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還去貶義詞的農家院?只有這樣的美宿才有資格成為褒義

有一種鄉愁,是再也回不去後的煩憂,是做夢都想回故里的守候。夢醒了,原來一切如舊……

去姥姥家,一解鄉愁

18歲前我都住在獨門獨院的平房,搬遷讓“家”不復存在,也便有了一份抹不去的鄉愁和對平房、院子割不斷的情愫。

N年前第一次看到山裡寒舍,心都要飄出頭頂了,原來京郊還有這樣的“酒店”可以一解鄉愁。幾年後的今天,我從看客變成了民宿擁躉,每天都想去過癮。

十一前約上姐們兒,帶上小孩兒,一家人去夢寐以求的隱居鄉里“姥姥家”過一個理想中的週末,找到家門口旅遊度假的感覺,這才是時間最好的打發方式。

房山黃山店村,外邊看來一個依山傍水的普通小村子,走進村兒裡發現,幾乎每一個院子都被改造成了精品民宿,門前的木牌上寫著N個黃櫨花開、桃葉穀、雲上石屋……唯獨我們要住的姥姥家,僅此一院。峰迴路轉,這座晚清老宅就隱匿在竹林深處。

錯落的石頭,雨後還未幹透的磚瓦,青灰色舊門樓,還保留著這座小院的老屋主,90歲的王姥姥過門兒時候的老樣子。

這是一個多重大院,上圖是第一個半開放院子,最為古老甚至透著破舊。

推開吱紐的院門,第二個院子露出真面目,左側的花壇種著一簇簇紫陽花,藍紫色,粉藍色,開得嬌豔。高低錯落的大水缸,是最好的樸實的大花瓶,裡邊泡著荷花,身旁豎著竹林,夜晚來臨時,必定竹影婆娑。

這個小院有對稱的兩個大床房,門前小茶桌一泡蓋碗兒茶,大爺扇著蒲扇,半睜半閉在躺椅上乘涼……嗯,這個景象是我想像出來的,從兒時的記憶裡沿著時間線平移到了眼前。

黃土牆、臺階上擺著吃不完的老倭瓜、大南瓜,最自然的物件是最自然的裝飾,也是整個院子本該有的住客和主人。山體被當作高大的院牆,上面長滿青色的苔蘚和垂落的金錢草。

竹林後就是最大的院子,一間帶公共客廳的大床房,和與剛才小院格局相同的兩個對稱式大床房。

姥姥家是由美國歸國設計師和頂尖建築師團隊改造修繕的,保留了老宅子的樣貌與農舍建築和院落關係,老房梁還裸☆禁☆露在外,石頭牆被一塊大玻璃框成了一幅最自然的裝飾畫。

整個大院子只有兩間,房子帶大客廳,這間是大院中的那間, 房中帶榻,另一個不帶。

連衛生間都是全景天窗,洗澡時還能望星空。洗漱用品也很講究,木質牙刷和攏子,不含矽油的洗頭油,健康環保。

主臥連接著姥姥家超大的公共客廳,大家可以在這兒看電視,閑坐。

櫃子上擺著書、套手玩偶、公仔,桌上還有畫板和彩筆,以及一本羊毛筆記本,孩子可以盡情地寫寫畫畫。

作為大人,翻看著歷來的孩子們留下的稚嫩塗鴉,那感覺要比一副已知的名畫有意思,充滿了未知和想像。

客廳外是個迷你小院,有一桌兩椅,青石綠植,背靠著山體,連通著另一個帶有私人客廳的大床房,那就是我住的房子。

這個小院還可以從另一個秘密通道進入,穿過石頭片子壘成的走道進來,有藤桌籐椅,處處都為人們享受寬鬆的空間提供方便。

客房內的設計與其他相同,都是簡約的北歐風格,每個房間都有大玻璃窗,甚至大落地窗,一方便採光,二方便邀請風景進屋,有的是鄉村山景,有的是農家庭院,山石土牆和現代的家居相融合,瓦罐、雜草搭配起來,也變成了藝術裝飾品。

素色純色的用品裝飾,質樸穩重,乾淨平和。

孩子在這座住過五代人的晚清大院蕩秋千,玩兒沙子,想想在商場玩兒個假沙堆45分鐘就要好幾百,接觸自然的機會可真不多呢。

據說還有獨立私人影院。

看完了我們住的每個房間,也到了吃下午茶的時間。這裡的下午茶應該帶引號,那是中式鄉村風的下午加餐,有現蒸的南瓜和老玉米,超級甜的小沙果,特色茶飲檸檬水,都是山裡村兒裡自種的。而且廚房也對客人開放,自己帶食材,大展廚藝想想也是超帶勁呢。

