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銳參考·對話|這名大使稱中國是“親人”,但他稱“薩德”不針對中國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今天,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正式赴京履新。

中國民眾可能對“盧英敏”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但這名新任大使最近在韓國說的一番話卻在中韓民間都激起了不小的反響——

“薩德的探測雷達可以覆蓋中國的大部分領土,中方的憂慮也是理所當然”、“易買得的撤出跟薩德沒有關係”、“樂天其實在薩德風波前問題就不少”……

上述這些大實話都是盧英敏9月29日在記者懇談會上和盤托出的。在保守勢力仍占主流的韓國政壇,

他的這些涉華言論遭到了猛烈抨擊:數名在野黨代表以及保守輿論嗆聲他“到底是哪國大使”;甚至有在野黨政客要求撤換他的職位。

中秋節(4日)前夕,盧英敏在韓國接受了小銳的獨家專訪。面對部分韓國人的質疑,這位熱愛漢詩的新任駐華大使索性直言,自己就是“親華派”。不過,在和小銳談及“薩德”問題時,他說的最多的,還是強調“‘薩德’並非針對中國”……

顯然,

對這位新任大使而言,要破解中韓關係的“僵局”,除了“積極的信念”,或許還需要更多實際行動。

盧英敏接受銳參考專訪

“美國是我們的朋友,中國是我們的鄰居,鄰居就像親人一樣”

銳參考:祝賀您出任新任駐華大使,聽說您出過詩集,還對漢詩有研究。您最喜歡中國哪首詩?可不可以用一兩句詩來形容您接下來的大使之旅?

盧英敏:我最喜歡的中國詩人是杜甫。在臨赴任之前,我想起了杜甫《春望》的兩句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在表達了杜甫憂國憂民愛國情懷的同時,也反映出杜甫在逆境中對未來和平安定生活的嚮往,這恰恰與自己的心情相似。雖然目前中韓關係的確面臨一些困難,但我仍抱有積極的信念,

對中韓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

盧英敏用漢字寫下《春望》的兩句詩句

銳參考:有評論說目前的中韓關係處在最低谷的時期,您可能是遇到挑戰最大的一任駐華大使。您感覺到壓力大嗎?擔任駐華大使是您政治生涯中最具有挑戰的一段經歷嗎?

盧英敏:也可以這麼想。但是,我覺得與挑戰這個詞相比,我想用創造性的、建設性的,這兩個詞來形容這段經歷。中韓建交25年來,原本一帆風順,但最近經歷了一些困難。但我們可以開創新的未來,在這個層面上,可以用創造性這個詞來形容。兩國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兩國千百年來是鄰居,在對外交往歷史源遠流長。不是想分就能分開的關係。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創造性的努力。

向著未來,重新出發,以兩國的共同利益為基礎,謀求雙方共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用建設性的這個詞。希望通過努力能儘快改善中韓關係,因為這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

銳參考:前不久,您的涉華言論遭到韓國輿論猛烈攻擊。能說您是“親中派”嗎?

盧英敏:我從大學時,就很喜歡中國。韓國媒體這麼說,我也沒辦法。但是我覺得中韓兩國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又是鄰居。歷史、地理相近,鄰居是沒得選的。我個人對中國有很深的理解。現在韓國的保守媒體,醜化了“親中派”的意思。好像只要是“親中派”,就不行。親美,就是好人。親中,就是壞人。輿論有這樣的表述,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是不應該有的認識。所以,有人要說我是“親中派”,我說,好吧,我就是“親中派”,能怎麼樣。美國是我們的朋友,中國是我們的鄰居。韓國有句俗語,鄰居就像親人一樣。親人就是一家人,有血緣的意思。

韓國《世界日報》網站截圖,報導稱,盧英敏對韓媒表示,自己是親中派,他認為現在的中國並不追求霸權,中國沒有侵略基因。

解決“薩德”問題,“需要外交政治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

銳參考:“薩德”問題是目前中韓關係面臨的最大障礙。中方理解韓國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但堅決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提出此舉超出韓國自身防衛,直接損害中方的戰略安全利益。對“薩德”問題,您個人是怎麼看的?

