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明創建·未成年人」社區“四點半”學校 孩子健康成長樂園

↑ 點擊上方“多彩紅花崗”關注我們

學校放學,社區上課,近年來,紅花崗區把社區“四點半”學校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又一陣地,強化社區教育,在規範管理學生校外生活的同時,

激發孩子們的求知熱情,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環境。

下午4點半,迎紅街道電廠社區的孩子們正在 “四點半”學校志願者老師的帶領下,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區文化館的演員張繼生退休後,工作少了許多,當天他帶著徒弟來到社區,

教孩子們耍花槍。

張繼生

花槍在舞臺上的表現是戲曲的一個內容,在工作之餘,我就想給學生們傳授一些基礎知識,

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喜歡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然後傳承下去。

為了讓孩子深入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來自紅花崗區第十二小學的老師帶領著孩子們學做“兔子燈”和月餅,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中秋佳節。

紅花崗區第十二小學學生 塗瑜傑

我覺得既好玩又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和動手能力。

紅花崗區第十二小學學生 張心越

有了這些四點半學校,我們除了玩耍還可以學習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課外知識,

尤其是學習做月餅以後,我感受到了中秋節的傳統性。

紅花崗區第十二小學作為電廠社區轄區內的一所小學,社區裡的孩子多數就讀於這間學校,於是,該校就組織教師志願者每天到社區“四點半”學校為孩子們義務進行輔導,

而且每天的課程也不一樣。紮染技術、手工製作、禁毒教育、心理健康、趣味遊戲等一堂堂生動的實踐課,讓孩子們暫別枯燥的課本,感受學習的樂趣。

方婷

紅花崗區第十二小學教師

我們主要是請一些教師志願者無償的為孩子們提供服務,我們在設置這些課程時都會認真考慮,我們每個星期開展的活動都有手工類、德育類、體育類、技能培訓類。

據瞭解,電廠社區屬於工礦型社區,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居多,為解決孩子在學校放學後、家長下班前失管失教問題,社區積極整合現有資源,創辦“四點半”學校,讓學生放學後再進“第二課堂”,將社會“大課堂”與學校“小課堂”有機整合,有效承接了學校教育,溝通了家庭教育,真正做到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社區稱心”。

電廠社區黨支部書記 張英

我們的志願者主要是社區的一些退了休的老師、十二小的老師和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用閒置時間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來和學生一起互動,老師想盡各種辦法來開展各種活動,學生通過四點半學校安全得到了保障,然後他們又學到了很多課外的知識。

如今,社區“四點半”學校已經成為了紅花崗區教育的新名片。在做好學生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空檔期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也築牢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讓學生們在課餘有事可做,增知識、長見識,全面加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文:彭慶/唐宇)

編 輯:朱 羽

審 核:李如敏

關注“多彩紅花崗”

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方婷

紅花崗區第十二小學教師

我們主要是請一些教師志願者無償的為孩子們提供服務,我們在設置這些課程時都會認真考慮,我們每個星期開展的活動都有手工類、德育類、體育類、技能培訓類。

據瞭解,電廠社區屬於工礦型社區,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居多,為解決孩子在學校放學後、家長下班前失管失教問題,社區積極整合現有資源,創辦“四點半”學校,讓學生放學後再進“第二課堂”,將社會“大課堂”與學校“小課堂”有機整合,有效承接了學校教育,溝通了家庭教育,真正做到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社區稱心”。

電廠社區黨支部書記 張英

我們的志願者主要是社區的一些退了休的老師、十二小的老師和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用閒置時間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來和學生一起互動,老師想盡各種辦法來開展各種活動,學生通過四點半學校安全得到了保障,然後他們又學到了很多課外的知識。

如今,社區“四點半”學校已經成為了紅花崗區教育的新名片。在做好學生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空檔期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也築牢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讓學生們在課餘有事可做,增知識、長見識,全面加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文:彭慶/唐宇)

編 輯:朱 羽

審 核:李如敏

關注“多彩紅花崗”

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