去果園摘蘋果,地裡揪老倭瓜

吃完下午茶,管家阿姨帶我們去果園摘蘋果,地裡揪老倭瓜。

每個家庭可以摘10斤蘋果、5斤白薯,10斤南瓜,簡直是太多太沉了。

我只偷了一個老倭瓜就草草了事。

醉石林裡石頭多,快活林裡快樂多

我看過點評上有些人在其他民宿裡寫差評,說沒的玩兒,在我看來,這種民宿本身就是最好的遊樂園,只在院子裡待著,看電視,聊天兒,做飯,就是最好的休閒。但是,姥姥家這兒藏不住確實有不少玩兒的,比如說醉石林、快活林、坡峰嶺。

採摘後我們沿著村中小路,步行前往快活林。小路邊一棟挨一棟都是桃葉穀和黃櫨花開的小院兒,在木柵欄後隱現。

5分鐘,我們就走到了快活林,那是距離姥姥家1.5公里的坡峰嶺景區的第二服務區。

這裡有大面積公共的就餐休閒區域,可以吃農家菜、自助燒烤,蕩秋千,看瀑布……

這裡是醉石林的入口,在大門外看不出什麼不同,一步之差,望見門裡的一線天,一股寒氣襲來,不禁打個寒顫,把我們幾個姑娘嚇回來了。

有體力的可以爬爬看。喜歡賞秋又有時間的還可以去坡峰嶺,據說那裡的紅葉色彩豐富,類似五花山。

旁邊的這條河名為夾括河,一道吊橋橫亙其中,連接著大路。

天色漸暗,幾個餓鬼溜溜達達回姥姥家吃晚飯。

回姥姥家吃晚飯

姚瑤抱著貪小貪的女兒,這個畫面太過美好。

小豆豆心急地撒丫子跑回姥姥家,親媽貪小貪跟後頭不緊不慢地望著她。童年不長,時光飛逝,這樣的記憶是異常珍貴的。

從小兒我媽就說“八月初八,蚊嘴兒開花”,意思是八月初八之後,蚊子的嘴就不再是一根針,而是像發梢分叉兒一樣開了花兒。我曾經特別注意看過,的確如此。但那是針對中國蚊子吧,秋天的花蚊子依舊厲害。管家在院兒裡為我們點上了艾草驅蚊,那火光明明滅滅,白煙緩緩升騰……

晚上我們在開放式餐廳的一席長桌上吃晚餐。暖色的飯菜一字排開,白色的餐墊盡顯寧靜。

來之前,姐們兒給我打預防針說這兒晚餐是素食,我說我已經成功地從不吃魚,變為紅肉、雞蛋也忌了,做一個vegetarian是我的奮鬥目標。

然而,吃完了晚餐,我竟然沒想起來吃的是全素,那簡直比日常的葷食更好吃。看到這兒我想很多想當然的人都會說,你就吹吧。如果我吃之前有人這麼跟我說,我也將信將疑,但是如果你也吃一次自然知道,更何況我們一年能去200家餐廳,有曾到過的1000多家餐廳作對比項,這個味道應該是今年甚至近年吃過最合胃口的餐。

每年在被邀請題名一年最難忘的餐廳時,我從不寫市面上廣為人知的大品牌,都是在外旅行時鄉野民宿的阿姨飯,犄角旮旯兒的私房菜,吃的是味道,是情感,是周遭的所見所聞所感……

而當你為了吃飯去一家餐廳吃飯的時候,尤其是大酒店那種畫花兒的飯,還沒吃就飽了。

這些樸素的食材,家常的菜,都出自姥姥家三位阿姨之手,她們是這裡的村民,笑眼瑩瑩,親切地像家人。

她們做的菜是村子菜園裡的時令蔬菜,阿姨做什麼,你就吃什麼,固定的套餐,不能點哦。這樣,上菜會有一種期盼和驚喜,你不知道下一盤是什麼。

餐廳還給孩子預備了套手指頭的輔助筷子。

沉睡在舊夢中不願醒

這一夜睡得太舒服,賴在床上不願起,沉睡在舊夢中不願醒。

晨霧的濕氣還未退去,一隻白貓從門口溜過,我的耗子眼兒看什麼未必准,看貓哪怕是一晃也能認定,隨即跑出去。這只貓居然很親人,主動在我身邊蹭。管家阿姨說,它本是家貓,主人搬家住樓房去了,卻沒有帶走它……

