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明創建」紅花崗區:犄角旮旯做文章 老舊社區變身“小微花園”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面子”要光鮮,更要講究“裡子”的品質。針對部分社區建設時間長,環境設施差的現狀,紅花崗區在犄角旮旯做文章,突出改善社區環境,讓一些老舊社區搖身一變成了“小微花園”,

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長征街道河北井社區華南社區,屬於開發較早的住宅區,和其他老舊社區一樣,長期以來缺乏規範管理,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公共活動空間。

這裡是華南社區的c二棟,三樓平臺上有一個兩百多平米的壩子。以前,這個平臺十分髒亂,如同垃圾場。

去年以來,紅花崗區園林部門投入近50萬元,對河北井社區進行景觀改造和提升,尤其是在華南社區的c二棟平臺上,專門建設了小微花園,完善花池、假山等配套設施,種植大量花草樹木。

“大平臺”成了“小花園”,居民們從此有了活動空間,幸福指數一下子就得到了提升。

而在老城街道府後山社區,位於半山坡的一處綠化帶,此前,基礎設施破損嚴重,花草樹木無人修剪。今年,紅花崗區園林局投入50多萬元,在府後山社區建設了1500多平方米的景觀點。其中,

對這個綠化帶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理,按照小微花園的標準,不僅增加了多種植物,還專門派人進行管理和維護。

成立於2012年的迎紅街道富華社區,所轄的8個社區建設時間早,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這一次也被納入了改造重點。

在富華社區的松喜桃沅社區,老舊的健身器材全部更換,花草樹木綠意盎然,漫步在乾淨、整潔的路上上,美景花香使人心曠神怡。居民們在院子裡散步、運動、聊天。這個完全由居民自治管理的社區,去年還獲得了紅花崗區“文明樓院”榮譽稱號。

據瞭解,為了提升城市品位,2016年,紅花崗區投資兩千多萬元,建設了25個“小微花園”,2017年新增12個項目點,在建設過程中“見縫插綠”,突破了用地局限,儘量增加城市綠量,不僅美化了市民身邊的社區環境,也極大地提升了紅花崗區的城市形象。

編輯:劉曉霞

審核: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