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濟南長清訪古——看不見的“學城”

雙泉鎮學城村位於馬山西南腳下三裡處。之所以叫“學誠”,是因為這裡傳說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鬼穀子講學的地方。鬼穀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

祖籍河北省臨漳縣香菜營鄉鹽食村。“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學城”遺址就在現在的學城村東面,遺憾的是,由於年久,只能看到殘存的瓦礫、陶器殘片等遺跡。

從暴露的東西來看,原始的城址肯定要大得多,只是因為多年山洪的沖刷和種地、取土導致,今天僅僅成了幾畝地大小的一塊土台。

當地人把遺址叫做“城子頂”,現在成為了莊稼地。

圍著它走一圈,舉手投足間很容易就能發現那些歷史的碎片——如帶繩文的灰陶、灰褐陶、紅陶片、灰色筒瓦等。

這裡還有具有傳奇色彩的水簾洞、仙人橋和登天梯。水簾洞已在塌陷,把洞口封掉,這裡仍然一年四季流水不斷;仙人橋看上去也很平常,但傳說是鬼穀子閒暇時經常散步的地方;登天梯雖沒有像名字那樣險峻,

但爬上去也著實要費一番體力。

“學城”遺址為長清研究鬼穀子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和馬山的鬼穀洞、雙泉的馬陵道構成了系列課題,有朝一日終究會找到明確答案... ...

“學城”遺址為長清研究鬼穀子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和馬山的鬼穀洞、雙泉的馬陵道構成了系列課題,有朝一日終究會找到明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