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題研究|你見過這麼可愛的馬克思嗎?

作者:溫靜

導讀

本文通過對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網路專題類一等獎獲獎作品《您好,馬克思!》的一些簡要評價,對比同類的《千年大墓驚世挖掘》等作品,分析它是如何在眾多網路專題作品中脫穎而出的。

選題——緊扣時政,跟緊潮流

中國青年網的這篇“您好,馬克思!”系列報導的專題推出於馬克思誕辰198周年到來之際,1818年5月5日是一代偉人馬克思誕生的日子。

當天,百度上搜索“馬克思”的關鍵字指數達到近五年來的峰值。

這樣,這個網路專題主題鮮明,

在“政治性”上就比其他類的選題搶佔了先機,它在思想導向上是正確的、進步的。

然而,對於這樣的熱點,並不只是中青網一個網路新聞網站看到了,那是什麼讓中青網的這個專題獲得了“視頻獲得點擊量近3萬次,公眾號文章點擊量近2萬次” [1]如此可觀的成績呢?

最關鍵的是它的創新性和親民性。

作為當代青年,可能大多數人心裡都不能說真正的瞭解和喜歡馬克思。

而中國青年網作為國內最大的青年主流網站,是共青團運用網路文化元素吸引青年的新載體和引導青年的新途徑[2],這決定了它的受眾主要是青年。

它將幾篇新聞報導集中於專題頁面中,標題上,“85後”、“美女思政教師”、“馬克思rap”、“抬頭率”等詞語相較于傳統報導馬克思的網路新聞,更能吸引青年讀者的眼球。

讀者在流覽新聞網頁的時候,通過一掃而過的標題來決定自己的頁面去向,

相較於《彰顯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體系的時代魅力》等文章,上述那些更具有“網路性”,年輕態的詞語,更貼近年輕人追求新鮮感和獵奇心理,這也是它的創新所在。

編輯——瞭解受眾,新鮮報導

在內容上,好的網路新聞專題,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敘述新聞事實,在有關馬克思的新聞上,也不是簡單的講述馬克思的生平事蹟,而是要在深刻透徹闡釋馬克思思想的基礎上,

結合當代熱點話題、社會現狀和讀者的需求,創新闡述馬克思對我們當今生活的影響和作為青年我們應如何更好的理解馬克思。

“您好,馬克思!”中有這樣一篇《胡鞍鋼:中國發展實踐已超越“洋本本”馬克思主義是真法寶》,通過與資深教師胡鞍鋼的對話來展現一個“學術性”的馬克思,深刻闡釋馬克思主義對當今時代的意義。又通過《85後美女思政教師教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打開方式”》和《“多真誠少套路”將馬克思rap進更多青年人的心》瞭解80後和90後心中的馬克思,

最後又通過《青年教師談高校馬原課:要“到課率”更要“抬頭率”》展現青年教師對馬克思的看法。涉及主體豐富,將碎片化、分散化、片面化的新聞很好的集合起來,使得專題展現出來的觀點更全面、更客觀,更能貼近讀者,使讀者對這類題材慢慢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網路視覺設計——簡潔化、特色化、合理化

您好,馬克思!”在專題主頁上總共設計了四個分頁面——主封面、視頻介面、相關新聞報導集成、推薦閱讀書目。我想將它與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網路專題類一等獎“千年大墓,驚世挖掘”做一個對比。

二者在資訊的視覺化——視頻、資訊圖充足和連結層次化方面都各有特色,“您好,馬克思!”利用了“關鍵字”式的連結方式。但總體上,“千年大墓”輸給了“您好,馬克思!”

首先是配色:

“您好,馬克思!”主體其實只有紅白兩種配色,雖然數量少,但是也更為簡潔,封面的紅底白字,不僅能渲染出紅色共產主義的激昂鬥志氛圍,白色的“關鍵字”字體更能一下子吸引人的眼球。反觀“千年大墓”,鋪設了紋理,左上角一抹似假非真的墨痕,使得整個頁面十分的“髒”。

其次是字體和素材:

“您好,馬克思!”主要採用的黑體,排列整齊,簡潔化風格。而“千年大墓”為了與該主題相契合,選用了隸書,堆砌式的藝術字體會給人一種審美疲勞。右上角的墓名與連結列靠的太近,再者,以扁平化為特點的隸書橫排堆放,略失美感。

