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孕婦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有胎動,別傻傻不知道!

養生之道網導讀:胎動什麼時候開始呢?孕媽媽們都特別好奇肚子裡的寶寶什麼時候會動呢。聽說別的孕媽媽的寶寶動了,自己羡慕的不得了。那麼胎動什麼時候開始呢?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胎動什麼時候開始

1、胎動什麼時候開始

准媽媽懷孕8周的時候寶寶的形狀就會清晰,四肢就會長出來,此時寶寶已經在媽媽的腹中開始蠕動,這種最初的胎動是十分微弱的,孕媽媽是感覺不到的,但是在B超上能看見。一般情況下,孕媽媽懷孕16周到20周漸漸開始能感受到胎動,此時的感覺很多人說像是煽動的感覺或是小魚遊動的感覺,也有孕媽媽說是像是跳跳糖的感覺,

還有人說是肚皮有點癢癢的感覺。

胎動什麼時候開始

2、2種異常胎動

孕婦發高燒胎動減少。如果孕婦因感冒引起發燒,對胎兒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是感染性疾病或流感引起的發燒,對胎兒的影響就比較大了。因為孕婦的體溫若持續過高,

超過38℃的話,胎盤、子宮的血流量可能會減少,導致胎兒胎動的頻率下降。孕婦發燒並感覺胎動變少,需儘快去醫院檢查。

孕婦受外傷胎動加快。胎兒在子宮內有羊水保護,可減輕外力的撞擊,在孕婦受到輕微撞擊時,不至於受到傷害。

3、孕期感知胎動的兩種方法

母親感知法。這種辦法是讓准媽媽依靠自己的感覺,在孕晚期每天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各選1個小時,數1個小時內的胎動,

這個時間段,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掌握,例如,早上起床前的1個小時,中午午休的1個小時,晚飯後的1個小時。然後將3個小時的胎動次數相加乘以4,即為12個小時胎動次數。如果12個小時胎動次數大於12詞,為正常。如果12小時胎動次數少於10次,屬於胎動減少,就應該仔細檢查找原因,必要時到醫院進行胎心監測。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方便,準確率也比較高,大多數的醫生都會推薦准媽媽使用這種方法。

通過B超觀察。這種方法一般是針對有特殊情況的准媽媽,而且只能在醫院進行,對於大多數孕媽咪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不利於自己操作。

孕期感知胎動的兩種方法

孕媽不宜吃什麼水果

體質偏熱的孕婦不宜食用熱性水果。

女性懷孕之後,普遍的體質都會偏熱,而陰血相對來說就會減少。此時,一些熱性的水果如荔枝、桂圓等應適量食用,否則容易產生便秘、口舌生瘡等“上火”症狀。

胃寒體虛不宜吃用木瓜。木瓜味清甜可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雌性激素,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的美譽。對於一般群眾來說,木瓜能夠消食,驅蟲,清熱解毒。也可以輔助治療胃痛胃熱,肺熱乾咳,乳汁不通,濕疹,寄生蟲病,手腳痙攣疼痛等病症。

脾胃虛寒、腹瀉的孕婦不宜吃寒性水果。如果你出現便溏腹瀉的症狀,寒性的水果如梨、西瓜、木瓜、香蕉、柚子等就暫時不宜食用了。而這個時候偶爾適當吃些熱性的水果如荔枝和榴槤就會改善症狀。

孕媽不宜吃什麼水果

孕媽媽春季的關鍵食品

葉酸。葉酸是妊娠早期蛋白質合成的基礎,由於體內不能儲存葉酸,因此孕婦必須通過每日進食補充葉酸。

蛋白質。孕婦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比如:肉類、魚類、家禽、豆製品和雞蛋等。

鈣質。在每100克的牛奶裡含有100毫克非常容易吸收利用的鈣,每天1杯牛奶可為孕婦補充鈣。此外,含鈣量較高的還有海帶、紫菜和蝦皮等。

水果和維生素。每天食用適量水果,在春季可額外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黑糯米、紅棗和赤豆等。此外,動物肝臟也可有效補充鐵和維生素a,粗糧、糧穀類和麩皮麵包等還可補充維生素b1。

多吃新鮮蔬菜。最適合在春天食用的是韭菜。因為韭菜性溫,而春天氣候忽冷忽熱,韭菜適合保養人的陽氣。韭菜汁和生薑汁加糖調服,可治療孕婦噁心、嘔吐等孕吐反應。

食用養陰潤燥的食物。如:香蕉、雪梨、百合、蜂蜜、冰糖等,這些食物可緩解“上火”現象。

寄生蟲病,手腳痙攣疼痛等病症。

脾胃虛寒、腹瀉的孕婦不宜吃寒性水果。如果你出現便溏腹瀉的症狀,寒性的水果如梨、西瓜、木瓜、香蕉、柚子等就暫時不宜食用了。而這個時候偶爾適當吃些熱性的水果如荔枝和榴槤就會改善症狀。

孕媽不宜吃什麼水果

孕媽媽春季的關鍵食品

葉酸。葉酸是妊娠早期蛋白質合成的基礎,由於體內不能儲存葉酸,因此孕婦必須通過每日進食補充葉酸。

蛋白質。孕婦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比如:肉類、魚類、家禽、豆製品和雞蛋等。

鈣質。在每100克的牛奶裡含有100毫克非常容易吸收利用的鈣,每天1杯牛奶可為孕婦補充鈣。此外,含鈣量較高的還有海帶、紫菜和蝦皮等。

水果和維生素。每天食用適量水果,在春季可額外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黑糯米、紅棗和赤豆等。此外,動物肝臟也可有效補充鐵和維生素a,粗糧、糧穀類和麩皮麵包等還可補充維生素b1。

多吃新鮮蔬菜。最適合在春天食用的是韭菜。因為韭菜性溫,而春天氣候忽冷忽熱,韭菜適合保養人的陽氣。韭菜汁和生薑汁加糖調服,可治療孕婦噁心、嘔吐等孕吐反應。

食用養陰潤燥的食物。如:香蕉、雪梨、百合、蜂蜜、冰糖等,這些食物可緩解“上火”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