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奇“鬼後”羅蘭最後一次演鬼,83歲至今未嫁!

陳浩民主演的懸疑電影《借眼》,原本這部小成本小製作並不會引起多少關注,

不過顯然片方的宣傳還是很有一手的,打出了“這是83歲‘鬼後’羅蘭鬼片封山之作”的口號,成功引起了關注。

真是時光匆匆,曾是我們童年陰影的龍婆,已是83歲的耆耊老人了,小時候看港產片,“鬼片”絕對是不可抹去的印記,男有九叔林正英,

女的就是羅蘭阿姨了。她在《七月十四》、《七月十三之龍婆》系列中的龍婆形象,堪稱是另外一種的深入民心。在香港那個“鬼片”特效還很粗劣的年代,羅蘭的精湛演技著實為這些電影的成功加持不少。

當年演這些“鬼片”時,羅蘭已經年近半百,原本就不以姿色見長的她,在這個年紀就更不可能賣弄風姿了,所以,她能夠依靠的只有演技。這個系列的電影讓她連續兩次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可見她的表演不但“嚇”到了觀眾,更是征服了專業的評委們。

羅蘭的演員之路,其實開始得很早,在我們的童年陰影“龍婆”之前的之前,第一次粵語片浪潮興起的五六十年代,她已經是響噹噹的女反派,在銀幕上虐的是陳寶珠、蕭芳芳、嘉玲、南紅等等這些那個年代最當紅的女巨星。

現在有一句話叫“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羅蘭就偏偏不是那個想當將軍的士兵,她從群演開始做起,覺得只露個臉連話都不用說就能拿3元港幣是一個“美差”,當時3元港幣可以買三十個麵包或十碗雲吞面,而演一個喊一句“小姐”的丫鬟能拿10元港幣,更是讓她開心不已。就這樣,羅蘭從一個群演漸漸成為了正式的臨時演員。

有時候每個月能演到30多部電影,而片酬也逐步增加到二十塊、五十塊,不僅可以養家,還可以交學費供自己去學校讀書了。之所以繼續讀書,小羅蘭的想法也很簡單,讀到中學畢業就去做白領。在她心裡,演戲始終不是一個正當的事兒。

但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羅蘭的演員之路走得竟是出乎意料地順暢,由路人甲路人乙開始出演“表妹”、“情婦”、“探長太太”甚至男主角的女朋友。1960年,她的表演受到嶺光製片公司老闆黃卓漢的賞識,黃老闆幫她改名為羅蘭,她原名叫盧燕英。羅蘭與已退休大明星羅蘭同名,但黃老闆給她改這個名字的初衷並非要沾大明星羅蘭的光,更不是因為這個名字好聽,而是他覺得:“羅蘭這個名字像個上海交際花,你演反派取這個名字最合適不過啦。”你,自然是指羅蘭了。

儘管被賞識,但如果是有企圖心的演員,聽到老闆對自己這樣的評價,相當於是給自己強行加了個不討好的標籤,恐怕會開心不起來,但小羅蘭個性隨和,欣然接受,安心做起了大反派兼大配角。整個60年代,是粵語片橫掃天下的時代,她就是這個時代的其中一名踐行者,與大名鼎鼎的陳寶珠、蕭芳芳們一起。

進入70年代,因為臺灣經濟開始起飛,華語電影市場逐漸由粵語變成了國語的天下,羅蘭也從大銀幕轉投小螢屏,先後在麗的電視和無線電視演出劇集。值得一說的是,這位觀眾熟知的大反派到了電視劇裡卻經常扮演慈祥母親,其親切、樸實、用心良苦的形象與從前妖豔、陰險、花枝招展的形象一樣深入民心。她也以其中印混血的鮮明輪廓和嫻雅的氣質經常出演西洋貴婦甚至英女皇,印象中,羅蘭阿姨的英女皇形象好像還在一些港產喜劇中被惡搞過,確實有點像。不過,她最擅長最不可替代的依然還是性格怪異的角色,在無線電視屢拍不厭的金庸武俠劇中,裘千尺、譚婆、歸二娘等幾個著名的凶婆婆都當仁不讓地由她出演。

