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食藥監總局: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效性再評價方案已初步形成

護士正在準備注射藥物。中新社 資料圖

繼國慶假期前兩款中藥注射劑被要求停止銷售、召回後,

國慶假期結束頭一天,國家食藥檢總局再度就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發聲。

在食藥監總局9日上午舉行的發佈會上,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表示,中藥注射劑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臨床的有效性資料和安全性資料不全,大家對安全性表示很擔憂,食藥監總局對中藥注射劑也一直在關注,中藥注射劑食藥監總局也在密切的觀察,

凡是出現不良反應都會採取果斷的措施,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護公眾用藥安全。

按照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食藥監總局將對已上市藥品注射劑進行再評價,力爭用5至10年時間基本完成。

吳湞稱,按照2015年8月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檔要求,

對中藥注射劑安全要進行再評價,這個再評價的方案已經初步形成,但是現在還在業內討論,近期可能會徵求意見。

談及中藥注射劑具體評價方法,吳湞表示中藥注射劑再評價比化學藥品注射劑再評價更難一些,因為裡面的成份不像化學藥品那麼清晰。中藥注射劑不僅要評價安全性,還要評價有效性,有效性是藥品的根本屬性,如果沒有效這個藥品就沒有價值,

所以中藥注射劑的評價首先是評價有效性,同時也要審查安全性。下一步將制定具體的評價方法。

“意見”第十一條,第二十五條均指向注射劑,明確要求:口服製劑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不批准注射製劑上市;肌肉注射製劑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不批准靜脈注射製劑上市;力爭用5-10年,對已上市的藥品注射劑進行再評價。

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實際上在2009年就已開始,

但實行多年效果不彰。近兩年來,食藥監總局在強化針對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監測的同時,也曾多次透露要推進其再評價。

在2017年6月22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報告中提到:注射劑特別是早期批准上市的以中藥為原料生產的注射液,安全性、有效性基礎研究薄弱,部分生產企業偷工減料、使用假劣原料、擅自改變生產工藝,

嚴重影響了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將分期分批推進已上市中藥注射劑有效性、安全性評價。

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6年)》顯示,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0.2萬例,中藥占5.5%;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懷疑藥品150.7萬例次,中藥占16.6%;從報告涉及劑型與給藥途徑看,中藥注射劑占比較高,靜脈注射給藥占53.2%。

上述報告還提到,國務院要求建立生產企業直接報告不良反應的監測制度,分期分批推進已上市中藥注射劑有效性、安全性評價。

此前畢井泉也多次公開透露這一資訊。2017年2月27日,畢井泉提出要啟動中藥注射劑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再評價工作。在2016年10月的“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上,他也曾公開強調這項工作。

國務院要求建立生產企業直接報告不良反應的監測制度,分期分批推進已上市中藥注射劑有效性、安全性評價。

此前畢井泉也多次公開透露這一資訊。2017年2月27日,畢井泉提出要啟動中藥注射劑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再評價工作。在2016年10月的“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上,他也曾公開強調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