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怎樣煉成的?獨家解密阜陽女孩龍冉!

2015年,從阜陽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謝毅教授,憑藉在納米固體化學方面的卓越成就,榮獲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2017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3月23日晚在巴黎舉行,被謝毅教授啟蒙,

從阜陽走出來的29歲姑娘、中科大博士後龍冉,入選“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計畫”。

龍冉曾就讀于阜陽實驗中學、阜陽一中,2005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從阜陽走出的又一位傑出科學家。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非常感謝一路走來幫助我、教導我的各位老師們。”在接受潁州晚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龍冉謙虛地稱,獲獎只是因為自己非常幸運。

龍冉

納米化學及能源研究領域成就斐然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基金會1998年聯合設立,每年授予從全球各大洲遴選出的5名為科學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女性,被譽為“女性諾貝爾獎”。

右四為龍冉

2015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基金會“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增加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計畫”每年在全球遴選15名傑出青年科學工作者,

並頒發學術獎金。龍冉博士後脫穎而出成為2017年的入選者。

1987年,龍冉生於阜城。1999年,她考入阜陽一中初中部(阜陽實驗中學前身),2002年考入阜陽一中高中部。2005年,她以全校第九名的成績考入中科大,之後在中科大讀本、讀碩、讀博。

龍冉本人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非常感謝一路走來幫助我、教導我的各位老師們。” 龍冉回憶說,特別是高中班主任郭兵老師,送她的“天道酬勤”四個字一直鼓勵著她。

龍冉科研生涯的起航,是在中科大讀大三時。2008年,她進入了第十七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謝毅教授的課題組。

她受到謝教授科研熱情感染,逐漸感受到科研的樂趣,很快決定讀研深造。

之後是讀博階段,龍冉師從著名的熊宇傑教授;博士畢業後,她進入中科大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在熊教授的指導下與宋禮教授合作,開展博士後工作。

作為熊宇傑教授的學生,龍冉在納米化學及能源研究領域成就斐然。

目前,龍冉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同步輻射光源,進行太陽能驅動碳迴圈的高效催化劑設計,

用實際力量將科研成果回饋社會。其中一部分工作,是催化二氧化碳轉化成為氣體、液體燃料,例如甲烷、甲醇等。

“我只是非常幸運。”面對潁州晚報記者的採訪,剛剛獲獎的龍冉表示,非常感謝家鄉對她的關注,尤其感謝老師們對於她的教導和教誨,一直鼓勵著她不斷前進。

老師

厚積薄髮型的學生

3月29日,潁州晚報記者走進龍冉曾就讀過的學校——阜陽實驗中學採訪,遠遠地就看到學校大門上拉了一個長條幅,寫著“熱烈祝賀我校傑出校友龍冉入選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計畫”字樣。

在校綜合樓辦公室,潁州晚報記者見到了曾經教過龍冉電腦課的姜麗老師。姜老師現在是阜陽實驗中學初三年級的班主任,曾與龍冉的父親——今年54歲的數學老師龍佩榮共事多年,兩家住的也很近。“龍冉在學習上,受到父親的影響比較大,說話做事比較嚴謹,思路清晰。”

兒時的龍冉

龍冉的化學啟蒙老師、阜陽一中的化學課老師張洪良,曾教過龍冉一年。他向潁州晚報記者回憶說,龍冉當時的學習並不偏科,特別喜歡化學課。

阜陽一中的郭兵老師,是龍冉當年的高中班主任。“她不是神童,而那種厚積薄髮型的學生,學習起來很專注,也很勤奮。”郭老師回憶說,龍冉的學習故事很勵志:在中考時,她成績全校排名靠後,但是在高中階段,進步出人意料。

父親

學習對她來說是一種享受

“我在阜陽呆了30多年,算是半個阜陽人了。”龍冉的父親龍佩榮說,他籍貫為原巢湖市,1985年分配到阜陽一所中專學校,後來調到阜陽實驗中學教學。

因為長期在一線教學,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很多學生家長會經常問起他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但是,每一次回答,他都沒有長篇大論,只是平靜地說:勤奮刻苦是必要的,但是興趣也很重要,因為喜歡去學習,學習就是一種享受,龍冉的學習可能就是這樣的。

兒時的龍冉

“龍冉的學習,主動性強,特別勤奮刻苦。”龍佩榮說,為了節省時間,孩子上大學以後平時很少回家,即便是放寒暑假,也是在家呆幾天就匆匆趕回學校學習。

作為一名老師和家長,龍佩榮說,其實他在孩子功課上能幫上忙的機會並不多。而他能幫上大忙的,就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讓孩子盡力就好,並沒有給太大的壓力,家庭裡始終保持愉快、自由的學習氛圍。”

對話龍冉記者:請介紹一下您的研究方向?

龍冉:我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關於催化劑的設計。最近重點關注利用太陽能進行催化轉化,尤其關注的是碳迴圈中的二氧化碳轉化,針對太陽能催化二氧化碳轉化進行一些催化劑的精細設計。

記者:為什麼要選擇研究能源呢?