從大銀幕到小螢屏,羅蘭的演技,得到了極大的淬煉,並形成了我稱為“羅蘭式演技“的魅力。

這種演技魅力在八九十年代港產片最後的輝煌中,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其中鬼片中的龍婆及各種婆,就是很好的代表作。于1998年,當羅蘭式演技遇上同屬”異類“的吳鎮宇,已經64歲的羅蘭阿姨迎來了自己演員生涯的巔峰,憑藉葉偉信的《爆裂刑警》拿下了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一舉封後。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她上臺領獎時,全場給予她的經久不息的掌聲,全場電影人以此方式表達了對這位元敬業樂業常年如一的影壇前輩由衷的敬佩。再看她在《爆裂刑警》中扮演患有癡呆症的老婆婆,角色戲份雖然不多,性格之怪異也與她以往常扮演的角色有所雷同,但羅蘭阿姨的表演細緻入微,使這位老婆婆的表現既突出又不搶戲,既令人敬畏又惹人愛憐,著實為這部刻畫人性溫情的影片添加了不少分數。除了金像獎“影后”,當年以專業著稱的第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也給她了一個“影后”,名符其實的雙料影后。

如今已過80的羅蘭,雖然已宣佈退休,不再接受TVB的合約,但她還是堅持在TVB發揮餘熱,以及在一些電影進行客串,像去年TVB的大熱劇《一屋老友記》都依然還見到她的演出,又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號稱是羅蘭鬼片封山之作的《借眼》中的娟姨,不用做表情,就能嚇到你。

“嚇人”那只是羅蘭阿姨的職業,現實生活中的羅蘭,是實實在在的慈祥老婆婆,她是天主教徒,樂於行善做社會服務做義工,雖然如今已經83歲的羅蘭至今未婚,卻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如此的豐滿和富足,更多是經歷和精神上的富足,已經很夠了。問起她不婚的原因,她通常也是哈哈大笑的解釋為:“我性格容易吃醋,常常是我自己受不了而跟人家說拜拜,所以就沒有另一半了,哈哈。”一席半開玩笑的嘻哈大笑,把自己放得很低。對於眾多新人關於演技的請教,她同樣是一貫的謙遜:“其實資歷與演技無關,有些業餘比賽裡的演員演技好得驚人,叫人意外,都分不清專業與業餘的區別。”對於觀眾和圈內關於影后的讚譽,她更是淡然處之:“獎項並不重要,那是額外賞賜,拍戲有金錢才可,所以錢才重要。”一點都不冠冕堂皇,但哲理至深。

2005年香港電影月期間,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年,香港舉行了“百年夢工廠之最觸動你心靈的演員及電影”全民評選,羅蘭獲得了“最佳綠葉獎”,這是對一份對她演藝生涯極具份量的認可。她未曾如她戲裡對手陳寶珠、蕭芳芳們那樣大紅大紫,卻同樣演出了一份舉足輕重和實至名歸。或許正是這份始終如一淡然處世的態度,使羅蘭在漫長星旅中始終寵辱不驚,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反而贏得了從未企望過的利和名。

她是著名的“鬼後”,我們的童年陰影,也是受觀眾和圈內人尊敬愛戴的大姐,她叫羅蘭姐,一個值得影壇永恆銘記的名字。

但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羅蘭的演員之路走得竟是出乎意料地順暢,由路人甲路人乙開始出演“表妹”、“情婦”、“探長太太”甚至男主角的女朋友。1960年,她的表演受到嶺光製片公司老闆黃卓漢的賞識,黃老闆幫她改名為羅蘭,她原名叫盧燕英。羅蘭與已退休大明星羅蘭同名,但黃老闆給她改這個名字的初衷並非要沾大明星羅蘭的光,更不是因為這個名字好聽,而是他覺得:“羅蘭這個名字像個上海交際花,你演反派取這個名字最合適不過啦。”你,自然是指羅蘭了。

儘管被賞識,但如果是有企圖心的演員,聽到老闆對自己這樣的評價,相當於是給自己強行加了個不討好的標籤,恐怕會開心不起來,但小羅蘭個性隨和,欣然接受,安心做起了大反派兼大配角。整個60年代,是粵語片橫掃天下的時代,她就是這個時代的其中一名踐行者,與大名鼎鼎的陳寶珠、蕭芳芳們一起。

