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溝通,我與孩子共成長” 杭州舉辦國際家庭教育論壇

新芽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溝通。

10月5日,以“溝通,我與孩子共成長”為主題的2017MMUN類比聯合國杭州國際青少年峰會家庭教育論壇在下城區舉辦。

論壇由MMUN世界組委會、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政府和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主辦,下城區教育局和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在論壇上,中外教師和家長平實生動地敘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最真實、最鮮活的案例,互相啟迪,探尋更有效、更溫暖的親子溝通方式。

2118份問卷講述“成長的煩惱”

家長與孩子互相給予了最親密的陪伴,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親子溝通的現狀如何?家長與孩子遇到了哪些溝通難題?論壇籌備期間,下城區教育局面向全區23所中小學和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親子溝通問卷調查。

從收回的2118份有效問卷中可以看出,親子在溝通內容方面存在分歧,47.6%的子女認為父母主要以“學業”方面的溝通為主,其次分別為品行和心理,

而56%父母認為自己主要關注的是孩子的“品行”,其次分別為心理和學業等。

此外,父母與子女均認為學業是造成雙方衝突的最主要因素。缺乏正確的溝通方法致使親子關係陷入困境,30.5%的家長希望得到幫助和指點。

親子溝通問卷調查負責人、杭州下城區教育局德育研究室主任施陽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其實已經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但在現實中卻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因溝通不暢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並使家庭教育陷入被動和僵局。我們舉辦這次論壇的目的就是要正視溝通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不斷探索解決溝通不暢的途徑和辦法。”

一幕情景劇和300封家書:如何傾聽與表達愛

溝通,不僅需要瞭解家長的困惑,

還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在我心裡,媽媽就是踏實的堡壘、溫暖的依靠、大笑時的陪伴和哭泣時的相擁。”在論壇上,杭州青春中學的學生表演了情景短劇《愛的時機》。“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媽媽”現場大碰撞,講述了孩子對於親子溝通的思考。

“文字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它能夠發揮的作用有時是面對面的語言溝通無法達到的。書信在我和孩子之間架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樑。”杭州大成實驗學校的吳巧玲老師在論壇上朗讀了一封寫給兒子的家書。10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用寫書信的方式與兒子交流。300多封信,記錄了她19年陪伴兒子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

交流與碰撞:溝通從心開始

論壇現場,中外教育專家、教師和家長對親子溝通的方式與技巧進行了探討,愛的智慧不斷交流與碰撞。

“換位思考,用心溝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是做好家庭溝通的第一步。”家長代表們紛紛發言,分享親子溝通的經驗和困惑。現在,不少家庭有了兩個孩子,如何同時照顧到兩個孩子的感受成為了家長們探討的熱點。

杭州青春中學學生處主任徐怡有著多年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經驗。她認為,構築家庭溝通之橋的三要素是陪伴、傾聽和榜樣,“家長要多擠點時間陪伴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並以自身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孩子。”

愛的智慧不斷交流與碰撞。

“換位思考,用心溝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是做好家庭溝通的第一步。”家長代表們紛紛發言,分享親子溝通的經驗和困惑。現在,不少家庭有了兩個孩子,如何同時照顧到兩個孩子的感受成為了家長們探討的熱點。

杭州青春中學學生處主任徐怡有著多年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經驗。她認為,構築家庭溝通之橋的三要素是陪伴、傾聽和榜樣,“家長要多擠點時間陪伴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並以自身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