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平米96萬元!每一個超級豪宅背後都有故事!

每平米113萬港幣,折合96萬元人民幣!

據《星島日報》報導,

9月30日香港誕生了新樓王。可以說,這個價格挑戰了人類的心理極限,放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令人震撼的價格。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樓王不是俯瞰維多利亞港的山頂別墅,甚至不是聯排,而只是一棟孤零零的高層建築裡的“頂層複式”。

樓盤是名字叫“天匯”,

位於港島幹德道39號,上面中的紅點,就是它的位置。

這個片區又被稱為“西半山”,所以樓盤的名稱又被稱為“西半山天匯”。這是一個“老豪宅”項目了,多次賣出香港的“樓王”。

最新成交的一套房子是4871平方英尺的(約438平方米)頂樓複式,成交價為5.22億港元,約合每平方英尺10.5萬港元(相當於每平米113萬港元,折合96萬元人民幣/平方米),刷新了去年11月亞洲複式豪宅10.48萬港元/平方英尺的記錄。

據公開資料,“天匯”(見上圖)的建造時間是2007年到2009年,最初由恒地主席李兆基私人持有,後來其中六成的物業賣給了李兆基控制的上市公司“恒地”。這個大廈高34層,共有66個單位,都是大面積的豪宅。

為了求吉利,大廈不設4、13、14、24、34等樓層,最上面6層的編號竟然是60、61、63、66、68,最高一層是88樓(這棟樓只有34層)。

天匯的“跳層”也成為一個事件,曾引起香港輿論的廣泛關注。

“天匯”從2009年末一開盤,就成為香港的“風暴眼”。當時的最高售價達到每平米70萬港元,創下全球豪宅最貴的記錄,引發了廣泛關注。

根據報導,首批發售的單位只有20多個,其中24個單位很快被預定。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到2010年6月,恒地卻公告稱:實際最終完成交易的只有4個單位,另外20個單位交易取消,

包括那套每平米70萬港元的“最貴豪宅”。也就是說,“天匯”首期的退房率超過83%!恒地也宣稱損失7億多港元。

上圖:從天匯某個單位的陽臺上望出去。

當時“文匯報”曾為此發佈消息,標題是“天價神話幻滅,西半山天匯20單位撻訂”。所謂“撻訂”,就是購房者在繳納定金之後沒有履行購房手續,

被開發商沒收定金。

天匯的“天價交易”變成“世紀撻訂”,引發公眾、媒體、政府、立法會、香港證監會等的普遍質疑,大家懷疑是不是開發商與買家串謀“造市”,或者有人洗錢。香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曾到恒基地產總部、負責處理天匯買賣的律師行,以及個別“撻訂”買家的辦公室搜查。

後來的調查顯示,“撻訂事件”裡的確有人涉嫌洗黑錢,其中就有買下三套“天匯”豪宅的內地富商丁書苗(後來“撻訂”)。而丁書苗,是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裡的主要行賄人。

總之,“天匯”是一個“有故事”的樓盤,裡面的很多“故事”至今籠罩著神秘的面紗。

好了,人的事情我說不清,接下來說說樓。從“天匯”新樓王這則新聞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真正有競爭力的城市,房價會隨著通脹、人口和資金的流入而不斷上漲,下跌往往是階段性的,上漲是長期趨勢。

第二,真正的單價樓王,往往出現在頂級城市的市中心,它的形態不是別墅,而是視野開闊、有特殊景觀的高層、大面積公寓。無論是交通、商業都配套良好。

此次成交的“天匯”頂層複式,就符合這個特徵。它的視野除了山景,還有無敵的維港景觀,更為重要的是它就緊靠著香港的CBD,400米到700米範圍有兩個地鐵站,坐擁都市的繁華。在紐約中央公園旁邊、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旁邊(見下圖),也不斷有類似的“天價豪宅”、“世界樓王”出現。