進入70年代,因為臺灣經濟開始起飛,華語電影市場逐漸由粵語變成了國語的天下,羅蘭也從大銀幕轉投小螢屏,先後在麗的電視和無線電視演出劇集。值得一說的是,這位觀眾熟知的大反派到了電視劇裡卻經常扮演慈祥母親,其親切、樸實、用心良苦的形象與從前妖豔、陰險、花枝招展的形象一樣深入民心。她也以其中印混血的鮮明輪廓和嫻雅的氣質經常出演西洋貴婦甚至英女皇,印象中,羅蘭阿姨的英女皇形象好像還在一些港產喜劇中被惡搞過,確實有點像。不過,她最擅長最不可替代的依然還是性格怪異的角色,在無線電視屢拍不厭的金庸武俠劇中,裘千尺、譚婆、歸二娘等幾個著名的凶婆婆都當仁不讓地由她出演。

從大銀幕到小螢屏,羅蘭的演技,得到了極大的淬煉,並形成了我稱為“羅蘭式演技“的魅力。

這種演技魅力在八九十年代港產片最後的輝煌中,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其中鬼片中的龍婆及各種婆,就是很好的代表作。于1998年,當羅蘭式演技遇上同屬”異類“的吳鎮宇,已經64歲的羅蘭阿姨迎來了自己演員生涯的巔峰,憑藉葉偉信的《爆裂刑警》拿下了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一舉封後。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她上臺領獎時,全場給予她的經久不息的掌聲,全場電影人以此方式表達了對這位元敬業樂業常年如一的影壇前輩由衷的敬佩。再看她在《爆裂刑警》中扮演患有癡呆症的老婆婆,角色戲份雖然不多,性格之怪異也與她以往常扮演的角色有所雷同,但羅蘭阿姨的表演細緻入微,使這位老婆婆的表現既突出又不搶戲,既令人敬畏又惹人愛憐,著實為這部刻畫人性溫情的影片添加了不少分數。除了金像獎“影后”,當年以專業著稱的第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也給她了一個“影后”,名符其實的雙料影后。

如今已過80的羅蘭,雖然已宣佈退休,不再接受TVB的合約,但她還是堅持在TVB發揮餘熱,以及在一些電影進行客串,像去年TVB的大熱劇《一屋老友記》都依然還見到她的演出,又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號稱是羅蘭鬼片封山之作的《借眼》中的娟姨,不用做表情,就能嚇到你。

“嚇人”那只是羅蘭阿姨的職業,現實生活中的羅蘭,是實實在在的慈祥老婆婆,她是天主教徒,樂於行善做社會服務做義工,雖然如今已經83歲的羅蘭至今未婚,卻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如此的豐滿和富足,更多是經歷和精神上的富足,已經很夠了。問起她不婚的原因,她通常也是哈哈大笑的解釋為:“我性格容易吃醋,常常是我自己受不了而跟人家說拜拜,所以就沒有另一半了,哈哈。”一席半開玩笑的嘻哈大笑,把自己放得很低。對於眾多新人關於演技的請教,她同樣是一貫的謙遜:“其實資歷與演技無關,有些業餘比賽裡的演員演技好得驚人,叫人意外,都分不清專業與業餘的區別。”對於觀眾和圈內關於影后的讚譽,她更是淡然處之:“獎項並不重要,那是額外賞賜,拍戲有金錢才可,所以錢才重要。”一點都不冠冕堂皇,但哲理至深。

2005年香港電影月期間,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年,香港舉行了“百年夢工廠之最觸動你心靈的演員及電影”全民評選,羅蘭獲得了“最佳綠葉獎”,這是對一份對她演藝生涯極具份量的認可。她未曾如她戲裡對手陳寶珠、蕭芳芳們那樣大紅大紫,卻同樣演出了一份舉足輕重和實至名歸。或許正是這份始終如一淡然處世的態度,使羅蘭在漫長星旅中始終寵辱不驚,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反而贏得了從未企望過的利和名。

她是著名的“鬼後”,我們的童年陰影,也是受觀眾和圈內人尊敬愛戴的大姐,她叫羅蘭姐,一個值得影壇永恆銘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