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器人都可以“食用”,這是人類進化的象徵?

一直以來,科研人員都在嘗試開發能讓人們安全食用的電子產品,其中包括:電晶體、感測器、電池、電極、以及電容器等。而研究這些的終極目標則是——研發可以“食用”的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將被用於運輸藥品、食物乃至清理病毒等。

儘管現在醫學水準很高,但是開膛破肚地進行手術依然存在很高的風險,如果這種機器人被研發出來,將被遣送進入人體運輸藥物或是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目前,雖說這項技術還不能完全實現,

“可食用機器人”的其他部件也都已可食用化,比如:電晶體、感測器、電池、電極、以及電容器等。但是,還缺少一項最重要的部件——“可食用機器人”的大腦——執行器,也就是控制機器人行為動作的主要部件。只有通過這個部件,人類才能對機器人下達命令,控制機器人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值得樂觀的是,就在上周舉辦的全球機器人行業規模最大的學術會議IROS上,來自世界頂級理工院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智慧系統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款可完全食用的明膠制軟體氣動執行器。這項發明的負責人——達裡奧 弗洛來若(Dario Floreano)表示:這款可食用執行器可能嘗起來味道不怎麼好,但是卻能完全被生物降解,而且還能和生物體相容,

最重要的是支持環保可持續性。

而且,這種“可食用機器人”元件能夠與營養品或藥物成分混合,並且被人體消化和代謝。最重要的是其潛在的價值是用於人類和動物的醫療探索。這種機器人不需要額外的有效載荷,可以在人體消化食物消化過程中流出體外,因為這個機器人本身就是由“可食用部件組成”,就連執行器都是由明膠、甘油和水倒入模具中混合製成的。

由於明膠是可融的,所以這種可食用執行器還具有自愈能力,實現環保迴圈使用。

這款“完全可食用機器人”未來將主要用於醫療領域。將醫療成分混入到可食用機器人元件裡面,這種機器人就可以幫助癒合人體內部的創傷或疾病。

更重要的是,由於可食用機器人是可以被代謝的,所以它們具備能量儲存的功能優勢,也不需為機器人提供額外有效載荷就可以持續工作。相對于非食用機器人,則必須要提供食物才能維持其有效載荷。利用好這個突出優勢,就可以在很多環境惡劣的救援工作中發揮這種機器人的作用,因為這些可代謝的機器人可以在與世隔絕的極端環境下(比如山谷裂縫、山頂或礦洞)接觸到倖存者,提供救援幫助。所以,這種機器人的發明無論是對於醫療還是其他方面,在未來都能起到十分可觀的作用。

提供救援幫助。所以,這種機器人的發明無論是對於醫療還是其他方面,在未來都能起到十分可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