所以,那些遠離都市中心、只有依靠私家車才能進出的豪宅,大多是偽豪宅,很難找到接盤人。它們會敗給時間,最終隨著脂粉的褪去變得斑駁陸離、面目全非。

第三,所有的天價房,都有“造市”的痕跡,它們的升值空間往往被提前透支,因此是富人展示身份、實力的遊戲而已,很難說是好的投資。

2009年至今,北上深很多區域的房價都上漲了10倍以上,香港房價翻倍的也不罕見。但是天匯自從誕生那天(2009年),最高價就是每平米70萬港元,昨天成交的新樓王每平米113萬港元,升值幅度有限。

2015年12月,天匯還成交過一套樓王,面積是5732平方英尺(約合533平方米),也擁有無敵海景。當時成交價5.9億港元,折合每平方米110.7萬港幣。2015年12月至今,內地很多城市房價接近翻倍,上漲60%以上很常見,但天匯的高價盤只上漲了3%都不到。

第四,不斷出現的挑戰民眾心理極限的“天價盤”、“樓王”,是資本的狂歡、債務的狂歡、杠杆的狂歡。

上圖:香港貧困階層的蝸居。

這會對中下階層、年輕人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傳遞出多半是“負能量”。對此,官方應該高度重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香港應該學習內地的樓市調控政策,通過增加土地供應量,來減輕房價的上漲壓力。

關於香港土地問題,最後再多說兩句。第一,香港目前不缺地,北部大量土地處於農耕狀態,但種種原因開發力度不夠;第二,香港人口密度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二,比澳門差距就更大。很多人只去過港島、尖沙咀,以為香港人口密度極大,那只是少數區域的情況。從理論上說,把香港房屋總量增加一倍,都是可能的。

而丁書苗,是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裡的主要行賄人。

總之,“天匯”是一個“有故事”的樓盤,裡面的很多“故事”至今籠罩著神秘的面紗。

好了,人的事情我說不清,接下來說說樓。從“天匯”新樓王這則新聞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真正有競爭力的城市,房價會隨著通脹、人口和資金的流入而不斷上漲,下跌往往是階段性的,上漲是長期趨勢。

第二,真正的單價樓王,往往出現在頂級城市的市中心,它的形態不是別墅,而是視野開闊、有特殊景觀的高層、大面積公寓。無論是交通、商業都配套良好。

此次成交的“天匯”頂層複式,就符合這個特徵。它的視野除了山景,還有無敵的維港景觀,更為重要的是它就緊靠著香港的CBD,400米到700米範圍有兩個地鐵站,坐擁都市的繁華。在紐約中央公園旁邊、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旁邊(見下圖),也不斷有類似的“天價豪宅”、“世界樓王”出現。

所以,那些遠離都市中心、只有依靠私家車才能進出的豪宅,大多是偽豪宅,很難找到接盤人。它們會敗給時間,最終隨著脂粉的褪去變得斑駁陸離、面目全非。

第三,所有的天價房,都有“造市”的痕跡,它們的升值空間往往被提前透支,因此是富人展示身份、實力的遊戲而已,很難說是好的投資。

2009年至今,北上深很多區域的房價都上漲了10倍以上,香港房價翻倍的也不罕見。但是天匯自從誕生那天(2009年),最高價就是每平米70萬港元,昨天成交的新樓王每平米113萬港元,升值幅度有限。

2015年12月,天匯還成交過一套樓王,面積是5732平方英尺(約合533平方米),也擁有無敵海景。當時成交價5.9億港元,折合每平方米110.7萬港幣。2015年12月至今,內地很多城市房價接近翻倍,上漲60%以上很常見,但天匯的高價盤只上漲了3%都不到。

第四,不斷出現的挑戰民眾心理極限的“天價盤”、“樓王”,是資本的狂歡、債務的狂歡、杠杆的狂歡。

上圖:香港貧困階層的蝸居。

這會對中下階層、年輕人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傳遞出多半是“負能量”。對此,官方應該高度重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香港應該學習內地的樓市調控政策,通過增加土地供應量,來減輕房價的上漲壓力。

關於香港土地問題,最後再多說兩句。第一,香港目前不缺地,北部大量土地處於農耕狀態,但種種原因開發力度不夠;第二,香港人口密度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二,比澳門差距就更大。很多人只去過港島、尖沙咀,以為香港人口密度極大,那只是少數區域的情況。從理論上說,把香港房屋總量增加一倍,都是可能的。