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蕭山一媽媽勸女兒擇偶:外地人不要找,非常麻煩!

國慶黃金周過去,隨了一波份子錢之後,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本地人最喜歡的結婚物件,還是本地人。

網友發帖:

一直聽我媽說外地人不要找,非常麻煩,而且不靠譜,直到我真的自己遇到了,才覺得有道理。

網友找了一個外地女朋友,相處之後發現很多問題都經不起摩擦,舉例說明:

1、有一個長期的男朋友還瞞著我跟我約會曖昧甚至摟摟抱抱親嘴。

2、朋友同學關係看的非常重,沒有自我,隨意聽信他人的話。

3、不喜歡的人還要去糾纏,

比如我,她不是很喜歡我,一次次的糾纏,浪費我時間金錢精力,騙我感情……

4、最重要的一點,很能裝,有一次因為跟我吵架,她說的非常過分,氣不過我就跟她吵了兩句,沒想到,過了一天,她嘴上好像是原諒我了,跟我也很親密,我也各種好言安慰,但是轉天,她說出去跟同學玩,一去不復返,一整天沒有回應,晚上的時候把我拉黑,刪除,說分手。外地人就是這樣,你跟她一旦吵架,

吵的厲害一點,她馬上又想到老家曾經的男朋友,跑路是隨時的,不知多少例子,外地人嫁過來,孩子都生了,好端端的消失。

5、即使跟你結婚了,也可能在一直找獵物,我發現她的手機上一堆陌生人,甚至給別人發語音,無所不聊,美言為:建立朋友圈。

網友也是眾說紛紜:

灰太狼執手紅太狼:我能夠理解,找外地女朋友,一定要找有職業的那種,沒職業,學厲的,基本是坑。

sunmay0615:眼光問題,

不能一概而論。

曖昧就是假裝有愛: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樣的女人第一次你發現了就不該繼續下去的。

yll263:哪裡都有爛的都有好的,自己擦亮眼睛吧。

木子槿:你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也好不到哪裡去,自己碰到奇葩,外地人表示這鍋不背。

男女之間的交往本是風月無邊,一旦夾雜著其他因素,也就純粹蒙塵變了質,且先不管這位朋友最後結果如何,來看看一直頗有爭議的“別找外地人”是個什麼情況。

“別找外地人”,不管是北上廣深,還是二三線城市的小青年,這句話都會是伴隨著催婚金句一起出現的。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隱射的是濃郁的排他思想。

跨省婚姻、城鄉婚姻雖不違法,卻也是老一輩父母的眼中釘肉中刺。

有2.88%的父母會將“家庭所在地”這一項列為擇偶時的第一考慮因素,而子女在這方面的比例只有0.06%。

資料是1994年-2010的城市青年跨省結婚的比例變化,由此可見,占大比重的依舊是同市結親。

不少家庭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另一半是個本地人,這一現象在蕭山普遍存在。一些長輩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娶個本地女孩,因為文化、風俗、習慣、交通的相近,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文化

然而,學歷是另一個影響人們是否會跨省結婚的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跨省結婚的比例也越高。小學程度以下的人找外省人結婚的比例在5%以下,而對研究生來說,這個比例高達31.58%。

語言

南方地區之所以異地通婚率低,除了相對堅固的宗族傳統之外,語言也是重要因素。眾所周知,中國東南並不是傳統的“官話區”。哪怕是“推普”幾十年了,居民日常還是喜歡說地方語言,即“吳語”。方言在蕭山也都帶著獨特不改的味道。

習慣

之前聽過一個很感人的小故事,妻子是南方人,喜清淡。為丈夫烹飪佳餚時,每每在進餐時都會在自己面前放置一杯水。因為丈夫喜食辣,與她的口味形成反差,當她想吃的時候就用那杯清水過一下去去辣味~

夫妻之間很多小事往往通過生活中細枝末節就能看出來,到底是相互包容還是互相傷害呢,全在人們一念之間。

距離

當文化、風俗、習慣這些外因不再成為阻隔戀人的屏障時,是親人們背後濃濃的思念與不舍。

找一個外地的男朋友,對於一個女生來說,愛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有太多需要面對;對於父母親來說,這意味著遠嫁,太捨不得了。

也難怪有人說:“遠嫁不比遠遊,千萬裡歸期遙遙。”遠遊,父母猶可盼。而遠嫁,意味著自己的女兒要把後半生,都託付到另一個陌生又未知的地方。

有人說,父母得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如果因為愛和捨不得而禁錮了後代的未來的可能性和幸福,父母表現出來的才是一種生活中除了後代再一無所求的價值取向。但是卻也存在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當事人的我們也無法言說過多……

文化

然而,學歷是另一個影響人們是否會跨省結婚的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跨省結婚的比例也越高。小學程度以下的人找外省人結婚的比例在5%以下,而對研究生來說,這個比例高達31.58%。

語言

南方地區之所以異地通婚率低,除了相對堅固的宗族傳統之外,語言也是重要因素。眾所周知,中國東南並不是傳統的“官話區”。哪怕是“推普”幾十年了,居民日常還是喜歡說地方語言,即“吳語”。方言在蕭山也都帶著獨特不改的味道。

習慣

之前聽過一個很感人的小故事,妻子是南方人,喜清淡。為丈夫烹飪佳餚時,每每在進餐時都會在自己面前放置一杯水。因為丈夫喜食辣,與她的口味形成反差,當她想吃的時候就用那杯清水過一下去去辣味~

夫妻之間很多小事往往通過生活中細枝末節就能看出來,到底是相互包容還是互相傷害呢,全在人們一念之間。

距離

當文化、風俗、習慣這些外因不再成為阻隔戀人的屏障時,是親人們背後濃濃的思念與不舍。

找一個外地的男朋友,對於一個女生來說,愛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有太多需要面對;對於父母親來說,這意味著遠嫁,太捨不得了。

也難怪有人說:“遠嫁不比遠遊,千萬裡歸期遙遙。”遠遊,父母猶可盼。而遠嫁,意味著自己的女兒要把後半生,都託付到另一個陌生又未知的地方。

有人說,父母得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如果因為愛和捨不得而禁錮了後代的未來的可能性和幸福,父母表現出來的才是一種生活中除了後代再一無所求的價值取向。但是卻也存在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當事人的我們也無法言說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