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通過中醫藥應對放、化療後的不良反應

放、化療是很多癌症患者病程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採取的治療手段,對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如消化道不適、貧血、免疫功能下降、身體虛弱或是口幹口渴、皮膚瘙癢等。

應用中醫藥配合治療有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充分發揮應對放、化療不良反應的優勢。

中醫認為,癌病是在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的基礎上,六淫邪毒入侵,並與氣、痰、濕、瘀、熱等搏結積聚而成。病機的重點是本虛標實,本虛為臟腑氣血陰陽的虧虛,標實為氣滯、血瘀、痰濁、熱毒成結聚結成塊。治療原則當扶正祛邪,攻補兼施,把顧護胃氣的指導思想貫穿於治療的始末,以期調理脾胃,

滋養氣血生化之源,扶助正氣.

一、中藥對放、化療癌症患者的作用

放、化療的癌症患者常出現消化障礙、骨髓抑制、機體衰弱及炎症反應等毒副反應,中醫辨證分型以陰虛毒熱、氣血損傷、脾胃虛弱、肝腎虧虛等為常見,常用治法為清熱解毒、生津潤燥、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

代表方如黃連解毒湯、沙參麥冬湯、聖愈湯、香砂六君子湯、左歸丸、右歸丸等。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對大腸癌術後化療加用扶正解毒中藥(黨參、黃芪、豬苓、茯苓、當歸、首烏、虎仗、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支蓮、夏枯草加減)治療 57 例,並與術後單純化療的 34 例對照,結果中藥組在改善症狀、生存率及減少轉移等方面均優於對照組。癌症患者放、化療後常出現一些全身症狀,
如發熱盜汗或自汗、納差、神疲乏力等。中藥可補氣生血,使免疫功能儘快恢復,又有直接抗癌的作用。因此,加用中藥可使機體較快恢復,預防和控制手術對癌細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應對放、化療不良反應。常以健脾益氣、滋陰養血為治法,代表方如參苓白術散、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等.

二、 關於抗癌中藥的應用

經過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篩選出一些具有抗腫瘤作用的中藥,可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配伍使用,以期提高療效。如清熱解毒類的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藤梨根、龍葵、蚤休、蒲公英、野菊花、苦參、青黛等;活血化淤類的莪術、三棱、丹參、桃仁、穿山甲、鬼箭羽、大黃、紫草、延胡索、郁金等;化痰散結類的瓜蔞、貝母、南星、半夏、杏仁、百部、馬兜鈴、海哈殼、牡蠣、海藻等;利水滲濕類的豬苓、澤瀉、防己、土茯苓、瞿麥、萆契等。

特別是蟲類攻毒藥的應用,其抗癌祛毒作用應予重視,如蟾皮、蜈蚣、蜂房、全蠍、土鼈蟲、蜣螂等,可辨證選用.

三、耳穴壓豆,減輕消化道反應

除常規使用昂丹司瓊等止吐藥外,還可以耳穴壓豆,通過刺激脾、胃、食道、交感、大腸、腎上腺等耳朵上的穴位來緩解。一般是單耳操作,兩耳交替,一個療程 5 ~7 天。醫護人員在患者耳穴上貼壓後,患者平時可自行按壓,以增強刺激作用,操作起來簡單、方便、經濟,患者耐受性也較高。

四、食療防放、化療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屬於中醫所講的脾腎虧虛範疇,臨床重在預防,放、化療前應嚴格把握放、化療的適應證,治療後及時複查血常規,根據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時應用促進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生成的藥物,必要時需要輸血治療。除了及時同醫生做好溝通,服從醫生的安排之外,治療時也可使用健脾補腎、補氣生血的食物或食療進行輔助,如阿膠、大棗、花生衣、黃精、枸杞、五指毛桃、黃芪、黨參、何首烏、熟地黃等。

五、益氣養陰防乾燥綜合征

放療引起的“乾燥綜合征”屬於中醫“火邪”、“熱毒”範疇,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益氣養陰的藥物來調理。若覺得飲不解渴,不要局限於光喝白開水或礦泉水,可以選擇沙參、麥冬、天冬、石斛、菊花、西洋參等泡水當茶喝或飲用西瓜汁、木瓜汁、橙汁、梨汁、蘋果汁等水果汁,少量頻服。如皮膚乾燥或有灼熱感,沐浴時不要用力搓洗,儘量少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沐浴露,也可選用大飛揚、馬齒莧、徐長卿、薄荷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湯進行清洗。

六、外敷可減少靜脈炎發生

化療引起的靜脈炎重在預防,有條件的醫院可進行深靜脈置管來減少這些不良反應,一旦發生靜脈炎需要及時處理。化療時,要聽從醫務人員的勸告,儘量減少補液肢體的活動,防止藥物的外滲。補液後也可以採用生馬鈴薯片、冷毛巾、生薑片、香蕉皮、蘋果皮等外敷靜脈補液處,有條件者也可用硫酸鎂、雙柏散等藥物外敷。

隨著醫療的進步,中醫藥在治療腫瘤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抗癌的優勢,從根源上解決了腫瘤疾病反反復復發作的問題。使用在手術前後、放化療之中,能合理改善原發病灶,減少了手術及放化療所帶來的傷害,備受腫瘤病人的青睞。

除常規使用昂丹司瓊等止吐藥外,還可以耳穴壓豆,通過刺激脾、胃、食道、交感、大腸、腎上腺等耳朵上的穴位來緩解。一般是單耳操作,兩耳交替,一個療程 5 ~7 天。醫護人員在患者耳穴上貼壓後,患者平時可自行按壓,以增強刺激作用,操作起來簡單、方便、經濟,患者耐受性也較高。

四、食療防放、化療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屬於中醫所講的脾腎虧虛範疇,臨床重在預防,放、化療前應嚴格把握放、化療的適應證,治療後及時複查血常規,根據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時應用促進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生成的藥物,必要時需要輸血治療。除了及時同醫生做好溝通,服從醫生的安排之外,治療時也可使用健脾補腎、補氣生血的食物或食療進行輔助,如阿膠、大棗、花生衣、黃精、枸杞、五指毛桃、黃芪、黨參、何首烏、熟地黃等。

五、益氣養陰防乾燥綜合征

放療引起的“乾燥綜合征”屬於中醫“火邪”、“熱毒”範疇,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益氣養陰的藥物來調理。若覺得飲不解渴,不要局限於光喝白開水或礦泉水,可以選擇沙參、麥冬、天冬、石斛、菊花、西洋參等泡水當茶喝或飲用西瓜汁、木瓜汁、橙汁、梨汁、蘋果汁等水果汁,少量頻服。如皮膚乾燥或有灼熱感,沐浴時不要用力搓洗,儘量少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沐浴露,也可選用大飛揚、馬齒莧、徐長卿、薄荷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湯進行清洗。

六、外敷可減少靜脈炎發生

化療引起的靜脈炎重在預防,有條件的醫院可進行深靜脈置管來減少這些不良反應,一旦發生靜脈炎需要及時處理。化療時,要聽從醫務人員的勸告,儘量減少補液肢體的活動,防止藥物的外滲。補液後也可以採用生馬鈴薯片、冷毛巾、生薑片、香蕉皮、蘋果皮等外敷靜脈補液處,有條件者也可用硫酸鎂、雙柏散等藥物外敷。

隨著醫療的進步,中醫藥在治療腫瘤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抗癌的優勢,從根源上解決了腫瘤疾病反反復復發作的問題。使用在手術前後、放化療之中,能合理改善原發病灶,減少了手術及放化療所帶來的傷害,備受腫瘤病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