聽到這兒,看著它,心裡一沉。曾經被抱在懷裡的孩子,就這麼被遺棄。

我想叫它來餐廳吃早餐,沒想,一回頭,結束了這場短暫的相聚。

早餐是管家用土法發麵,純手工蒸的饅頭,煊軟散著發麵的香,抹上醬豆腐,人間至味,我就是個饅頭腦袋,其實涼饅頭抹炸醬、醬豆腐比熱的好吃。砂鍋熬的濃稠的小米兒粥,配上醃黃瓜、土豆絲兒,如果說留戀姥姥家,那這唇齒的勾引,要占相當大的部分呢。

該走了,三位阿姨都在門口送我們,像跟親戚告別一樣對我們說“慢走,趕明兒還來啊!”

姥姥家,讓我們“詩意地回到鄉村”。探索隱蔽去處 分享小眾旅行

北京土著,偽文藝青年,自由攝影撰稿人。假期時間丈量世界,工作間隙寫字拍片兒,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圖文均為作者原創,禁止非授權轉載或商用。商業合作及轉載請洽powersabove@qq.com

竹林後就是最大的院子,一間帶公共客廳的大床房,和與剛才小院格局相同的兩個對稱式大床房。

姥姥家是由美國歸國設計師和頂尖建築師團隊改造修繕的,保留了老宅子的樣貌與農舍建築和院落關係,老房梁還裸☆禁☆露在外,石頭牆被一塊大玻璃框成了一幅最自然的裝飾畫。

整個大院子只有兩間,房子帶大客廳,這間是大院中的那間, 房中帶榻,另一個不帶。

連衛生間都是全景天窗,洗澡時還能望星空。洗漱用品也很講究,木質牙刷和攏子,不含矽油的洗頭油,健康環保。

主臥連接著姥姥家超大的公共客廳,大家可以在這兒看電視,閑坐。

櫃子上擺著書、套手玩偶、公仔,桌上還有畫板和彩筆,以及一本羊毛筆記本,孩子可以盡情地寫寫畫畫。

作為大人,翻看著歷來的孩子們留下的稚嫩塗鴉,那感覺要比一副已知的名畫有意思,充滿了未知和想像。

客廳外是個迷你小院,有一桌兩椅,青石綠植,背靠著山體,連通著另一個帶有私人客廳的大床房,那就是我住的房子。

這個小院還可以從另一個秘密通道進入,穿過石頭片子壘成的走道進來,有藤桌籐椅,處處都為人們享受寬鬆的空間提供方便。

客房內的設計與其他相同,都是簡約的北歐風格,每個房間都有大玻璃窗,甚至大落地窗,一方便採光,二方便邀請風景進屋,有的是鄉村山景,有的是農家庭院,山石土牆和現代的家居相融合,瓦罐、雜草搭配起來,也變成了藝術裝飾品。

素色純色的用品裝飾,質樸穩重,乾淨平和。

孩子在這座住過五代人的晚清大院蕩秋千,玩兒沙子,想想在商場玩兒個假沙堆45分鐘就要好幾百,接觸自然的機會可真不多呢。

據說還有獨立私人影院。

看完了我們住的每個房間,也到了吃下午茶的時間。這裡的下午茶應該帶引號,那是中式鄉村風的下午加餐,有現蒸的南瓜和老玉米,超級甜的小沙果,特色茶飲檸檬水,都是山裡村兒裡自種的。而且廚房也對客人開放,自己帶食材,大展廚藝想想也是超帶勁呢。

去果園摘蘋果,地裡揪老倭瓜

吃完下午茶,管家阿姨帶我們去果園摘蘋果,地裡揪老倭瓜。

每個家庭可以摘10斤蘋果、5斤白薯,10斤南瓜,簡直是太多太沉了。

我只偷了一個老倭瓜就草草了事。

醉石林裡石頭多,快活林裡快樂多

我看過點評上有些人在其他民宿裡寫差評,說沒的玩兒,在我看來,這種民宿本身就是最好的遊樂園,只在院子裡待著,看電視,聊天兒,做飯,就是最好的休閒。但是,姥姥家這兒藏不住確實有不少玩兒的,比如說醉石林、快活林、坡峰嶺。

