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遠古時代,能躋身前十名的殘暴恐龍分別有哪些?

地球上生活過的恐龍種類大約超過了350種,下面來看看前9最兇殘的有哪些?

兇狠恐龍排名榜

第一名:暴龍

長度:10.3到16.3米,重5.7到12噸

第二名:棘龍

長12到17米 中4到10噸

第三名:特暴龍 (蒙古國外隱藏資料顯示)

長度 9到14.3米 重4.5到9噸

第四名:南方巨獸龍

體長 12.5到14.3米 重5.2到8.8噸

第五 馬普龍與鯊齒龍

長度為12到13米,重量4.5到7噸

第六 依潘龍(食蜥王龍)

長12.1米重4.5噸

第七 重爪龍(似鱷龍)

12米,重4.2噸 第七蠻龍 長9到12.1米重2.5到5.1噸,

第八 脆弱異特龍

長7到10米 重量 1.3到2.5噸

第九 角鼻龍

長6到9米,重1到2.1噸

體型最大的恐龍分別是(體型大不一定狠)

第十位【馬門溪龍】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分佈于亞洲,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化石,體長約22米,身高近7米,體重可達26噸。

第九位【迷惑龍】

也被稱作雷龍,梁龍科迷惑龍屬,包括埃阿斯迷惑龍和路氏迷惑龍,迷惑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分佈于美洲大陸,體長約23米,體重可達26噸。

第八位【腕龍】

意為“頭部像手腕的蜥蜴”,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分佈于美洲大陸,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體長約25米,高13米,體重可以達到40噸。

第七位【梁龍】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撒母耳·溫德爾·威利斯頓所發現,體長達30米,而體重僅為12-15噸左右。鼻孔位於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面積的。

第六位【地震龍】

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地震龍的身長在32米,體重30噸。尾巴比脖子略長,小腦袋,1979年化石在新墨西哥州被發現,鼻孔位於口鼻部前端,但頭顱骨上的鼻管孔位於頭部頂部;前肢稍短於後肢。

第五位【波塞東龍】

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體長可達35米,身高17米,體重55噸。目前僅發現一個標本,由4個頸椎構成,在1994年發現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

第四位【超龍】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體長38米,體重可以達到60噸,僅一個脊柱就長1.4米,197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所發現少數超大型骨頭的膩稱,超龍從沒有被正式命名或者作科學性描述過。

第三位【阿根廷龍】

生活在白堊紀中期及末期,分佈於南美洲,阿根廷龍體長在40米,體重可達90噸,在現代所有生物裡,只有藍鯨比他大。

第二位【瑞氏普爾塔龍】

生活在白堊紀的北美洲,胸腔可裝下一頭大象,體長50米,體重可以達到110噸,椎骨有1.06米高、1.68米寬。

第一位【易碎雙腔龍】

生活在侏羅紀末期,分佈於北美洲,體長在70米,體重可達190噸,相當於40頭大象的總重量,臀高10米、頭高15米。由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于1877年所挖掘,從體形上來講它是最大的恐龍,也是史上最大的動物。

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面積的。

第六位【地震龍】

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地震龍的身長在32米,體重30噸。尾巴比脖子略長,小腦袋,1979年化石在新墨西哥州被發現,鼻孔位於口鼻部前端,但頭顱骨上的鼻管孔位於頭部頂部;前肢稍短於後肢。

第五位【波塞東龍】

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體長可達35米,身高17米,體重55噸。目前僅發現一個標本,由4個頸椎構成,在1994年發現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

第四位【超龍】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體長38米,體重可以達到60噸,僅一個脊柱就長1.4米,197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所發現少數超大型骨頭的膩稱,超龍從沒有被正式命名或者作科學性描述過。

第三位【阿根廷龍】

生活在白堊紀中期及末期,分佈於南美洲,阿根廷龍體長在40米,體重可達90噸,在現代所有生物裡,只有藍鯨比他大。

第二位【瑞氏普爾塔龍】

生活在白堊紀的北美洲,胸腔可裝下一頭大象,體長50米,體重可以達到110噸,椎骨有1.06米高、1.68米寬。

第一位【易碎雙腔龍】

生活在侏羅紀末期,分佈於北美洲,體長在70米,體重可達190噸,相當於40頭大象的總重量,臀高10米、頭高15米。由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于1877年所挖掘,從體形上來講它是最大的恐龍,也是史上最大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