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才是完結?聊聊iPhone的超級週期

我們總是將蘋果從 iPhone 6 到 iPhone X 這段時間稱為一個“超級週期”,因為它已經不再遵循傳統的兩步走節奏,完成設計變化用了足足三年的時間。然而如果說,這個“超級週期”其實並...

超級週期

按照大多數人熟悉的節奏,蘋果更新 iPhone 總是會分兩步走 —— 一代是外形設計和技術應用上的大更新,之後的下一代則專注性能和軟體體驗的提升,然後如此往復。不過這個節奏到了 iPhone 6 之後就被打破了。

iPhone 6 的發佈讓蘋果的智慧手機進入雙機大屏時代,從而創造了這個產品系列自誕生以來的一個巔峰。

這之後經歷了並不讓人以外的 iPhone 6s,但到 iPhone 7 人們卻發現新的週期沒有到來,它還是延續著之前的那個基礎設計。這也就是說,iPhone 進入了一個大週期時代,有些人稱為“超級週期”。

時間走到 2017 年這個狀況終於被改變,因為萬眾期待的 iPhone X 發佈了。擁有全新的全面屏和玻璃材質,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出新機和前代的不同之處。也正是因為這樣,

iPhone X 的到來被我們視為一個新週期的開始,大家對它愈發期待。

對於 iPhone X 的姍姍來遲,蘋果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傳奇的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在不久前的《紐約客》科技論壇中透露說,iPhone X 的開發花了五年的時間,因為全面屏的構想在過去沒辦法實現成具體的產品。“我們已經有了很多很厲害的想法可以整合成新體驗……但許多時候創意都需要等待技術到位了才行。”喬納森說道。

不過 iPhone X 的到來真的意味著一個“超級週期”的結束嗎?至少那位“世界上最好的蘋果分析師”郭明錤並不那麼看。

在他看來,蘋果真正盯著的是 2018 年。

下一年

根據郭明錤的研究報告,iPhone X 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受到元深感攝像頭組件產能不足的困擾,導致新機出貨量很可能嚴重低於預期。

不僅是郭明錤,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多個資訊來源也都指出元深感攝像頭產能低的問題。

這些分析和預測並非毫無根據,因為整個行業都在經歷 3D 感測器產能不足的問題。像小米、OPPO、Vivo 這些手機廠商據稱都因此推遲了新機的出貨時間,從今年第四季度延期到明年上半年,這某種程度上或許也能證明蘋果正在面對的窘境。

不過郭明錤同時還說,問題將會在 2018 年得到解決,

也就是說 iPhone X 的後續機型將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大多數消費者在“新機一發售”的時候都能立刻買到想要的產品。從蘋果希望掌握一切的這種風格來看,如果問題真的存在,它現在肯定已經在用盡一切辦法去提高 3D 感測器產能了。

但是至少就今年往後的這段時間,結合各方面的消息來看,iPhone X 還會是處在供貨非常緊張的階段。或許對於蘋果來說,這一點並不完全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狀況,所以在他的預期中 2018 年才是希望達到的目標真正完成的時間,所以這才能算是一次“超級週期”完成了。

後續影響

“超級週期”實質上並沒有完成這件事會對蘋果造成致命的影響嗎?許多業內人士是持悲觀態度的。他們認為,人們長時間買不到自己想要的 iPhone X,就會導致等不及了的使用者全部投奔其他平臺,令蘋果最終損失大量的用戶基礎。而對投資者來說,這就意味著蘋果完不成自己原先制定的營收預期。

但這樣的分析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 iPhone 所擁有的超高用戶忠誠度。作為一個本身就足夠過硬的品牌,iPhone 的背後是極高的用戶滿意率,還有蘋果這些年來費盡心力打造的一切能夠讓人對平臺產生粘性的要素 —— 應用、服務、整個生態系統等。即使人們買不到 iPhone X,他們直接轉投安卓的可能性其實也非常小。人們最終還是會選擇 iPhone 的。

當然這些都不是蘋果有意為之,iPhone X 供不應求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只是說這個問題的毀滅性遠沒有那麼強,一個足夠健康的平臺都有著相當的粘性。這一點我們可以去看三星的 Galaxy Note 7 事件。問題的大爆發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竟然是用戶們紛紛轉向 Galaxy S7,而非轉投其他廠商的懷抱。根據今年五月的統計,Galaxy S7 的銷量因此超過業界預期,達到了足足 5500 萬之多。

