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證書惹的禍,花60萬買到的這只玻璃種帝王綠手鐲!

小長假才結束就有翠友微信發來一張冰種帝王綠的圓條手鐲圖

圖片簡直不要太美好嗎?

興奮地跟我說

我撿大漏了,

你猜這條手鐲我才花了多少錢買的?

多少啊?60萬!

並且聲稱,賣家開口60萬的時候,

他還生怕對方反悔撿不著漏

基本沒猶豫就答應了

整個成交過程不到4分鐘

我仔細一看,

老大,這手鐲如果是A貨,那你就賺發了

不會有錯,有鑒定證書鑒定是A貨呢。

看來這位已經被“勝利”沖昏了腦袋,

堅信是自己花小錢撿到打漏了,

並把所謂的鑒定證書拍照發給我看:

我仔細一看,心想:壞事,上當了,

趕緊讓他拿著手鐲來找我。

這才終於看到傳說中的冰種帝王綠手鐲

↓↓

神馬?這就是傳說中的帝王綠翡翠手鐲?

立馬啟程送去鑒定中心複檢。

複檢的結果不出所料,

朋友花60萬買到了一支染色處理的石英岩手鐲!!!

不僅手鐲是假的

買時配的證書也是假的!

證書正面,上為假證書,下為真證書

圖中畫圈圈的地方為假證書假的地方:

編號1:真的證書上沒有顏色這項,即使是有顏色這項也是寫物品的天然顏色名稱,例如綠色、無色、紫色等,而不是像假證書上面寫的“天然色”;

編號2:檢測人的簽名是仿冒的,後面也沒有那些英文備註;

編號3:證書查詢網站的官方網址是:www.gtzy123.com,假證書上面寫的網站網址是www.gtzyb123.com,多了一個b;

編號4:掃描二維碼的圖案真證書比假證書的圖案大;

編號5:機構logo不一樣;

編號6:cma的國家批文編號不一樣;

編號7:“國家級資質認定”的字體顏色不一樣;

編號8:假證書上中間部分寫的是機構的辦公地址,真證書上寫的是服務電話和官方網站網址;

編號9:真證書上有官方公眾號二維碼,假證書則無。

假證書乍一看好像跟真證書一樣,其實漏洞百出,如果我們不清楚真證書長什麼樣,在此推薦一個最初步的鑒定方式就是核對物品的重量根憑證上標示的物品重量是否一致,而且我們看到假證書的鋼印虛軟無力,也是分別真假的依據之一。

就這麼短短幾分鐘時間

一隻價格最多200塊的石英岩手鐲就這樣翻了3000倍

暴漲成難得一見的滿綠手鐲

滿綠手鐲有多難得?

↓↓

一塊1240斤重的大原石,且不論成交價多少,按底標價的8倍來算,都要120萬了。

來來來!我先不說,你找找色在哪?我估計你都找不到!

來!我揭曉答案,喏 就是這裡了,色倒是挺辣的。不過全身上下也就這裡有色了。

看來看去,也就是那個畫圈圈的地方有點色。剩下的料子,要麼做擺件,要麼做些便宜的手鐲,論堆賣的那種。

成品出來倒是不錯的,有色的地方水頭還可以。肉質還算細膩。不過也就是大五到小小六的價位。不過最後整塊石頭是漲是垮,還要等出了貨才知道!

5億標王取不出一隻滿綠手鐲

所以說滿綠翡翠手鐲為什麼貴?是有原因的!還記得那塊轟動一時的5億標王嗎?

2014年,這塊原石首次出現在緬甸公盤,高達5.28億的底價足見貨主的信心。但風險實在太高,以致于所有玉商都望而卻步,心懷謹慎,沒有投標。第一次的失利,似乎也為後續埋下了伏筆。

2016年,這塊原石被切成了三部分,其中兩塊再次亮相公盤。和前次對比,已然切垮,因此身價大跌,可想而知,如果當年真有玉商以5億買下,虧得該有多慘!

不過,兩塊原石仍舊以四千多萬的開標價奪得標王。這是由於底價大幅度縮水,半明料風險降低,對於大膽的玉商來說,值得一賭。

2017年3月份,貨主將買下的原石切開,一時間各種“切漲”“切垮”爭議不斷,但從圖中來看,打光透綠,種水也很好,顏色有2~3公分深,非常濃豔,尤其這一片手鐲料,不僅完整度很好,邊緣的綠也很辣,相對於其開標價來說,不說切爆,至少也是漲了。

所謂的“切垮”,說的是它的原身,當年標價五億,轟動了整個翡翠圈,賺足了眾人的眼球和期待,至今卻連個滿綠手鐲都沒看到,如此之大的落差,不僅說明了賭石的風險之大,還有滿綠手鐲的珍貴難得!

而且我們看到假證書的鋼印虛軟無力,也是分別真假的依據之一。

就這麼短短幾分鐘時間

一隻價格最多200塊的石英岩手鐲就這樣翻了3000倍

暴漲成難得一見的滿綠手鐲

滿綠手鐲有多難得?

↓↓

一塊1240斤重的大原石,且不論成交價多少,按底標價的8倍來算,都要120萬了。

來來來!我先不說,你找找色在哪?我估計你都找不到!

來!我揭曉答案,喏 就是這裡了,色倒是挺辣的。不過全身上下也就這裡有色了。

看來看去,也就是那個畫圈圈的地方有點色。剩下的料子,要麼做擺件,要麼做些便宜的手鐲,論堆賣的那種。

成品出來倒是不錯的,有色的地方水頭還可以。肉質還算細膩。不過也就是大五到小小六的價位。不過最後整塊石頭是漲是垮,還要等出了貨才知道!

5億標王取不出一隻滿綠手鐲

所以說滿綠翡翠手鐲為什麼貴?是有原因的!還記得那塊轟動一時的5億標王嗎?

2014年,這塊原石首次出現在緬甸公盤,高達5.28億的底價足見貨主的信心。但風險實在太高,以致于所有玉商都望而卻步,心懷謹慎,沒有投標。第一次的失利,似乎也為後續埋下了伏筆。

2016年,這塊原石被切成了三部分,其中兩塊再次亮相公盤。和前次對比,已然切垮,因此身價大跌,可想而知,如果當年真有玉商以5億買下,虧得該有多慘!

不過,兩塊原石仍舊以四千多萬的開標價奪得標王。這是由於底價大幅度縮水,半明料風險降低,對於大膽的玉商來說,值得一賭。

2017年3月份,貨主將買下的原石切開,一時間各種“切漲”“切垮”爭議不斷,但從圖中來看,打光透綠,種水也很好,顏色有2~3公分深,非常濃豔,尤其這一片手鐲料,不僅完整度很好,邊緣的綠也很辣,相對於其開標價來說,不說切爆,至少也是漲了。

所謂的“切垮”,說的是它的原身,當年標價五億,轟動了整個翡翠圈,賺足了眾人的眼球和期待,至今卻連個滿綠手鐲都沒看到,如此之大的落差,不僅說明了賭石的風險之大,還有滿綠手鐲的珍貴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