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羽緣何由武將升為“萬能之神”

關羽緣何由武將升為“萬能之神”

關羽其人,不論是從正史,還是演義之中,都可以一句話來總結:關羽是一個蓋世英雄。

劉關張桃園結義,劉備顯示了其作為領導人的才能,關公則擁有作為武將的天賦,

而且還是一個忠肝義膽的人,這些都可以從他日後的事蹟看出。

《三國演義》就曾寫到“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這是他勇的表現。《三國志·蜀國傳》中記述:“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

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曹操曾下重金挽留關羽,但是關羽不為所動,曹操的部下想要趁機殺掉關羽,但是曹操放了關羽一馬。而在華容道事件之時,面對忠與義的選擇,關羽還是義字當先放了曹操,這是關羽義的表現。忠肝義膽固然值得敬佩,可是這與“萬能之神”還是有差距的,而這個鴻溝的跨度還並不小。那麼,在史海中沉浮千年,關羽是如何由一個武將變為現代的“萬能之神”?

我們首先就應該瞭解一下“萬能之神”所謂何意。萬能之神就是指關羽是關聖帝君、伽藍菩薩、武財神、“武聖”等,與“文聖”孔子齊名。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人們開始信仰關公,到了明代,當關羽成為武廟主神,與孔子“文廟”並祀之時,關羽從一名武將最終“飛升”為人們共同信仰的神,直到今天在許多地方也都很盛行。人們信奉關公,認為他能夠主宰人們的壽、祿,

古代科舉之前也要拜關公,除此之外,他還能治病除災、驅邪避惡,這些全能的法力,也是人們對他頂禮膜拜的主因。

仔細分析一下關羽的這些封號。首先,關羽作為武將,後世人們給他“武王”或是“武聖人”的尊號,並不奇怪。其次說他能驅邪避惡,

治病除災,這可能也與關羽身為武將有關,因為他能帶給別人一種安全感,而且關羽“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五綹長髯”這樣的面相,也能給人一種威懾力。但是有關科舉和壽祿,則相差太遠。

除此之外,關羽作為“萬能之神”,他還有一件令許多人羡慕的法力,那就是財神。中國古代的財神主要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陶朱公範蠡,這並不奇怪,范蠡作為一個經商能手,

代表財神並不為過,他的職司即保佑人們能夠多賺錢財。另外一個武財神,即關羽。關羽,一介武將,又如何能與財富扯上關係?其實,這也與關羽忠義的武將形象有關,因為人們都敬佩和害怕他的威名,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而人們也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於是關公成為正義的維護者,他那把青龍偃月刀從不離手,時刻在警示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關羽從武將到“萬能之神”的跨越,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地升遷。雖然歷代都在不停地為他進封,但是他頭銜依然只是“王”,這與孔子“文聖”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真正讓關羽成就“武聖”是在明朝,萬曆二十二年關羽被晉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萬曆四十二年,又改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此時他的封號是“帝”。明朝末年,才真正成為武聖,這時他已經是萬能的化身。

關羽在明代又為何能有如此的跨越呢?明末元初,外族當政,文人備受欺壓,社會需要一個維護正統道義的有力形象來維持皇權正統學說,而關羽自身的智勇忠義原形可塑性很強。於是關公在沉寂了幾百年後,被羅貫中以一部小說的形式重新推到了史海的浪尖之上。關羽忠信禮義俱備的全才形象無形之中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人們把他萬能化也並不足為奇。

時刻在警示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關羽從武將到“萬能之神”的跨越,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地升遷。雖然歷代都在不停地為他進封,但是他頭銜依然只是“王”,這與孔子“文聖”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真正讓關羽成就“武聖”是在明朝,萬曆二十二年關羽被晉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萬曆四十二年,又改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此時他的封號是“帝”。明朝末年,才真正成為武聖,這時他已經是萬能的化身。

關羽在明代又為何能有如此的跨越呢?明末元初,外族當政,文人備受欺壓,社會需要一個維護正統道義的有力形象來維持皇權正統學說,而關羽自身的智勇忠義原形可塑性很強。於是關公在沉寂了幾百年後,被羅貫中以一部小說的形式重新推到了史海的浪尖之上。關羽忠信禮義俱備的全才形象無形之中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人們把他萬能化也並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