龍冉:近幾十年來生物圈中碳的含量迅速增長,這樣對生態圈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逐漸有資料表明,地球的溫度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在上升,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把這些釋放出來的碳用加速的方式轉化為一些液體或氣體燃料,再進行利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一方面我們是利用了太陽能,從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另外一方面改善了現在的碳迴圈。

記者:由於二氧化碳的長期持續性,要想在未來使之下降,得需要許多代人的努力。您在此科研活動中,主要做的是什麼方面的探索?

龍冉: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剛剛發佈的一份報告, 2016年是創紀錄的高溫之年,氣溫要比工業化前時期顯著地高出1.1℃。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準在2015年達到了百萬分之400這一象徵性基準。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甲烷也是以傳統方式產生的燃料沼氣的主要成分。

生物發酵制甲烷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意義的,它是已經在生物圈內迴圈的碳的再利用。我們希望的是盡可能把人類生產生活需要大量釋放的碳用另外一種方式固定下來,然後加入到生物圈的碳迴圈中,希望大氣中的碳不要增長得這樣快,給生態圈帶來過大的影響。

潁州晚報記者 陳傳坤

相關圖片由採訪物件提供

遠遠地就看到學校大門上拉了一個長條幅,寫著“熱烈祝賀我校傑出校友龍冉入選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計畫”字樣。

在校綜合樓辦公室,潁州晚報記者見到了曾經教過龍冉電腦課的姜麗老師。姜老師現在是阜陽實驗中學初三年級的班主任,曾與龍冉的父親——今年54歲的數學老師龍佩榮共事多年,兩家住的也很近。“龍冉在學習上,受到父親的影響比較大,說話做事比較嚴謹,思路清晰。”

兒時的龍冉

龍冉的化學啟蒙老師、阜陽一中的化學課老師張洪良,曾教過龍冉一年。他向潁州晚報記者回憶說,龍冉當時的學習並不偏科,特別喜歡化學課。

阜陽一中的郭兵老師,是龍冉當年的高中班主任。“她不是神童,而那種厚積薄髮型的學生,學習起來很專注,也很勤奮。”郭老師回憶說,龍冉的學習故事很勵志:在中考時,她成績全校排名靠後,但是在高中階段,進步出人意料。

父親

學習對她來說是一種享受

“我在阜陽呆了30多年,算是半個阜陽人了。”龍冉的父親龍佩榮說,他籍貫為原巢湖市,1985年分配到阜陽一所中專學校,後來調到阜陽實驗中學教學。

因為長期在一線教學,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很多學生家長會經常問起他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但是,每一次回答,他都沒有長篇大論,只是平靜地說:勤奮刻苦是必要的,但是興趣也很重要,因為喜歡去學習,學習就是一種享受,龍冉的學習可能就是這樣的。

兒時的龍冉

“龍冉的學習,主動性強,特別勤奮刻苦。”龍佩榮說,為了節省時間,孩子上大學以後平時很少回家,即便是放寒暑假,也是在家呆幾天就匆匆趕回學校學習。

作為一名老師和家長,龍佩榮說,其實他在孩子功課上能幫上忙的機會並不多。而他能幫上大忙的,就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讓孩子盡力就好,並沒有給太大的壓力,家庭裡始終保持愉快、自由的學習氛圍。”

對話龍冉記者:請介紹一下您的研究方向?

龍冉:我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關於催化劑的設計。最近重點關注利用太陽能進行催化轉化,尤其關注的是碳迴圈中的二氧化碳轉化,針對太陽能催化二氧化碳轉化進行一些催化劑的精細設計。

記者:為什麼要選擇研究能源呢?

龍冉:近幾十年來生物圈中碳的含量迅速增長,這樣對生態圈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逐漸有資料表明,地球的溫度和二氧化碳的濃度都在上升,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把這些釋放出來的碳用加速的方式轉化為一些液體或氣體燃料,再進行利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一方面我們是利用了太陽能,從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另外一方面改善了現在的碳迴圈。

記者:由於二氧化碳的長期持續性,要想在未來使之下降,得需要許多代人的努力。您在此科研活動中,主要做的是什麼方面的探索?

龍冉: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剛剛發佈的一份報告, 2016年是創紀錄的高溫之年,氣溫要比工業化前時期顯著地高出1.1℃。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準在2015年達到了百萬分之400這一象徵性基準。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甲烷也是以傳統方式產生的燃料沼氣的主要成分。

生物發酵制甲烷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意義的,它是已經在生物圈內迴圈的碳的再利用。我們希望的是盡可能把人類生產生活需要大量釋放的碳用另外一種方式固定下來,然後加入到生物圈的碳迴圈中,希望大氣中的碳不要增長得這樣快,給生態圈帶來過大的影響。

潁州晚報記者 陳傳坤

相關圖片由採訪物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