所以人們買不到 iPhone X,最可能直接受益的還是 iPhone 8、iPhone 8 Plus,甚至更早一點的 iPhone 7。從目前市場研究公司給出的銷量預期來看,iPhone 8 Plus 的表現超出預估,證明這款經常被認為是無人問津的新機實際上還是很有一些潛力的。雖說 iPhone X 難以真正在市場中大獲成功,會令蘋果的利潤率明顯下降,但這無論如何都比分析師們預想的更壞的情況要好太多。

一些展望

現在去討論 iPhone X 之後的新機還為時過早,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好好展望一番的。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的誰去誰留,這一點據說蘋果自己也沒有主意,iPhone X 作為僅有面部識別這一個生物認證手段的手機,它這方面的表現將影響未來蘋果決策的走向。

好在蘋果在這方面給自己留足了靈活性。根據開發者能接觸到的生物認證相關代碼,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採用的是同一個框架。開發者僅能夠制定認證成功或失敗後的下一步動作,無法規定用戶必須使用哪一種。這種能互相相容的特點,讓蘋果無論進還是退都遊刃有餘,所以指紋識別不一定會消失,它很可能會和面部識別共存。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討論,就是 iPhone X 和 iPhone 8 之後的 iPhone 命名。有些人看到了 iPad 現在的命名規則,認為 iPhone 以後將會是“iPhone X”、“iPhone X Plus”和“iPhone”的固定組合。那麼,你怎麼看?

歡迎關注威鋒網官方微信:威鋒網(weiphone_2007) 彙聚最新Apple動態,精選最熱科技資訊。

所以在他的預期中 2018 年才是希望達到的目標真正完成的時間,所以這才能算是一次“超級週期”完成了。

後續影響

“超級週期”實質上並沒有完成這件事會對蘋果造成致命的影響嗎?許多業內人士是持悲觀態度的。他們認為,人們長時間買不到自己想要的 iPhone X,就會導致等不及了的使用者全部投奔其他平臺,令蘋果最終損失大量的用戶基礎。而對投資者來說,這就意味著蘋果完不成自己原先制定的營收預期。

但這樣的分析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 iPhone 所擁有的超高用戶忠誠度。作為一個本身就足夠過硬的品牌,iPhone 的背後是極高的用戶滿意率,還有蘋果這些年來費盡心力打造的一切能夠讓人對平臺產生粘性的要素 —— 應用、服務、整個生態系統等。即使人們買不到 iPhone X,他們直接轉投安卓的可能性其實也非常小。人們最終還是會選擇 iPhone 的。

當然這些都不是蘋果有意為之,iPhone X 供不應求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只是說這個問題的毀滅性遠沒有那麼強,一個足夠健康的平臺都有著相當的粘性。這一點我們可以去看三星的 Galaxy Note 7 事件。問題的大爆發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竟然是用戶們紛紛轉向 Galaxy S7,而非轉投其他廠商的懷抱。根據今年五月的統計,Galaxy S7 的銷量因此超過業界預期,達到了足足 5500 萬之多。

所以人們買不到 iPhone X,最可能直接受益的還是 iPhone 8、iPhone 8 Plus,甚至更早一點的 iPhone 7。從目前市場研究公司給出的銷量預期來看,iPhone 8 Plus 的表現超出預估,證明這款經常被認為是無人問津的新機實際上還是很有一些潛力的。雖說 iPhone X 難以真正在市場中大獲成功,會令蘋果的利潤率明顯下降,但這無論如何都比分析師們預想的更壞的情況要好太多。

一些展望

現在去討論 iPhone X 之後的新機還為時過早,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好好展望一番的。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的誰去誰留,這一點據說蘋果自己也沒有主意,iPhone X 作為僅有面部識別這一個生物認證手段的手機,它這方面的表現將影響未來蘋果決策的走向。

好在蘋果在這方面給自己留足了靈活性。根據開發者能接觸到的生物認證相關代碼,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採用的是同一個框架。開發者僅能夠制定認證成功或失敗後的下一步動作,無法規定用戶必須使用哪一種。這種能互相相容的特點,讓蘋果無論進還是退都遊刃有餘,所以指紋識別不一定會消失,它很可能會和面部識別共存。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討論,就是 iPhone X 和 iPhone 8 之後的 iPhone 命名。有些人看到了 iPad 現在的命名規則,認為 iPhone 以後將會是“iPhone X”、“iPhone X Plus”和“iPhone”的固定組合。那麼,你怎麼看?

歡迎關注威鋒網官方微信:威鋒網(weiphone_2007) 彙聚最新Apple動態,精選最熱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