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體硬朗,思維敏捷的八旬老人竟然有這般手藝!

西吉縣新營鄉甘溝上陰窪村有一位叫王俊蘭的老人,今年雖已84歲的高齡,但精神矍鑠,身體硬朗,思維敏捷。和年輕的時候一樣,依然喜歡做一些針線活。她繡的荷包、繡球、鞋墊和針插等深受大家的喜愛。

在王俊蘭老人家裡,我們見到這位飽受滄桑的老人,歲月在她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雖然已84歲高齡,但老人說起她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仿佛就像昨天一樣……

王俊蘭原本祖籍秦安,1958年當地鬧災荒,23歲的她和丈夫帶著孩子逃難來到西吉縣新營鄉甘岔村,從此他鄉變故鄉,在西吉落地生根,這裡的黃土養育了她。

王俊蘭說,晚清民國初年她和許多女孩一樣,童年並沒有很多樂趣,從小就裹腳,大人們都比較封建,稍大點的女孩基本上都沒見過外人。她13歲時就在家裡織布,一天從早到晚能織三丈棉布,在村裡是出了名了織布能手。天上飛的、地裡跑的、水裡遊的,只要看上一眼實物就能熟記在心,

然後畫下來再繡成繡品。

那時候家裡困難,沒有材料,只有給孩子過滿月或五月五的時候,用自己織的棉布繡些孩子用的虎頭鞋帽和荷包。

在王俊蘭50歲的時候,丈夫因病去世,當時還有一個兒子沒有成家,生活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除了家務活外,地裡的農活更是要由她操持,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可樂觀的她並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在勞動之餘,她將綠草揉碎在自家的牆面上畫畫。

王俊蘭說,現在條件好了,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做針線活了。自己年紀大了,幹不動別的活,兒女和孫子都大了,空閒的時間也多了,就專心將自己年輕的時候喜歡的活又拿起來,一是打發時間,二是百年之後,讓兒孫們也有個念想。

王俊蘭說:因為喜歡,所以才一直執著的做著這些針線活。人上了年紀,覺也少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腦子裡會有很多想法,第二天等不到天亮就要起床把想到的畫畫在紙上,再繡出圖案。從未見過熊貓的她,憑著看電視裡的印象,依舊可以繡出來個活靈活現的熊貓。

願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像王俊蘭老人家一樣,對待自己喜歡的事情,多一份執著,多一份熱情!

地裡的農活更是要由她操持,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可樂觀的她並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在勞動之餘,她將綠草揉碎在自家的牆面上畫畫。

王俊蘭說,現在條件好了,但年輕人都不願意做針線活了。自己年紀大了,幹不動別的活,兒女和孫子都大了,空閒的時間也多了,就專心將自己年輕的時候喜歡的活又拿起來,一是打發時間,二是百年之後,讓兒孫們也有個念想。

王俊蘭說:因為喜歡,所以才一直執著的做著這些針線活。人上了年紀,覺也少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腦子裡會有很多想法,第二天等不到天亮就要起床把想到的畫畫在紙上,再繡出圖案。從未見過熊貓的她,憑著看電視裡的印象,依舊可以繡出來個活靈活現的熊貓。

願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像王俊蘭老人家一樣,對待自己喜歡的事情,多一份執著,多一份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