盧英敏:我們韓國認為,薩德不是針對中國的,而是應對朝鮮核導威脅的一種自衛措施。中國認為,薩德沒法與中國無關,是影響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的措施。我認為為了縮小兩國之間的認識差異,需要外交政治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這是我官方的回應。“技術上的確認”意思是,我們的“薩德”系統不是針對中國的。

(10月1日,盧英敏曾特別對外說明稱,薩德雷達探測距離800千米也沒有問題,這需要進行技術性的說明,以打消中國擔心“薩德”會探測本國國土的疑慮——編注)

9月7日,在韓國廣尚北道星州郡,“薩德”相關裝備被運往部署地。新華社

銳參考:今年5月,中國領導人在和文在寅總統通電話時曾表示,中韓兩國需要牢記兩國建交初心,尊重彼此重大關切,求同化異,妥善處理分歧。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您認為,中韓關係接下來應該如何突破“薩德”困境?

盧英敏:習主席談到了求同化異,這很重要。作為東北亞地區的近鄰,中韓兩國可以說是命運共同體,有著共同的利益。千百年來,中韓都是近鄰,兩國交往源遠流長,是“想分都分不開”的關係。即使短期內出現了一些困難,但兩國不是因此就變得疏遠的關係。我們會本著求同化異的宗旨努力改善中韓關係。

(如先前所講,)解決“薩德”問題,需要政治外交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

而對於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兩國應通過首腦會談展現出和解的意願,這樣也有助於疏解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同時,兩國間的媒體、學界人士也應該本著有利於中韓友好的共識,克制各自的言論。

如今的韓國濟州島街頭,難見中國遊客蹤影。

“中韓關係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與恢復”

銳參考:很多韓媒對您出任駐華大使寄予厚望,認為您在中國有廣泛的人脈,是最適合在現階段出任駐華大使的人選。您對此怎麼看?您認為,您的中國人脈對大使工作會有哪些幫助?

盧英敏:我覺得中韓關係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與恢復。信任的含義是,一貫性,可以預測的。希望我的人脈,對重建兩國互信有幫助。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很喜歡中國。而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一直很關心,很喜歡,做過很多功課。如果有機會學中文的話,我也很想學。

尤其是,我很喜歡漢詩。很想用中文念漢詩,但是中文的聲調太難了。但能用原來的語言朗誦自己喜歡的詩歌,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

銳參考:外界都評價您是“文總統身邊最親近的人”。文在寅總統此前也曾說過,在遇到一些政治問題時會聽取您的意見。您怎麼看這樣的評價?這對您擔任文在寅政府第一任駐華大使有幫助嗎?

盧英敏:我和文總統的人脈(關係)很久了,參與政府時期(盧武鉉總統時期)就開始了。外界都知道我是文總統身邊最親近的人。駐華大使的任命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體現了文在寅對中韓關係的重視。

作為大使,赴任後會有很多官方的日程。比如兩國關係,領事業務,等等。對我個人來說,特別是希望更多的學習中國的文化、歷史、哲學,想交更多的朋友。作為新任大使,想多努力,為了兩國的友好親善發揮更大的作用。

創造性的努力。

向著未來,重新出發,以兩國的共同利益為基礎,謀求雙方共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用建設性的這個詞。希望通過努力能儘快改善中韓關係,因為這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

銳參考:前不久,您的涉華言論遭到韓國輿論猛烈攻擊。能說您是“親中派”嗎?