素材方面,“您好,馬克思!”的素材雖然不多,但是封面一個馬克思比二的手勢的頭像就已經成為它的標誌性圖像,能夠應和選題,增強親切感。素材佈置和空間留白十分得當,例如在視頻播放中,兩邊沒有太多影響視覺的素材。而“千年大墓”中,主素材與背景圖的搭配十分的違和,甚至有一種在看中學歷史課本封面的感覺。網路新聞專題與傳統新聞相比,具有更強的互動性,讀者在其傳播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自由的交換各自意見,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這種互動性使得新聞專題的影響力、重要性、深度和長度等在讀者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豐富。

封面“關鍵字”代表了幾篇新聞報導“關鍵主題”,讀者可以選擇流覽的內容,這時候,我們就將主動權交給讀者,他們可以選擇“看或不看”和“看什麼”,從這個角度講,用戶控制水準提高了。

“您好,馬克思!”主要以長篇報導為主和以最後的書籍拓展(短書評)為輔,這樣能讓人們在碎片化的閱讀時間中合理安排自己閱讀,表現形式多樣化。

流覽效果

在流覽過程中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在移動端打開《您好,馬克思!》得到的是與PC端一樣的介面,甚至不能像打開正常網頁時通過雙指操控放大縮小,所以為人們的移動端閱讀和控制過程增加了難度,甚至還出現了視頻無法打開的情況,它的相容性還有待改進。

結語

通過這篇獲得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網路專題類一等獎的《您好,馬克思!》,我想對往後的網路新聞專題製作提出幾點建議和啟示:

1、“蹭”一樣的熱點,寫不一樣的文章。類似“馬克思”這樣的“舊聞出新”,要想內容上出彩,就不能“以舊再講舊”,不能拋開當下現實、就學術而談學術,結合當下社會需求、網路熱點、受眾情況,將它創新性地賦予時代新解讀,才能真正達到“新聞”和“傳播”兩用義。

2、不要吝嗇於使用媒體融合。《無人區·52載守邊人》在這方面上相較於《您好,馬克思!》就表現不足,讀者在經歷過燈紅酒綠的現實生活以後,黑白單調的長篇文字是難以在他們碎片化的生活中佔據有利地位,音視頻、圖片、H5、VR技術等,將媒體融合作為網路新聞專題的輔助工具,將事半功倍。

“您好,馬克思!”確實是在當代對於馬克思相關的報導中的一股清流,以接地氣的內容,來解釋高大上的內容;在有限的專題貯存頁面中不斷延展,給用戶以新鮮感和敬佩感;色彩、空間、素材、視頻搭配協調,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感。

新聞創作者總說創新難,天馬行空的想像自然不能憑空得出好作品,選題跟緊時代,思想也要跟緊時代,紮根於社會實踐和社會變化,將廣大受眾的良性需求作為創作的考慮因素之一,何愁沒有優秀的新聞作品呢?

注釋:

【1】摘自[中國青年網]您好馬克思,人民網-傳媒頻道,2017-05-09

【2】摘自中國青年網, 百度百科,2017-07-27

參考文獻

[1] 網路新聞專題特點及報導角度,劉健,2015-08-25

[2] 2007 中國網路新聞如何彰顯網路特色,肖珺,2007-09-08

[3] 2006 建構我國網路新聞評論體系,肖珺,2006-08-08

狐說,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路傳播系師生的專業學習互動平臺。2014年11月成立,2015年6月第二次改版,並在荊楚網東湖社區同步上線。關注海內外新媒體,用獨家翻譯和原創評析打造兼具深度和趣味的知識社區。

您好,馬克思!”在專題主頁上總共設計了四個分頁面——主封面、視頻介面、相關新聞報導集成、推薦閱讀書目。我想將它與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網路專題類一等獎“千年大墓,驚世挖掘”做一個對比。

二者在資訊的視覺化——視頻、資訊圖充足和連結層次化方面都各有特色,“您好,馬克思!”利用了“關鍵字”式的連結方式。但總體上,“千年大墓”輸給了“您好,馬克思!”

