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都20周年特別策劃|今天,我為市民做了什麼

一紙風行20年,海都奉獻的不僅僅是新聞,還有對讀者的貼心服務

N海都記者 袁麗群 趙楊/文 黃孔瑜/圖

9月23日,海都福餅義賣會引市民熱捧,一早海都大廈前就排起了長隊

海都訊 “去年中秋吃的禮餅,也是來海都買的,好東西,希望年年都能在這買到。”國慶前,海都舉行中秋福餅義賣會,作為義賣會的熟客,陳芳清老人一早就到了現場。當天,現場一如既往的火爆,僅一上午時間,就售出4000斤;此外,義賣會還與海都發行部聯動,半天訂了300多份海都報。

創刊20年來,海都人堅守“今天我為市民做了什麼”的理念,思讀者之所想,報導讀者之所需,始終為讀者服務,而讀者也用滿滿的愛,關心海都人,支持海都報。

弘揚愛國情 推薦“好味道”

“海都報辦得很活,不僅寫的新聞能反映群眾生活,舉辦的各類活動也很接地氣……”在福餅義賣會的現場,讀者老林感慨,和老伴逛海都義賣會,已成為一種習慣,海都義賣什麼,他們就買什麼。

除福餅外,多年來,海都還為讀者推薦過德化野生山茶油、閩侯友泉村羊肉、閩東荒野白茶等各種“好味道”。其中,鮮美的“愛國魚”還被贊是最好的年貨。

2012年7月開始,海都獨家重磅推出“聚焦南海福建力量”報導,第一次讓眾人知道:在遙遠的中國南海,有一群平潭漢子,數年如一日地屯海戍邊。2013年1月,海都特派記者從海南三亞啟程,20多天的海上顛簸,堅持每天獻上“南海報導”。同年,

海都啟動“漁家樂”活動,為福州市民帶來南海美濟礁的“愛國魚”,兩小時,千箱一售而空。

不少訂戶說,南海美濟礁的“愛國魚”,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

“開發美濟礁第一人”林載亮教授表示,希望海都“漁家樂”每年都能舉辦一兩場。

為農戶解憂 搭建農家樂平臺

“果園經營了十年都是虧的,沒想到海都報一幫忙,一下子暢銷了。”說起海都農家樂,53歲的農戶高允銘至今仍很感激。

海都農家樂義賣,緣起於2011年10月12日。當時,海都記者來到順昌縣大曆鎮蹲點採訪,與當地橘農同吃同住同勞動,並通過海都義賣會,給他們找銷路,高允銘一家數萬斤的蜜橘銷售一空。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沙縣鄭湖鄉的水柿、閩侯洋裡鄉的苦筍都通過海都搭建的農家樂平臺,找到買家。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10月以來,海都舉行了數十場次的義賣活動,場場爆滿,為市民推薦的“好味道”品類接近百種,

惠及農戶上萬人次。

便民服務入人心 海都也是生活管家

幫讀者解決身邊的急事、難事、重要事,是海都人不變的堅持。

“第一次是本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海都便民服務熱線,而服務的專心與用心,將我吸納成了海都便民服務的大客戶。”提起海都的服務,家住福州五一路的黃女士給海都便民95060點了個贊。

黃女士回憶,從2012年開始,海都便民服務就成了自己指定的生活管家,洗衣機清洗、鐘點保潔、疏通管道、家用空調維修,家中存有厚厚一疊海都便民服務單。而像黃女士這樣的忠實客戶,不在少數。

據瞭解,從新聞熱線起步的95060海都公眾服務平臺,一頭連著企業、政府、社會組織,一頭連著群眾,充當“百姓生活管家”的角色,歷經10年發展沉澱,實現全門類全管道為市民解決生活大小事,年服務近550萬人次。

編輯:毛毛

洗衣機清洗、鐘點保潔、疏通管道、家用空調維修,家中存有厚厚一疊海都便民服務單。而像黃女士這樣的忠實客戶,不在少數。

據瞭解,從新聞熱線起步的95060海都公眾服務平臺,一頭連著企業、政府、社會組織,一頭連著群眾,充當“百姓生活管家”的角色,歷經10年發展沉澱,實現全門類全管道為市民解決生活大小事,年服務近550萬人次。

編輯: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