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兒科醫生的幸福感:我們每天都看到生命的希望!

風險高、壓力大、太清貧

這似乎成了兒科醫生的特殊標誌

但是TA們不忘初心:為了孩子

這讓TA們有一種莫大的愉悅

兒科診療難度大、工作壓力大等原因使得逃離兒科成為許多兒科醫生和臨床醫學生的共同選擇。

人少、活多,資源配置不足,沒有一兩個小時“進不了門”,沒有大半天時間看不好病。

——這是家長吐槽兒科門診看病的現狀。

“二孩”時代到來,兒科看病難、兒科醫生荒等問題愈加嚴重,已成為社會之“痛”。

一邊是家長疾呼孩子“看病難”,

對兒科醫生水準提出更高要求;另一邊卻是日益捉襟見肘的兒科資源與兒科醫生承受著的巨大壓力和風險。

那麼,作為在兒科崗位堅守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醫生,TA們心中的兒科是怎麼樣的呢?TA們為什麼選擇兒科、兒科醫生的幸福感來自哪裡、兒科醫生的未來在哪裡?

日前,小編來到了黃埔轄區內堅持開放兒科夜症的三級綜合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聆聽TA們的心語。

小孩子真的很吵,哭鬧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整個廣醫五院兒科病區無時無刻不是吵鬧的,

跟菜市場沒什麼兩樣。走廊裡,隨時可能跟走路還不是很穩就已經在病區亂竄的小毛頭撞上。

伴隨兒科就診爆滿一同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是兒科醫生的緊缺問題,儘管廣醫五院兒科醫生“連軸轉”地接診,13名兒科醫生還是不夠用。

看廣醫五院兒科導診桌上堆積如山的病歷,醫生戲言幹也幹不完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寫病歷就是在寫病歷的路上”……

“現在是上午10:30,還有200多名患兒沒看,看來今天午餐又要在崗位上吃了”。負責分診的王雪雲護師說道,“我一天回答最多的問題就是您前面還有幾位,還要等多久!”。

據瞭解,由於每天要接診600多位患者,早上7點到中午11點以及下午5點到晚上11點是醫生最為忙碌的時候。由於不少人把門診當急診看,不僅使急診醫生的工作強度加大,也容易導致急診不急。普通患者看急診,一方面急診資源被濫用,另一方面,來診患者抱怨急診不急。

鄧長柏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由於兒科醫生的匱乏,廣州東部的三級醫院很少開兒科夜診,但是廣醫五院仍然堅守著,為的是一份責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主任鄧長柏主任醫師說:“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我總是要求自己靜下心來,專心看病,能多解決一個孩子的問題就是一個欣喜、一份職責、一縷真情、一絲希望,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為了千萬家庭的幸福,做力所能及的事。”

兒科,面對的是不諳世事的兒童,無法表述病情,一位醫生診斷百來名患兒,要在短短的兩三分鐘內瞭解盡可能詳細的病情,與家長的溝通很重要,往往一天下來,嗓子都啞了。

按規定,每個門診醫生都必須要把當天的普通號全都看完。因此,我們的醫護通常不停號、不休息、不喝水、儘量不上廁所,加班加點更是極為頻繁”。

陳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每天工作中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患病的孩子痊癒時天真純潔的笑臉。兒科醫生幹久了,臉上自然有一種孩子喜歡的親和感,內心也會變得異常柔軟和安寧。只是由於患兒太多,兒科醫生太少,每天分配在每個患兒的身上“關心”時間太少了,總覺得對不起他們。當然我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家長們可能不知道,多少次都是看在無辜的孩子份上,兒科醫生容忍了他們的無知和粗魯。

兒科的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不確定性強、家長期望值高等種種因素,給兒科醫生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很高的勞動強度。一年365天(包括節假日)幾乎要天天查房,想要有正常的休息是不可能的,休年假更是一種奢望。

工作中,兒科醫護人員常常遇到不理智甚至無理取鬧的人,候診時間長,輸液時沒有一針見血,就開始謾駡、動手。有一位兒科醫生傷心地告訴小編說,她有一次在急症病房救治兒童,到下午1時還沒吃上午飯,被家屬吼了一句“你說你急症你拍一張照片證明”。醫生默默無聲走到了檢查室,她只說了一句“我要是有時間拍照,我還不如多看一個孩子的病!”

程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曾幾何時,“忙碌”已成為兒科醫生的頭銜。因為心系患兒,所以習慣了忙碌,因為心系患兒,所以再忙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我用我所學的專業讓一個又一個孩子恢復了健康,而孩子的健康對一個家庭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因此我有了自己的“粉絲群,”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為了孩子”是兒科醫生的初衷,而幸福感源自於熱愛。我的工作也有了動力,就這樣被信任、依賴和認可,此刻我是幸福的。

一對外地來黃埔打工的小夫妻,嬰兒因故早產,多種症狀併發,可憐的父母甚至動了放棄治療的念頭,可這樣的念頭卻被醫生的堅決徹底打消,程欽醫生說:“醫生都沒有說放棄,你們怎麼能想放棄呢?”在醫院免除了部分醫藥費後,小夫妻的孩子得以緊急醫治,康復順利。小夫妻在孩子出院一月後,特意抱著孩子回訪並表示感謝。

郭少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主管護師

每一個孩子出生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他們就像天使一樣降臨至每個家庭,愛護他們。在兒科工作是最幸福的,因為我們每天都看到生命的希望!