採摘後我們沿著村中小路,步行前往快活林。小路邊一棟挨一棟都是桃葉穀和黃櫨花開的小院兒,在木柵欄後隱現。

5分鐘,我們就走到了快活林,那是距離姥姥家1.5公里的坡峰嶺景區的第二服務區。

這裡有大面積公共的就餐休閒區域,可以吃農家菜、自助燒烤,蕩秋千,看瀑布……

這裡是醉石林的入口,在大門外看不出什麼不同,一步之差,望見門裡的一線天,一股寒氣襲來,不禁打個寒顫,把我們幾個姑娘嚇回來了。

有體力的可以爬爬看。喜歡賞秋又有時間的還可以去坡峰嶺,據說那裡的紅葉色彩豐富,類似五花山。

旁邊的這條河名為夾括河,一道吊橋橫亙其中,連接著大路。

天色漸暗,幾個餓鬼溜溜達達回姥姥家吃晚飯。

回姥姥家吃晚飯

姚瑤抱著貪小貪的女兒,這個畫面太過美好。

小豆豆心急地撒丫子跑回姥姥家,親媽貪小貪跟後頭不緊不慢地望著她。童年不長,時光飛逝,這樣的記憶是異常珍貴的。

從小兒我媽就說“八月初八,蚊嘴兒開花”,意思是八月初八之後,蚊子的嘴就不再是一根針,而是像發梢分叉兒一樣開了花兒。我曾經特別注意看過,的確如此。但那是針對中國蚊子吧,秋天的花蚊子依舊厲害。管家在院兒裡為我們點上了艾草驅蚊,那火光明明滅滅,白煙緩緩升騰……

晚上我們在開放式餐廳的一席長桌上吃晚餐。暖色的飯菜一字排開,白色的餐墊盡顯寧靜。

來之前,姐們兒給我打預防針說這兒晚餐是素食,我說我已經成功地從不吃魚,變為紅肉、雞蛋也忌了,做一個vegetarian是我的奮鬥目標。

然而,吃完了晚餐,我竟然沒想起來吃的是全素,那簡直比日常的葷食更好吃。看到這兒我想很多想當然的人都會說,你就吹吧。如果我吃之前有人這麼跟我說,我也將信將疑,但是如果你也吃一次自然知道,更何況我們一年能去200家餐廳,有曾到過的1000多家餐廳作對比項,這個味道應該是今年甚至近年吃過最合胃口的餐。

每年在被邀請題名一年最難忘的餐廳時,我從不寫市面上廣為人知的大品牌,都是在外旅行時鄉野民宿的阿姨飯,犄角旮旯兒的私房菜,吃的是味道,是情感,是周遭的所見所聞所感……

而當你為了吃飯去一家餐廳吃飯的時候,尤其是大酒店那種畫花兒的飯,還沒吃就飽了。

這些樸素的食材,家常的菜,都出自姥姥家三位阿姨之手,她們是這裡的村民,笑眼瑩瑩,親切地像家人。

她們做的菜是村子菜園裡的時令蔬菜,阿姨做什麼,你就吃什麼,固定的套餐,不能點哦。這樣,上菜會有一種期盼和驚喜,你不知道下一盤是什麼。

餐廳還給孩子預備了套手指頭的輔助筷子。

沉睡在舊夢中不願醒

這一夜睡得太舒服,賴在床上不願起,沉睡在舊夢中不願醒。

晨霧的濕氣還未退去,一隻白貓從門口溜過,我的耗子眼兒看什麼未必准,看貓哪怕是一晃也能認定,隨即跑出去。這只貓居然很親人,主動在我身邊蹭。管家阿姨說,它本是家貓,主人搬家住樓房去了,卻沒有帶走它……

聽到這兒,看著它,心裡一沉。曾經被抱在懷裡的孩子,就這麼被遺棄。

我想叫它來餐廳吃早餐,沒想,一回頭,結束了這場短暫的相聚。

早餐是管家用土法發麵,純手工蒸的饅頭,煊軟散著發麵的香,抹上醬豆腐,人間至味,我就是個饅頭腦袋,其實涼饅頭抹炸醬、醬豆腐比熱的好吃。砂鍋熬的濃稠的小米兒粥,配上醃黃瓜、土豆絲兒,如果說留戀姥姥家,那這唇齒的勾引,要占相當大的部分呢。

該走了,三位阿姨都在門口送我們,像跟親戚告別一樣對我們說“慢走,趕明兒還來啊!”

姥姥家,讓我們“詩意地回到鄉村”。探索隱蔽去處 分享小眾旅行

北京土著,偽文藝青年,自由攝影撰稿人。假期時間丈量世界,工作間隙寫字拍片兒,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圖文均為作者原創,禁止非授權轉載或商用。商業合作及轉載請洽powersabov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