盧英敏:我從大學時,就很喜歡中國。韓國媒體這麼說,我也沒辦法。但是我覺得中韓兩國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又是鄰居。歷史、地理相近,鄰居是沒得選的。我個人對中國有很深的理解。現在韓國的保守媒體,醜化了“親中派”的意思。好像只要是“親中派”,就不行。親美,就是好人。親中,就是壞人。輿論有這樣的表述,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是不應該有的認識。所以,有人要說我是“親中派”,我說,好吧,我就是“親中派”,能怎麼樣。美國是我們的朋友,中國是我們的鄰居。韓國有句俗語,鄰居就像親人一樣。親人就是一家人,有血緣的意思。

韓國《世界日報》網站截圖,報導稱,盧英敏對韓媒表示,自己是親中派,他認為現在的中國並不追求霸權,中國沒有侵略基因。

解決“薩德”問題,“需要外交政治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

銳參考:“薩德”問題是目前中韓關係面臨的最大障礙。中方理解韓國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但堅決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提出此舉超出韓國自身防衛,直接損害中方的戰略安全利益。對“薩德”問題,您個人是怎麼看的?

盧英敏:我們韓國認為,薩德不是針對中國的,而是應對朝鮮核導威脅的一種自衛措施。中國認為,薩德沒法與中國無關,是影響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的措施。我認為為了縮小兩國之間的認識差異,需要外交政治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這是我官方的回應。“技術上的確認”意思是,我們的“薩德”系統不是針對中國的。

(10月1日,盧英敏曾特別對外說明稱,薩德雷達探測距離800千米也沒有問題,這需要進行技術性的說明,以打消中國擔心“薩德”會探測本國國土的疑慮——編注)

9月7日,在韓國廣尚北道星州郡,“薩德”相關裝備被運往部署地。新華社

銳參考:今年5月,中國領導人在和文在寅總統通電話時曾表示,中韓兩國需要牢記兩國建交初心,尊重彼此重大關切,求同化異,妥善處理分歧。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您認為,中韓關係接下來應該如何突破“薩德”困境?

盧英敏:習主席談到了求同化異,這很重要。作為東北亞地區的近鄰,中韓兩國可以說是命運共同體,有著共同的利益。千百年來,中韓都是近鄰,兩國交往源遠流長,是“想分都分不開”的關係。即使短期內出現了一些困難,但兩國不是因此就變得疏遠的關係。我們會本著求同化異的宗旨努力改善中韓關係。

(如先前所講,)解決“薩德”問題,需要政治外交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

而對於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兩國應通過首腦會談展現出和解的意願,這樣也有助於疏解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同時,兩國間的媒體、學界人士也應該本著有利於中韓友好的共識,克制各自的言論。

如今的韓國濟州島街頭,難見中國遊客蹤影。

“中韓關係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與恢復”

銳參考:很多韓媒對您出任駐華大使寄予厚望,認為您在中國有廣泛的人脈,是最適合在現階段出任駐華大使的人選。您對此怎麼看?您認為,您的中國人脈對大使工作會有哪些幫助?

盧英敏:我覺得中韓關係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與恢復。信任的含義是,一貫性,可以預測的。希望我的人脈,對重建兩國互信有幫助。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很喜歡中國。而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一直很關心,很喜歡,做過很多功課。如果有機會學中文的話,我也很想學。

尤其是,我很喜歡漢詩。很想用中文念漢詩,但是中文的聲調太難了。但能用原來的語言朗誦自己喜歡的詩歌,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

銳參考:外界都評價您是“文總統身邊最親近的人”。文在寅總統此前也曾說過,在遇到一些政治問題時會聽取您的意見。您怎麼看這樣的評價?這對您擔任文在寅政府第一任駐華大使有幫助嗎?

盧英敏:我和文總統的人脈(關係)很久了,參與政府時期(盧武鉉總統時期)就開始了。外界都知道我是文總統身邊最親近的人。駐華大使的任命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體現了文在寅對中韓關係的重視。

作為大使,赴任後會有很多官方的日程。比如兩國關係,領事業務,等等。對我個人來說,特別是希望更多的學習中國的文化、歷史、哲學,想交更多的朋友。作為新任大使,想多努力,為了兩國的友好親善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