許多寶寶一出生就被送進了新生兒護理室接受特別護理,在護理期間,爸爸媽媽要想看一看小寶寶都是要經過預約,而且還要受到時間的限制。對於很多人來說,新生兒護理室充滿了神秘。

在廣醫五院的新生兒護理室內,經常有10來個醫務人員實行24小時工作制,這裡面經常有五六十個新生兒接收護理。據新生兒科護士長郭少霞介紹:接收護理的嬰兒除了個別患病嬰兒外,絕大多數只是一般的病理性或者可能出現病理性疾病的嬰兒,多數為高齡產婦二胎生產的或者早產的嬰兒。

醫護人員在為恒溫箱的小BB擦屁屁,“別看新生兒護理室的醫護人員個個都是美女,大多還沒有結婚,護理嬰兒的技術可不比做了媽媽好多年的人差哦。”為了保證衛生,護士給每個嬰兒餵奶前都要洗手消毒,就連清理嬰兒的大小便後,都要對嬰兒進行消毒。

護理工作除了日常的按時餵奶外,更多的是不間斷的檢查,並且幾乎每天都要稱體重,量體溫,隨時掌握嬰兒的各種情況。

連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新生兒科)

該科室是目前黃埔區各醫院中規模最大,現有醫護人員37人,其中醫生13人,護士24人。現有病床30張、其中新生兒病床16張;年門診量達10萬餘人次。設備齊全,有呼吸機、中心供氧等;病房舒適整潔、環境宜人。

專科特色為新生兒疾病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兒科承擔著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和教學任務。兒科開展各系統疾病的治療,如肺炎、哮喘、呼吸衰歇、心力衰歇、心肌炎、心律失常、消化不良、胃炎、腸炎、腎炎、腎病綜合症、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過敏性紫癜、類風濕、病毒性腦炎、新生兒疾病等。

諮詢電話:(020)82283743(普通兒科)

(020)32218366(新生兒病區)

●小編心語

你們最想通過媒體傳遞什麼聲音?這是小編採訪中始終貫穿的話題,但是廣醫五院的醫生們除了呼籲社會給予兒科醫生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學醫並成為一名兒科醫生,緩解當今兒科看病難,兒科醫生青黃不接的困境。TA們卻沒有抱怨風險高、壓力大、太清貧。在TA們看來:一名兒科醫生是每對父母在出生時送給嬰幼兒的一份特別禮物。

政府要加大兒科醫護人員培養投入,讓每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有能力接診兒童患者,鼓勵培養兒科醫生以及能夠診療兒童病症的全科醫生,在基層建設高品質的醫生隊伍。

同時,小編也向患兒家長呼籲,要給予兒科醫生更多的理解與配合。“醫者父母心,醫生和患者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希望家長能給兒科醫生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讓兒科醫生更有尊嚴、更有溫度地為患兒服務”。

素材來源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圖文整理丨肖穎、譚源、一言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聯繫丨廣州黃埔發佈

看來今天午餐又要在崗位上吃了”。負責分診的王雪雲護師說道,“我一天回答最多的問題就是您前面還有幾位,還要等多久!”。

據瞭解,由於每天要接診600多位患者,早上7點到中午11點以及下午5點到晚上11點是醫生最為忙碌的時候。由於不少人把門診當急診看,不僅使急診醫生的工作強度加大,也容易導致急診不急。普通患者看急診,一方面急診資源被濫用,另一方面,來診患者抱怨急診不急。

鄧長柏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由於兒科醫生的匱乏,廣州東部的三級醫院很少開兒科夜診,但是廣醫五院仍然堅守著,為的是一份責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主任鄧長柏主任醫師說:“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我總是要求自己靜下心來,專心看病,能多解決一個孩子的問題就是一個欣喜、一份職責、一縷真情、一絲希望,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為了千萬家庭的幸福,做力所能及的事。”

兒科,面對的是不諳世事的兒童,無法表述病情,一位醫生診斷百來名患兒,要在短短的兩三分鐘內瞭解盡可能詳細的病情,與家長的溝通很重要,往往一天下來,嗓子都啞了。

按規定,每個門診醫生都必須要把當天的普通號全都看完。因此,我們的醫護通常不停號、不休息、不喝水、儘量不上廁所,加班加點更是極為頻繁”。

陳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每天工作中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患病的孩子痊癒時天真純潔的笑臉。兒科醫生幹久了,臉上自然有一種孩子喜歡的親和感,內心也會變得異常柔軟和安寧。只是由於患兒太多,兒科醫生太少,每天分配在每個患兒的身上“關心”時間太少了,總覺得對不起他們。當然我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家長們可能不知道,多少次都是看在無辜的孩子份上,兒科醫生容忍了他們的無知和粗魯。

