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析」關於種業市場,不管是全球的還是我國的,你瞭解多少?

注:圖片為廣告,與文章內容無關

一、全球種子市場快速發展,

轉基因技術商業化功不可沒

根據Phillips Mcdougall統計,2015年全球種子市場規模接近372.3億美元,較2005年的197.52億美元增長了88.49%。全球商品化種子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7成以上的商品種市場集中在20個國家。其中美國市場規模約15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約占全球市場4成左右;其次是中國、法國、巴西、印度、日本、德國等國,分別位列2~7位。

隨著全球種子市場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種子、種質資源合作競爭趨於頻繁,育種研究、制種生產與行銷供應的國際化趨勢日益增強,尤其國際種業巨頭憑藉著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逐漸控制了國際種子市場。其中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等全球十大種業公司,佔據了全球70%的市場規模,

呈現出高度集中的態勢。

全球轉基因作物自1996年起開始商業化。根據Phillips Mcdougall統計,近15年來,全球種業的市場價值由2001年的16.75億美金增長至2015年的372.3億美金,平均複合增速達5.6%。其中轉基因種子的15年複合增速高達14.0%,而非轉基因種子的15年複合增速僅1.7%。轉基因制種技術應用使轉基因種子市場量價齊升。

以美國為例,在轉基因技術應用之前,美國的玉米種子價格的年複合增長率僅4.8%,而1996年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之後,

玉米種子價格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8%,並且,轉基因品種中,技術含量更高、功能更豐富的疊加性狀種子定價也高於單一功能的抗蟲(或抗除草劑)性狀種子。

另外,新技術種子面積的提升,轉基因玉米不斷替代非轉基因玉米,其種植占比持續增長,目前,美國有超過97%的玉米種植採用轉基因種子。

由於全球轉基因種子市場的快速發展,2013年趕超了非轉基因種子市場,

2014年以後,轉基因種子繼續鞏固發展第一市場地位,根據Phillips Mcdougall預測,到2020年全球種業市場將保持2.7%年複合增長率,屆時全球種子市場規模將超過400美元。

二、我國種業市場尚在築底,涉農政策存在積極因素

多年來,我國一直是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市場規模達700億元,

2013年後,行業進入供應嚴重過剩時代,經過4年多行業去庫存,降低制種面積,2017年行業供應過剩有所改善,但是我國種業仍呈現市場結構性過剩,玉米、三系水稻是重災區,其他品種基本平衡。

2017年我國種業基本面低迷將繼續維持。從週期來看,我國種業市場築底過程沒有走完,是基於國內仍然積蓄的大量過剩的玉米、水稻、小麥庫存,上述產品價格從單純的供需層面看缺乏上漲的支撐力,再者糧價是種業的現行指標,假如糧食價格上漲,種植者積極性才能提高,種子的需求就會旺盛。

我國種業發展和諸多涉農政策因素有關,如中央一號文件、土地改革、農業補貼、農產品收儲、農村電商、農業現代化等等仍然值得期待。2020 年以前,中國將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非口糧作物種子推出,如大豆、玉米。借鑒歐美經驗,轉基因政策的推出將推動種業行業的重大變局,行業龍頭過去多年來在相關科研上的投入和佈局有望轉換成生產效益,瓜分更大的市場份額。

棉花的轉基因商業化推廣已經實現,筆者認為,未來3~5年大豆和玉米的轉基因品種商業化有望逐步實現,至於水稻、小麥等口糧作物在短期內實現轉基因商業化的可能性很小。

按照目前我國玉米和大豆種子的市場規模來看,預計當轉基因滲透率分別達到60%和80%的時候,轉基因種子的市場規模超過百億,未來擁有巨大空間,屆時政策許可將對玉米、大豆類農藥市場產生裂變。

由於我國種業企業多、規模小,農化巨頭合併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國內種業還需加快並購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避免同質化,提高企業國際競爭水準。

筆者認為未來種業的並購將會側重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具有優勢品種的中小種企的並購;另一方面是通過並購科研院所或者研究型公司來補充研發能力。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是基於國內仍然積蓄的大量過剩的玉米、水稻、小麥庫存,上述產品價格從單純的供需層面看缺乏上漲的支撐力,再者糧價是種業的現行指標,假如糧食價格上漲,種植者積極性才能提高,種子的需求就會旺盛。

我國種業發展和諸多涉農政策因素有關,如中央一號文件、土地改革、農業補貼、農產品收儲、農村電商、農業現代化等等仍然值得期待。2020 年以前,中國將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非口糧作物種子推出,如大豆、玉米。借鑒歐美經驗,轉基因政策的推出將推動種業行業的重大變局,行業龍頭過去多年來在相關科研上的投入和佈局有望轉換成生產效益,瓜分更大的市場份額。

棉花的轉基因商業化推廣已經實現,筆者認為,未來3~5年大豆和玉米的轉基因品種商業化有望逐步實現,至於水稻、小麥等口糧作物在短期內實現轉基因商業化的可能性很小。

按照目前我國玉米和大豆種子的市場規模來看,預計當轉基因滲透率分別達到60%和80%的時候,轉基因種子的市場規模超過百億,未來擁有巨大空間,屆時政策許可將對玉米、大豆類農藥市場產生裂變。

由於我國種業企業多、規模小,農化巨頭合併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國內種業還需加快並購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避免同質化,提高企業國際競爭水準。

筆者認為未來種業的並購將會側重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具有優勢品種的中小種企的並購;另一方面是通過並購科研院所或者研究型公司來補充研發能力。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