首先是配色:

“您好,馬克思!”主體其實只有紅白兩種配色,雖然數量少,但是也更為簡潔,封面的紅底白字,不僅能渲染出紅色共產主義的激昂鬥志氛圍,白色的“關鍵字”字體更能一下子吸引人的眼球。反觀“千年大墓”,鋪設了紋理,左上角一抹似假非真的墨痕,使得整個頁面十分的“髒”。

其次是字體和素材:

“您好,馬克思!”主要採用的黑體,排列整齊,簡潔化風格。而“千年大墓”為了與該主題相契合,選用了隸書,堆砌式的藝術字體會給人一種審美疲勞。右上角的墓名與連結列靠的太近,再者,以扁平化為特點的隸書橫排堆放,略失美感。

素材方面,“您好,馬克思!”的素材雖然不多,但是封面一個馬克思比二的手勢的頭像就已經成為它的標誌性圖像,能夠應和選題,增強親切感。素材佈置和空間留白十分得當,例如在視頻播放中,兩邊沒有太多影響視覺的素材。而“千年大墓”中,主素材與背景圖的搭配十分的違和,甚至有一種在看中學歷史課本封面的感覺。網路新聞專題與傳統新聞相比,具有更強的互動性,讀者在其傳播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自由的交換各自意見,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這種互動性使得新聞專題的影響力、重要性、深度和長度等在讀者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豐富。

封面“關鍵字”代表了幾篇新聞報導“關鍵主題”,讀者可以選擇流覽的內容,這時候,我們就將主動權交給讀者,他們可以選擇“看或不看”和“看什麼”,從這個角度講,用戶控制水準提高了。

“您好,馬克思!”主要以長篇報導為主和以最後的書籍拓展(短書評)為輔,這樣能讓人們在碎片化的閱讀時間中合理安排自己閱讀,表現形式多樣化。

流覽效果

在流覽過程中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在移動端打開《您好,馬克思!》得到的是與PC端一樣的介面,甚至不能像打開正常網頁時通過雙指操控放大縮小,所以為人們的移動端閱讀和控制過程增加了難度,甚至還出現了視頻無法打開的情況,它的相容性還有待改進。

結語

通過這篇獲得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網路專題類一等獎的《您好,馬克思!》,我想對往後的網路新聞專題製作提出幾點建議和啟示:

1、“蹭”一樣的熱點,寫不一樣的文章。類似“馬克思”這樣的“舊聞出新”,要想內容上出彩,就不能“以舊再講舊”,不能拋開當下現實、就學術而談學術,結合當下社會需求、網路熱點、受眾情況,將它創新性地賦予時代新解讀,才能真正達到“新聞”和“傳播”兩用義。

2、不要吝嗇於使用媒體融合。《無人區·52載守邊人》在這方面上相較於《您好,馬克思!》就表現不足,讀者在經歷過燈紅酒綠的現實生活以後,黑白單調的長篇文字是難以在他們碎片化的生活中佔據有利地位,音視頻、圖片、H5、VR技術等,將媒體融合作為網路新聞專題的輔助工具,將事半功倍。

“您好,馬克思!”確實是在當代對於馬克思相關的報導中的一股清流,以接地氣的內容,來解釋高大上的內容;在有限的專題貯存頁面中不斷延展,給用戶以新鮮感和敬佩感;色彩、空間、素材、視頻搭配協調,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感。

新聞創作者總說創新難,天馬行空的想像自然不能憑空得出好作品,選題跟緊時代,思想也要跟緊時代,紮根於社會實踐和社會變化,將廣大受眾的良性需求作為創作的考慮因素之一,何愁沒有優秀的新聞作品呢?

注釋:

【1】摘自[中國青年網]您好馬克思,人民網-傳媒頻道,2017-05-09

【2】摘自中國青年網, 百度百科,2017-07-27

參考文獻

[1] 網路新聞專題特點及報導角度,劉健,2015-08-25

[2] 2007 中國網路新聞如何彰顯網路特色,肖珺,2007-09-08

[3] 2006 建構我國網路新聞評論體系,肖珺,2006-08-08

狐說,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路傳播系師生的專業學習互動平臺。2014年11月成立,2015年6月第二次改版,並在荊楚網東湖社區同步上線。關注海內外新媒體,用獨家翻譯和原創評析打造兼具深度和趣味的知識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