兒科的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不確定性強、家長期望值高等種種因素,給兒科醫生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很高的勞動強度。一年365天(包括節假日)幾乎要天天查房,想要有正常的休息是不可能的,休年假更是一種奢望。

工作中,兒科醫護人員常常遇到不理智甚至無理取鬧的人,候診時間長,輸液時沒有一針見血,就開始謾駡、動手。有一位兒科醫生傷心地告訴小編說,她有一次在急症病房救治兒童,到下午1時還沒吃上午飯,被家屬吼了一句“你說你急症你拍一張照片證明”。醫生默默無聲走到了檢查室,她只說了一句“我要是有時間拍照,我還不如多看一個孩子的病!”

程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曾幾何時,“忙碌”已成為兒科醫生的頭銜。因為心系患兒,所以習慣了忙碌,因為心系患兒,所以再忙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我用我所學的專業讓一個又一個孩子恢復了健康,而孩子的健康對一個家庭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因此我有了自己的“粉絲群,”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為了孩子”是兒科醫生的初衷,而幸福感源自於熱愛。我的工作也有了動力,就這樣被信任、依賴和認可,此刻我是幸福的。

一對外地來黃埔打工的小夫妻,嬰兒因故早產,多種症狀併發,可憐的父母甚至動了放棄治療的念頭,可這樣的念頭卻被醫生的堅決徹底打消,程欽醫生說:“醫生都沒有說放棄,你們怎麼能想放棄呢?”在醫院免除了部分醫藥費後,小夫妻的孩子得以緊急醫治,康復順利。小夫妻在孩子出院一月後,特意抱著孩子回訪並表示感謝。

郭少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主管護師

每一個孩子出生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他們就像天使一樣降臨至每個家庭,愛護他們。在兒科工作是最幸福的,因為我們每天都看到生命的希望!

許多寶寶一出生就被送進了新生兒護理室接受特別護理,在護理期間,爸爸媽媽要想看一看小寶寶都是要經過預約,而且還要受到時間的限制。對於很多人來說,新生兒護理室充滿了神秘。

在廣醫五院的新生兒護理室內,經常有10來個醫務人員實行24小時工作制,這裡面經常有五六十個新生兒接收護理。據新生兒科護士長郭少霞介紹:接收護理的嬰兒除了個別患病嬰兒外,絕大多數只是一般的病理性或者可能出現病理性疾病的嬰兒,多數為高齡產婦二胎生產的或者早產的嬰兒。

醫護人員在為恒溫箱的小BB擦屁屁,“別看新生兒護理室的醫護人員個個都是美女,大多還沒有結婚,護理嬰兒的技術可不比做了媽媽好多年的人差哦。”為了保證衛生,護士給每個嬰兒餵奶前都要洗手消毒,就連清理嬰兒的大小便後,都要對嬰兒進行消毒。

護理工作除了日常的按時餵奶外,更多的是不間斷的檢查,並且幾乎每天都要稱體重,量體溫,隨時掌握嬰兒的各種情況。

連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新生兒科)

該科室是目前黃埔區各醫院中規模最大,現有醫護人員37人,其中醫生13人,護士24人。現有病床30張、其中新生兒病床16張;年門診量達10萬餘人次。設備齊全,有呼吸機、中心供氧等;病房舒適整潔、環境宜人。

專科特色為新生兒疾病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兒科承擔著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和教學任務。兒科開展各系統疾病的治療,如肺炎、哮喘、呼吸衰歇、心力衰歇、心肌炎、心律失常、消化不良、胃炎、腸炎、腎炎、腎病綜合症、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過敏性紫癜、類風濕、病毒性腦炎、新生兒疾病等。

諮詢電話:(020)82283743(普通兒科)

(020)32218366(新生兒病區)

●小編心語

你們最想通過媒體傳遞什麼聲音?這是小編採訪中始終貫穿的話題,但是廣醫五院的醫生們除了呼籲社會給予兒科醫生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學醫並成為一名兒科醫生,緩解當今兒科看病難,兒科醫生青黃不接的困境。TA們卻沒有抱怨風險高、壓力大、太清貧。在TA們看來:一名兒科醫生是每對父母在出生時送給嬰幼兒的一份特別禮物。

政府要加大兒科醫護人員培養投入,讓每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有能力接診兒童患者,鼓勵培養兒科醫生以及能夠診療兒童病症的全科醫生,在基層建設高品質的醫生隊伍。

同時,小編也向患兒家長呼籲,要給予兒科醫生更多的理解與配合。“醫者父母心,醫生和患者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希望家長能給兒科醫生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讓兒科醫生更有尊嚴、更有溫度地為患兒服務”。

素材來源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圖文整理丨肖穎、譚源、一言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聯繫丨廣州黃埔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