員工挺不錯就自己做決定!

彼得原理

案例

李雷在某公司是技術大神,很受同事敬佩、領導賞識。不久前,領導決定升他為部門經理,管理一個30人的技術團隊。李雷非常興奮,更加努力地工作。可上任後不久,他卻發現與人打交道,和與機器打交道完全不同。員工卻越來越不滿,他疲於奔命,但項目總是出問題。領導對此大為不滿,李雷也很煎熬。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技術大神,真不一定能做好管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工種。為了激勵李雷,把技術大神放到管理層級上,正好應驗了著名的:彼得原理。

著名的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分析了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歸納出彼得原理: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上升到最終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我第一次聽到彼得原理時,大吃一驚。按照彼得的說法,每個員工都會晉升到不勝任的位置,那麼長遠來看,大部分在位的管理者,都不勝任啊!但認真一想,確實有可能。當你把晉升作為激勵時,就會出現這種大規模不勝任的現象。

晉升是什麼?晉升,是承擔更大的責任。雖然更大的責任,通常會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是晉升的本質是責任,而不是利益。我們應該用利益去激勵員工,而不能用責任。晉升,主要功能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我們應該用其他方法(比如表揚、加薪、海外旅遊、授予榮譽等等)來實現激勵。

解決方案

第一,豐富激勵手段。

這裡,我再補充一項重要的激勵的方法論:雙軌制。

你可以設定“職位”和“級別”兩條晉升路線。

職位,就是工程師,部門經理,總監,副總裁,CEO等等。

級別,在微軟就是59,60,61,62等等;

在阿裡,就是P6,P7,P8,P9等等;

在IBM,就是Band 8,Band 9,Band 10,Band ABCD等等。

職位,相當於軍隊的軍官系統: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而級別,相當於軍隊的軍銜系統:將、校、尉、士。

不用更高的職位激勵員工,把更高的職位,也就是更大的責任,留給更有能力的員工,而用更高的級別,激勵員工向上。

預告一下,關於雙軌制,我會在第127課“管理階段:別把正確的方法,用在了錯誤的階段”中,再次提到。

第二,制定晉升規劃。

如果不把晉升作為激勵手段,讓表現優異的員工不斷升職,那我們升誰呢?難道升那些表現差的員工?

當然不是。你會發現,在大多數優秀的企業中,最終晉升的,還是那些表現優異的員工。只不過,他們和一般企業的重要差別是,他們把一個員工在更大責任的職位上試錯的風險,提前排除了。

怎麼排除?通過制定公司的晉升規劃。比如“高級潛力員工計畫”。

當我還是一名獨立貢獻者(Inpidual Contributor)的時候,微軟就給我安排了很多管理的訓練。後來我知道,這叫高級潛力員工計畫(High Potential Talent Program,簡稱Hi-Po)。你是表現優異,有巨大的潛力,但我還是不敢因此讓你承擔更大的責任。因為這是要冒風險的。那我提前培養你吧,給你培訓,給你實戰鍛煉的機會,甚至給你輪崗。如果你是可造之才,一定會脫穎而出。如果不是,我也慶倖沒有把公司至於危險的境地。

回到最開始的案例。也許領導可以激勵李雷的方式,是給他更高的級別,同時加入高級潛力員工計畫。

另外,對於極其重要的位置,比如CEO,高級潛力員工計畫都是不夠的。你需要用“接班人計畫”,相當於美國的副總統。也就是說,現任CEO要懂得培養幾個隨時可以取代自己的接班人。訓練他們,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海爾、華為等等巨型企業,都有“輪值總裁”的計畫。本質上,這是對接班人的訓練。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視頻!

對得起那份薪水和良知。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找各種藉口理由推卸,不敢承認,並養成習慣,成為一種習慣性思維定式、行為定式,更為可怕。不知不覺,身在其中沒有意識到更麻煩。犯錯後關鍵找到問題根源所在,解決問題,使同樣的錯誤不再重複地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是最為重要的。

可見一個員工如果人品不過關,能力無足輕重!這就是很多老闆看一個員工很不錯,但是提拔玩以後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平時表面看這個員工挺不錯就自己做決定!

彼得原理

案例

李雷在某公司是技術大神,很受同事敬佩、領導賞識。不久前,領導決定升他為部門經理,管理一個30人的技術團隊。李雷非常興奮,更加努力地工作。可上任後不久,他卻發現與人打交道,和與機器打交道完全不同。員工卻越來越不滿,他疲於奔命,但項目總是出問題。領導對此大為不滿,李雷也很煎熬。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技術大神,真不一定能做好管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工種。為了激勵李雷,把技術大神放到管理層級上,正好應驗了著名的:彼得原理。

著名的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分析了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歸納出彼得原理: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上升到最終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我第一次聽到彼得原理時,大吃一驚。按照彼得的說法,每個員工都會晉升到不勝任的位置,那麼長遠來看,大部分在位的管理者,都不勝任啊!但認真一想,確實有可能。當你把晉升作為激勵時,就會出現這種大規模不勝任的現象。

晉升是什麼?晉升,是承擔更大的責任。雖然更大的責任,通常會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是晉升的本質是責任,而不是利益。我們應該用利益去激勵員工,而不能用責任。晉升,主要功能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我們應該用其他方法(比如表揚、加薪、海外旅遊、授予榮譽等等)來實現激勵。

解決方案

第一,豐富激勵手段。

這裡,我再補充一項重要的激勵的方法論:雙軌制。

你可以設定“職位”和“級別”兩條晉升路線。

職位,就是工程師,部門經理,總監,副總裁,CEO等等。

級別,在微軟就是59,60,61,62等等;

在阿裡,就是P6,P7,P8,P9等等;

在IBM,就是Band 8,Band 9,Band 10,Band ABCD等等。

職位,相當於軍隊的軍官系統: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而級別,相當於軍隊的軍銜系統:將、校、尉、士。

不用更高的職位激勵員工,把更高的職位,也就是更大的責任,留給更有能力的員工,而用更高的級別,激勵員工向上。

預告一下,關於雙軌制,我會在第127課“管理階段:別把正確的方法,用在了錯誤的階段”中,再次提到。

第二,制定晉升規劃。

如果不把晉升作為激勵手段,讓表現優異的員工不斷升職,那我們升誰呢?難道升那些表現差的員工?

當然不是。你會發現,在大多數優秀的企業中,最終晉升的,還是那些表現優異的員工。只不過,他們和一般企業的重要差別是,他們把一個員工在更大責任的職位上試錯的風險,提前排除了。

怎麼排除?通過制定公司的晉升規劃。比如“高級潛力員工計畫”。

當我還是一名獨立貢獻者(Inpidual Contributor)的時候,微軟就給我安排了很多管理的訓練。後來我知道,這叫高級潛力員工計畫(High Potential Talent Program,簡稱Hi-Po)。你是表現優異,有巨大的潛力,但我還是不敢因此讓你承擔更大的責任。因為這是要冒風險的。那我提前培養你吧,給你培訓,給你實戰鍛煉的機會,甚至給你輪崗。如果你是可造之才,一定會脫穎而出。如果不是,我也慶倖沒有把公司至於危險的境地。

回到最開始的案例。也許領導可以激勵李雷的方式,是給他更高的級別,同時加入高級潛力員工計畫。

另外,對於極其重要的位置,比如CEO,高級潛力員工計畫都是不夠的。你需要用“接班人計畫”,相當於美國的副總統。也就是說,現任CEO要懂得培養幾個隨時可以取代自己的接班人。訓練他們,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海爾、華為等等巨型企業,都有“輪值總裁”的計畫。本質上,這是對接班人的訓練。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