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不要宣揚他人的過失?其中的道理你一定不知道!

在看一些古人的勸世良言時, 總是離不開一句話“隱惡揚善”。這在儒釋道三教中都廣為流傳,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中說“不彰人短,不炫己長”,佛家高僧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寫到“休將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過失揚”。但是很多現代人對此嗤之以鼻,尤其是年輕人血氣方剛,認為別人有過失為什麼不能說?難道要姑息養奸嗎?

不去宣揚別人的過失,是古人太迂腐了嗎?完全不是!其中的道理既簡單又複雜。

記得叨叨魏在最強大腦的節目裡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

他對觀眾說,不要想粉紅色的大象。然後問大家,你們剛才在想什麼?結果大家集體回答:“粉紅色的大象!”

因此,當你在以別人的過失為例子,勸說他人不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其實只是在別人的心中更強化了那件事的影像。

比如說,有人為了提醒別人要控制住自己的火爆脾氣,繪聲繪色地說起了一樁因為一時衝動而造成的兇殺案。在聽的過程中,

傾聽者的大腦裡生動地想像出了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到末尾勸解人再說一句,千萬別衝動啊,衝動是魔鬼。看上去好像是完成了勸善的任務。但實際上,這件惡事已經深深印在了傾聽者的心中,一旦到了某個臨界點,一時控制不住,就可能做出同樣的事情來。即使沒有去做,也已經引起了傾聽者心中的恐懼,原來我有可能會那麼壞?!

再比如說,有位同事很喜歡說人閒話,於是,有人就和其他同事討論起了他的這個毛病,眾人群起而攻之,在互相發洩心中怨言的同時,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是不是憤怒而充滿攻擊性的?如果眾人口舌之快得逞後,再看到這位同事,會不會心中有種不舒服的感覺?人和人之間有奇妙的感應,

相信我,那位同事的心裡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現代科學已經論證過,身體和精神之間是互相影響的。當我們看到善事,聽聞善言,我們的心中是平靜而愉悅的,長此以往,自然使我們身體健康,內心平靜,充滿幸福感。而如果我們每天都聽兇殺,搶劫,群毆等等惡事,聽到別人互相謾駡攻擊,就會身心不得安穩,時時處於焦慮恐懼之中。

隱惡揚善,既利於己又利於人,宣揚他人過失,既不利己也不利於人。希望大家都能多說善言善語,時時給人以春風拂面的感覺,那你的周圍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事業生活自然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