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餓一頓,還不好好吃飯?那可能是你用錯了方法!

提及孩子吃飯的問題,就頭疼,頭疼!!!這是童憶成長社群裡媽媽們共同的心聲,有位二胎媽媽回饋:

家有倆寶,吃飯時是兩種境界:

大寶像只小鳥,一頓塞一點,不好喂啊~

二寶像頭小豬兒,

每頓總也吃不飽,控制不住啊……

同一個媽生養的,為啥吃飯的習慣就差距這麼大呢???

聽專家說,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啦!

於是,這位媽媽也效仿了一下,嚴厲地對孩子發出警告:不吃,就要挨餓!!

可是,成效一般哪,孩子仍然對吃飯提不起來興致。為什麼這個方法操作實施起來這麼困難呢?

可能是你用錯了方法!!!

餓,要得法

▼首先,不能盲目地“餓”。

童憶成長育兒健康管理專家建議:孩子不吃飯有很多原因,不可以盲目效仿“饑餓療法”,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對待。

比如,孩子缺鋅,脾胃不好,身體不舒服……這些都會引起食欲不振、吃飯不香、胃口不好的現象。

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做出判斷,建議請醫生檢查一下,

然後有針對性地治療。

在排除以上原因之後,確定孩子是因為身體無疾病、不餓才不吃的情況下,那麼,就可以適當採用“饑餓療法”,效果才會看得到!

▼其次,“餓”要關注孩子情緒。

我們社群裡真有很多用心的媽媽,她們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菜,有顏色、有造型,

心想:孩子肯定會愛吃啊!但沒想到孩子不領情,你辛辛苦苦在廚房忙活半天,人家嘗一口,就扔下筷子不吃了。

可見,讓孩子吃什麼飯是次要的,怎麼讓他愉快地吃才是主要的。

同樣,即便是“餓”他一頓,也要採取輕鬆愉快的方式進行。

有的媽媽見孩子不吃飯,非常不開心地教訓:不吃,就餓你!不到下頓不許吃飯,聽見沒?!

大多數孩子會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會對“吃飯”產生排斥心理。

如果孩子不吃飯,你可以很平靜地向孩子確認:你確定不吃嗎?那要等到下一頓咯!

那麼,在這兩端飯中間不要給孩子任何的零食、加點,除了水。如果孩子告訴你他餓了,你也要堅持住,家裡其他的人也不可以妥協。

不要嘗試指責教育孩子:看吧,

讓你吃飯不吃飯,你就餓著吧!

也不要表現出很心疼的樣子,就當做沒這回事,帶著他出去玩玩,或者用其他的事情轉移注意力,一直等到下頓餐點時間。

這就是我們說的用愉快的方式“餓”孩子。

事實證明,採用這種方法,餓不了幾次,他一定會好好吃飯噠~

當孩子因為餓而胃口大開時,不要吝嗇你的表揚,調動孩子吃飯的情緒,這樣他就會覺得吃飯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最後,“餓”原則、底線拎清楚。

孩子不像我們成人,到飯點就能老實地坐在餐桌前,乖乖吃完飯。所以,對待“坐不住”的孩子,需要我們有點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急著上綱上線。

另外,有的媽媽為了強制孩子吃飯,規定必須吃完,最好一口別剩。這個原則和底線訂得有點狹窄了。

畢竟,我們大人也不是每一頓都吃得一樣多噠~當然,也不能把原則訂的太寬,愛吃多少吃多少,這也是沒有效果滴。

小長假期間,孩子的飲食、作息習慣有沒有被打亂呢?各位小主對號入座吧~順便叨叨一句,要開學了,爸爸媽媽要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喲!避免新一輪的入園焦慮~

關注公眾號“童憶成長“收聽幼兒睡前故事,免費領取繪本

▼最後,“餓”原則、底線拎清楚。

孩子不像我們成人,到飯點就能老實地坐在餐桌前,乖乖吃完飯。所以,對待“坐不住”的孩子,需要我們有點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急著上綱上線。

另外,有的媽媽為了強制孩子吃飯,規定必須吃完,最好一口別剩。這個原則和底線訂得有點狹窄了。

畢竟,我們大人也不是每一頓都吃得一樣多噠~當然,也不能把原則訂的太寬,愛吃多少吃多少,這也是沒有效果滴。

小長假期間,孩子的飲食、作息習慣有沒有被打亂呢?各位小主對號入座吧~順便叨叨一句,要開學了,爸爸媽媽要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喲!避免新一輪的入園焦慮~

關注公眾號“童憶成長“收聽幼兒睡前故事,免費領取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